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85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包括:冷板、热管、流体通道、制冷系统,冷板端面固定设置若干热沉,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热沉内部,热管设置在所述热沉底面,所述热沉与所述冷板之间通过导热层连接,所述制冷系统中的载冷剂管路穿过所述流体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通过散热单元将温度传递给热沉,热沉将热量传递给热管,通过热管与冷板之间进行热量传输,使管路长度缩短,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减少载冷剂的行程,降低了载冷剂循环的压阻,提高了系统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系统中发热单元众多,主要包含光纤耦合激光二极管模块、激光增益晶体、Q开关晶体及驱动器、非线性频率转换晶体等。激光器常用的温控装置是水冷机,水冷机主要包括压缩机回路单元、载冷剂回路单元。载冷剂回路单元主要包括水泵、板式换热器、水箱。出光时热源的热量通过管路中的载冷剂带走,板式换热器实现废热由载冷剂回路向压缩机回路的传递,通过压缩机单元在线制冷实现废热排散。当激光器中热源较多时,通常用管路将多个热源连接,由于激光器内部通常集成度较高,晶体热沉中管路走向复杂,载冷剂在循环过程中的阻力将会变大,对水泵的要求变高,影响系统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用以解决载冷剂单元在循环过程中的阻力大,系统的换热效率低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包括:冷板,其端面固定设置若干热沉,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热沉内部;热管,其设置在所述热沉底面,所述热沉与所述冷板接触;流体通道,其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冷板内部;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中的载冷剂管路穿过所述流体通道。优选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回路单元和载冷剂回路单元,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和载冷剂回路单元通过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将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和载冷剂回路单元之间的热量进行传递。优选的,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处设置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朝向所述冷凝器吹风;所述载冷剂回路单元包括依次通过载冷剂管路串联的水泵、板式换热器、水箱。优选的,所述节流装置为膨胀阀。优选的,所述水箱内部设置加热棒。优选的,所述热沉底部固定设置热电偶;温控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压缩机、水泵、轴流风扇、加热棒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热沉与所述冷板之间通过导热层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通过散热单元将温度传递给热沉,热沉将热量传递给热管,通过热管与冷板之间进行热量传输,使管路长度缩短,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减少载冷剂的行程,降低了载冷剂循环的压阻,提高了系统的换热效率;通过水箱中设置加热棒,当散热单元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棒对载冷剂加热,使水箱中的载冷剂迅速升温,水泵循环载冷剂,使散热单元吸收载冷剂携带的热量,散热单元升温,达到适合的工作温度;所述热沉与所述冷板之间通过导热硅脂间接接触使散热单元与冷板之间绝缘,对散热单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不影响散热单元与冷板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热电偶检测热沉的温度,热电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压缩机、水泵、轴流风扇、加热棒工作,进而调节载冷剂的温度,从而调节散热单元的温度,使散热单元的温度调节更智能。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温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包括:冷板1、热管2、流体通道3、制冷系统4,冷板1端面固定设置若干热沉5,散热单元6设置在所述热沉5内部,所述散热单元6泛指激光器中产热并需要控制温度的装置,主要包含:光纤耦合激光二极管模块、激光增益晶体、Q开关晶体及驱动器、非线性频率转换晶体等;热管2设置在所述热沉5底面,所述热沉5与所述冷板1之间通过导热层7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7为导热硅脂;流体通道3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冷板1内部;所述制冷系统4中的载冷剂管路421穿过所述流体通道3。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散热单元6将温度传递给热沉5,热沉5将热量传递给热管2,通过热管2与冷板1之间进行热量传输,使管路长度缩短,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减少载冷剂的行程,降低了载冷剂循环的压阻,提高了系统的换热效率;所述热沉5与所述冷板1之间通过导热硅脂间接接触使散热单元6与冷板1之间绝缘,对散热单元6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不影响散热单元6与冷板1之间的热量传递。实施例2所述制冷系统4包括压缩机回路单元41和载冷剂回路单元42,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41和载冷剂回路单元42通过换热器43连接,换热器43将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41和载冷剂回路单元42之间的热量进行传递。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41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的压缩机411、冷凝器412、节流装置413、板式换热器43,所述冷凝器412处设置轴流风扇414,所述轴流风扇414朝向所述冷凝器412吹风,压缩机回路单元41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描述;所述载冷剂回路单元42包括依次通过载冷剂管路421串联的水泵422、板式换热器43、水箱423;所述节流装置413为膨胀阀;所述水箱423内部设置加热棒424。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水箱423中设置加热棒424,当散热单元6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棒424对载冷剂加热,使水箱423中的载冷剂迅速升温,水泵422循环载冷剂,使散热单元6吸收载冷剂携带的热量,散热单元6升温,达到适合的工作温度。实施例3所述热沉5底部固定设置热电偶8;温控装置还包括控制器9,所述压缩机411、水泵422、轴流风扇414、加热棒424分别与控制器9电连接。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热电偶8检测热沉5的温度,热电偶8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9,当热电偶8检测热沉5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控制器9控制加热棒424和水泵422工作,加热棒424对水箱423内的载冷剂加热,载冷剂携带热量循环,并将热量传递给热管2,最后通过热沉5对散热单元6进行加热升温,使散热单元6达到适合工作的温度;当热电偶8检测热沉5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控制器9控制压缩机411、水泵422、轴流风扇414工作,压缩机回路单元41进行制冷,通过板式换热器43将载冷剂上的热量吸收,使载冷剂的温度降低,通过热管2将热沉5上的温度传递给载冷剂,最终实现对散热单元6的降温;使散热单元6的温度调节更智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板,其端面固定设置若干热沉,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热沉内部;/n热管,其设置在所述热沉底面,所述热沉与所述冷板接触;/n流体通道,其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冷板内部;/n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中的载冷剂管路穿过所述流体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板,其端面固定设置若干热沉,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热沉内部;
热管,其设置在所述热沉底面,所述热沉与所述冷板接触;
流体通道,其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冷板内部;
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中的载冷剂管路穿过所述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回路单元和载冷剂回路单元,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和载冷剂回路单元通过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将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和载冷剂回路单元之间的热量进行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低压阻的激光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回路单元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处设置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倩刘正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泰蓝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