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57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包括视觉防疲劳控制器,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内部设有主控制器,以及总线控制单元和分组控制单元,所述总线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有控制总线,且所述分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有多多个分组控制线,控制总线与分组控制线分别与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对应连接;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的内部安装有双控制决策器模块,所述双控制决策器模块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置主控制器以及无线传输单元,在控制方式上综合使用了本地自动控制和远程平台操控两种控制方式,可以远程更改控制时间,人工不需要到达现场即可完成操作,节省人力,且通过双控制决策器模块可实现本地自动化控制和平台远程控制的自动决策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
本技术涉及视觉防疲劳
,具体是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高速公路视觉防疲劳激光光幕是傍晚时分开启、凌晨时分关闭,其控制系统多采用时控继电器提前设置好开关时间达到视觉防疲劳激光光幕夜开昼关的效果;稍微高级一些的控制系统是采用了PLC+通信的控制方式,这个方式可以做到远程平台控制开关的功能。时控继电器作为控制系统其控制样式单一而且更改控制控制时间必须人工达到现场重新设置,操作不便;PLC设备+通信设备依靠线缆连接组合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开关的,但是过于依赖于网络连接和平台的远程操作,这种控制方式一旦遇到网络状况不佳或者断网则无法控制,而且PLC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包括视觉防疲劳控制器,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内部设有主控制器,以及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对应电性连接的总线控制单元和分组控制单元,所述总线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有控制总线,且所述分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有多个分组控制线,控制总线与分组控制线分别与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对应连接;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的内部安装有双控制决策器模块,所述双控制决策器模块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通信连接有服务器管理平台,服务器管理平台的控制端为PC、平板电脑或手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的内部还设有位置采集单元,所述位置采集单元与主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的内部还设有输入扩展单元以及通信扩展接口单元,且所述输入扩展单元以及通信扩展接口单元分别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控制器为MCU控制器。其中,MCU控制器可以采用ARM-CotexM3内核的高性能处理器;位置采集单元可以采用国内先进的北斗和GPS双模定位模块;无线传输单元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内主流的通用物联网通信模块,另一种是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NB-IOT);总线控制单元采用的是两线制高抗干扰的差分通信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分别设置主控制器以及无线传输单元,在控制方式上综合使用了本地自动控制和远程平台操控两种控制方式,可以远程更改控制参数,人工不需要到达现场即可完成操作,节省人力,且通过双控制决策器模块可实现本地自动化控制和平台远程控制的自动决策切换。2、本技术在控制方式上更加多样化,通过设置分组控制单元以及总线控制单元,控制视觉防疲劳激光灯的样式多元化,本控制器既可以对普通的视觉防疲劳激光灯进行分组控制,也可以对具备总线式控制的高级视觉防疲劳激光灯精准控制,做到了可适配多种类型视觉防疲劳激光。3、本方案使用MCU控制器作为控制单元主控制器,MCU控制器的性价比高于PLC控制器,能够有效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的整体原理框图。图中标号: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主控制器2、位置采集单元3、无线传输单元4、分组控制单元5、总线控制单元6、输入扩展单元7、通信扩展接口单元8、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包括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内部设有主控制器2,以及与主控制器2对应电性连接的总线控制单元6以及分组控制单元5,主控制器2负责对视觉防疲劳激光灯进行控制,接收并处理输入扩展单元7和位置采集单元3的信息;总线控制单元6电性连接有控制总线,且分组控制单元5电性连接有多个分组控制线,控制总线与分组控制线分别与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对应连接;分组控制单元5主要是针对普通的视觉防疲劳激光灯进行分组式的管理控制,可以使各组的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分别工作在不同的状态;总线控制单元6属于更高级别的控制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每台视觉防疲劳激光灯的工作状态、样式,使多台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形成更加多样化的激光光幕,形成多元化变换的光环境,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安装有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与主控制器2电性连接。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传输单元4,通过无线传输单元4和服务器管理平台进行交互,无线传输单元4通信连接有服务器管理平台,通过无线传输单元4和服务器管理平台进行交互,服务器管理平台的控制端为PC、平板电脑或手机。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还设有位置采集单元3,通过位置采集单元3和输入信息自动控制视觉防疲劳激光灯的工作,位置采集单元3与主控制器2之间为电性连接,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还设有输入扩展单元7以及通信扩展接口单元8,且输入扩展单元7以及通信扩展接口单元8分别与主控制器2电性连接,总线控制单元6以及分组控制单元5分别与主控制器2电性连接,主控制器2为MCU控制器。其中,MCU控制器可以采用ARM-CotexM3内核的高性能处理器;位置采集单元可以采用国内先进的北斗和GPS双模定位模块;无线传输单元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内主流的通用物联网通信模块,另一种是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NB-IOT);总线控制单元采用的是两线制高抗干扰的差分通信技术。输入扩展单元可以采用三菱FX2N系列输入扩展单元,也可以选用适合的电子器件来实现;通信扩展接口单元可以选用合适的扩展接口模块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中各个单元和模块的功能、作用,并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来选用适合的电子器件和电路连接来实现对各个部件的控制,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中的主控制器2负责对视觉防疲劳激光灯进行控制,接收并处理输入扩展单元7和位置采集单元3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单元4和服务器管理平台进行交互,通过位置采集单元3和输入信息自动控制视觉防疲劳激光灯的工作,其中分组控制单元5主要是针对普通的视觉防疲劳激光灯进行分组式的管理控制,可以使各组的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工作在不同的状态;总线控制单元6属于更高级别的控制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每台视觉防疲劳激光灯的工作状态、样式,使多台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形成更加多样化的激光光幕,形成多元化变换的光环境。两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主控制器搭配自主研发的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可实现本地自动化控制和平台远程控制的自动决策切换。双控制决策器的决策机制使其能够自主根据控制方式的改变选择不同的控制执行方式进行无缝切换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包括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内部设有主控制器(2),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2)对应电性连接的总线控制单元(6)和分组控制单元(5),所述总线控制单元(6)电性连接有控制总线,且所述分组控制单元(5)电性连接有多个分组控制线,控制总线与分组控制线分别与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对应连接;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安装有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所述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与主控制器(2)电性连接;/n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传输单元(4),所述无线传输单元(4)通信连接有服务器管理平台,服务器管理平台的控制端为PC、平板电脑或手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觉防疲劳控制终端,包括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内部设有主控制器(2),以及与所述主控制器(2)对应电性连接的总线控制单元(6)和分组控制单元(5),所述总线控制单元(6)电性连接有控制总线,且所述分组控制单元(5)电性连接有多个分组控制线,控制总线与分组控制线分别与视觉防疲劳激光灯对应连接;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安装有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所述双控制决策器模块(9)与主控制器(2)电性连接;
所述视觉防疲劳控制器(1)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传输单元(4),所述无线传输单元(4)通信连接有服务器管理平台,服务器管理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长春程相振宋伟林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