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逆变器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48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并联逆变器机组,涉及并联逆变器机组技术领域,并联逆变器机组,包括第一逆变器机组、第二逆变器机组、第三逆变器机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三逆变器机组经由第一开关可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进行电力调配时无需重新布线,即使在空间狭窄、各台逆变器机组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方便调配电力。并且分出不同的接口,可对负载进行区分,例如区分重要负载和非重要负载,可以通过第一开关为调整后的负载合理分配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逆变器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联逆变器机组

技术介绍
逆变器机组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为负载提供能源的设备。一般情况下,全部逆变器机组都被安装放置同一个机房中,供电之间的电路连接、逆变器的电力调配大多数在近距离完成。然而,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多个逆变器机组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彼此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在舰船上,加上空间狭窄,已安装使用后,如需进行电力调配,就需要调整电路架构,由于各个逆变器机组的位置分散,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非常不便。多个逆变器机组通常并联冗余使用,机组之间通过硬连接,所谓硬连接即直接用线缆连接。对于通过硬连接方式连接的逆变器机组,如需进行电力调配,例如增减逆变器机组,则可能需要重新布线连接。此外,现有的并联逆变器机组,未区分重要负载和非重要负载,不便于对负载进行调配和分级管理,如果需要增减重要负载和非重要负载,为给调整后的负载合理供电,对逆变器机组的电力调配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并联逆变器机组,方便进行电力调配和对负载进行调配和分级管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以下技术方案。1、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逆变器机组、第二逆变器机组、第三逆变器机组、第一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三逆变器机组经由第一开关可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第三逆变器机组经由第一开关可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因此可根据用电需求,选择让第三逆变器机组向连接在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的负载供电,进行电力调配时无需重新布线,即使在空间狭窄、各台逆变器机组分散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也方便对电力进行调配。并且分出了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因此可对负载进行区分,例如区分重要负载和非重要负载,不同的负载连接不同的负载供电接口,可以通过第一开关使第三逆变器机组切换至不同的负载供电接口,灵活地为调整后的负载合理分配供电。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三开关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四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第五开关,第三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五开关与第一开关连接。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第一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经由第二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以通过第二开关控制第一负载供电接口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之间的连接的通断。可以通过第二开关控制决定是否对第一负载供电接口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进行混合供电。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第二开关包括两个单刀单掷开关,所述两个单刀单掷开关串联。冗余设置,提高可靠性。7、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发电机、第六开关,发电机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六开关连接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并联逆变器机组通过接入发电机,可以在并联逆变器机组部分失效或是全部失效时充当备用电源。8、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所述每个所述逆变器机组由多个热插拔式逆变器功率模块并联组成。9、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每个所述逆变器机组的输出功率是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所接负载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所接负载总功率的1.5倍以上。任一所述负载供电接口或其组合,所接负载功率需求升高时,冗余的部分也能够承担此波动,或者当任一所述逆变器机组中一个逆变器机组功率模块出现故障时,冗余的部分能立即进行替换,系统会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0、根据技术方案1-9任一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智能分配控制器,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智能分配控制器控制各个所述开关以使所述并联逆变器机组切换至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11、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第二开关、智能分配控制器,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经由第二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以通过第二开关控制第一负载供电接口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之间的连接的通断,智能分配控制器控制各个所述开关以使所述并联逆变器机组切换至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双机组供电模式,该工作模式被选择后,智能分配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连接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并断开第二开关,以让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实现双机组供电。12、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三开关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四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逆变器机组保养模式,该工作模式被选择并指定要保养的逆变器机组后,智能分配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连接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并断开所述要保养的逆变器机组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的开关。13、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还包括发电机、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七开关与第二开关串联,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经由第二开关和第七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经由第四开关和第七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发电机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六开关连接第二负载供电接口,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加强模式,该工作模式被选择后,智能分配控制器启动发电机,并控制第一开关连接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断开第七开关,闭合第六开关。附图说明图1为并联逆变器机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发电机1、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一逆变器机组4、第三开关K3;第二逆变器机组2、第四开关K4;第三逆变器机组3、第五开关K5;第一负载供电接口5;第二负载供电接口8;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包括发电机1、第六开关K6、第一逆变器机组4、第三开关K3、第二逆变器机组2、第四开关K4、第三逆变器机组3、第五开关K5、第一负载供电接口5、第二负载供电接口8、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是一个单刀单掷开关,第一逆变器机组4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三开关K3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5连接。第四开关K4是一个单刀单掷开关,第二逆变器机组2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四开关K4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8连接。第一开关K1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三逆变器机组3经由第五开关K5连接至第一开关K1,经由第一开关K1可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5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8。第二开关K2是两个单刀单掷开关串联组合的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5经由第二开关K2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8连接,以通过第二开关K2控制第一负载供电接口5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8之间的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逆变器机组、第二逆变器机组、第三逆变器机组、第一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三逆变器机组经由第一开关可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逆变器机组、第二逆变器机组、第三逆变器机组、第一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第二负载供电接口,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三逆变器机组经由第一开关可连接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三开关与第一负载供电接口连接,第二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四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五开关,第三逆变器机组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五开关与第一开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第一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一负载供电接口经由第二开关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连接,以通过第二开关控制第一负载供电接口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之间的连接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第二开关包括两个单刀单掷开关,所述两个单刀单掷开关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电机、第六开关,发电机的供电输出端经由第六开关连接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或第二负载供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逆变器机组由多个热插拔式逆变器功率模块并联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逆变器机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逆变器机组的输出功率是第一负载供电接口所接负载与第二负载供电接口所接负载总功率的1.5倍以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潘世高罗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柏克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