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48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包括:贴于被测目标表面的反射贴纸、以及对应反射贴纸设置的转速测量组件;转速测量组件包括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对应反射贴纸设置的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与供电接口连接,激光接收管与脉冲接收整形模块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测量精度高,实现了无人为操作的转速自动测量监控,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可实现开阔地长达3~5km范围的组网通信,抗干扰能力强。另外,安装过程、维护更换过程简便,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速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光电非接触式转速测量仪表一般分为激光、红光、红外线三大类,由于红光以及红外线极易受外界环境光线等的干扰等因素,激光无疑是光电式转速测量仪表中最佳的测量媒介。而目前市场上的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仪表均需要人工现场读取数据、切换单位繁琐等操作,或许极少部分可以通过蓝牙等无线方式操作,但这种无线操作有着明显的缺陷,距离短无法实现长距离组网通信以及易受干扰而断线等缺陷是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包括:贴于被测目标表面的反射贴纸、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设置的转速测量组件;所述转速测量组件包括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设置的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所述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管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管的阴极连接至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再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以及第四整流二极管;所述激光接收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有双运算放大器;所述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oRa无线通信模块包括LoRa无线收发芯片、天线、以及向所述LoRa无线收发芯片提供稳定电压的电源稳定模块;所述电源稳定模块与所述LoRa无线收发芯片的VCC端连接,所述天线与所述LoRa无线收发芯片的RFIO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LoRa无线收发芯片的异步收发器通过UART串口连接通讯。所述天线与所述LoRa无线收发芯片的RFIO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所述电感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与所述电感形成回路,且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电源稳定模块包括LDO稳压器;所述LDO稳压器的VIN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LDO稳压器的VOUT与所述LoRa无线收发芯片的VCC端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管的阴极还连接有串联的第三电容和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三电容和第一分压电阻并联有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为100千欧,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组织为3300欧;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量为10微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测量精度高,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将测量的数据信息传送至用户移动端或PC端的app或应用软件中实施监控数据,实现了无人为操作的转速自动测量监控,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采用激光式测量媒介,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无线信号,可实现开阔地长达3~5km范围的组网通信,抗干扰能力强。另外,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均模块化地整合到转速测量组件中,无需复杂的线路接线,使得安装过程、维护更换过程简便,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体验感受。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脉冲接收整形模块及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LoRa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包括:贴于被测目标表面的反射贴纸1、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1设置的转速测量组件2;所述转速测量组件2包括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1设置的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所述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管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具体地,反射贴纸1可只贴一片,也可在被测目标上均匀粘贴,当被测目标运转时,转速测量组件2的激光发射管所发射出的激光被反射贴纸1反射,通过激光接收管接收反射激光,形成反射脉冲,通过脉冲接收整形模块输出方波信号并送至微处理器(MCU)进行运算和处理,计算出当前被测目标的旋转速度。最后微处理器将测量的数据输送到LoRa无线通信模块中,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用户移动端或PC端的app或应用软件中实施监控数据,实现无人为操作的转速自动测量监控,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测量体验感受,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无线信号,可实现开阔地长达3~5km范围的组网通信,抗干扰能力强。另外采用激光式测量媒介,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抗干扰能力。所述供电接口采用USB5V供电。进一步地,转速测量组件2采用优质铝合金外壳并良好接地,能有效的屏蔽自身LoRa无线通信模块发射带来的干扰以及外部环境电磁辐射对产品的干扰。此外,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均模块化地整合到所述转速测量组件2中,无需复杂的线路接线,使得安装过程、维护更换过程简便,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体验感受。所述激光发射管的阴极连接至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再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具体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再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进而该NPN型三极管由微处理器控制,以驱使激光发射管的启动与否。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型号为S8050D。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以及第四整流二极管;所述激光接收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形成回路。具体地,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以及第四整流二极管的型号均为1N4148,起到对激光接收管输送的脉冲信号整流的作用,为后续输出方波信号至微处理器提供了必要条件。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有双运算放大器;所述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地,所述双运算放大器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放大电路,对经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以及第四整流二极管整流后的方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再输送至所述微处理器。以提高本装置的测量精度。所述双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为LM35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于被测目标表面的反射贴纸、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设置的转速测量组件;/n所述转速测量组件包括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设置的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n所述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管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于被测目标表面的反射贴纸、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设置的转速测量组件;
所述转速测量组件包括供电接口、微处理器、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对应该反射贴纸设置的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
所述激光发射管、激光接收管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激光接收管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管的阴极连接至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再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接收整形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以及第四整流二极管;
所述激光接收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形成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有双运算放大器;
所述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oRa无线通信模块包括LoRa无线收发芯片、天线、以及向所述Lo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辉林泽强洪少林杨骐骏饶哲章李鸿金陈闰
申请(专利权)人: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