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423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在侧视图中具有L形,并且在该壳体中,能够配合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突出;端子,其具有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端子安装到壳体;电线,其连接到端子的电线连接部,并且从壳体引出;铁氧体芯,其安装到电线,并且容纳在壳体中。壳体包括:肋,其沿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形成;和孔部,其形成在肋的根部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用于将线束连接到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线束侧连接器设置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与充气机中设置的配对连接器配合并连接的连接部(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和2)。连接器的壳体包括被盖覆盖的铁氧体容纳部,并且作为噪声滤波器安装到线束的电线的铁氧体芯容纳在铁氧体容纳部中。参考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3-203722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6023580
技术实现思路
当充气机被致动以展开安全气囊时,大的冲击载荷施加到连接器。此外,容纳铁氧体芯的壳体以与配对连接器的连接点为支点大幅摆动,这可能导致连接不良和对连接点的损坏。不仅在安全气囊展开的时候,而后在外部冲击施加到连接器时,也存在容纳铁氧体芯的壳体绕着连接点大幅摆动的可能性。已经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当施加外部冲击时,该连接器也能够维持与配对连接器的良好的连接状态。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以下(1)至(3)。(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在侧视图中具有L形,在该壳体中,能够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突出;端子,该端子包括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所述端子安装到所述壳体;电线,该电线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并且从所述壳体引出;以及铁氧体芯,该铁氧体芯安装到所述电线,并且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肋,该肋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形成;和孔部,该孔部形成在所述肋的根部处。(2)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孔部形成在所述肋与所述铁氧体芯之间。(3)根据(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孔部是沿着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根据具有以上构造(1)的连接器,通过在连接部上形成肋,提高了连接部的强度。另外,形成在连接部上的肋能够与形成在配对连接器中的槽部接合,使得能够提供防止相对于配对连接器的错误配合的错误配合防止功能。当在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的状态下施加大的外部冲击力时,容纳铁氧体芯的L形壳体绕着与配对连接器的连接点大幅摆动,这可能导致不良连接或者对连接点的损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由于孔部设置在壳体中的肋的根部处,所以壳体的一部分能够具有柔性。因此,当施加外部冲击时,能够通过壳体的设置有孔部的部分吸收该冲击。结果,能够减小施加到与配对连接器的连接点的冲击,并且维持与配对连接器的良好的连接状态。另外,由于孔部形成在连接部的肋的根部处,所以当施加冲击时,能够抑制壳体的强度由于孔部的形成而降低,并且能够防止壳体损坏。根据具有以上构造(2)的连接器,由于孔部形成在壳体的肋与铁氧体芯之间,所以在肋与铁氧体芯之间设置有柔性,使得当大的加速度施加到重的铁氧体芯时,施加到壳体的冲击能够被适当地吸收。根据具有以上构造(3)的连接器,由于孔部是沿着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所以能够提供沿着壳体的宽度方向的柔性,并且进一步地,能够适当地吸收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当施加外部冲击时,该连接器也能够维持与配对连接器的良好的连接状态。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通过参考附图而阅读下文中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更加清晰。附图说明图1是与配对连接器连接的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当从后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当从前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互相连接的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当从前侧观看时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A至7C示出了连接器的壳体,图7A是后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7C是前视图。图8A至8C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的组装步骤的视图,并且是在组装期间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与配对连接器连接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当从后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当从前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互相连接的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1连接到配对连接器12。连接器11与配对连接器12形成汽车等中所设置的车载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连接器。连接器11是线束侧的连接器,并且配对连接器12是在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所设置的充气机侧的连接器。连接器11具有连接部11a,并且配对连接器12具有配合开口12a。连接器11通过将连接部11a配合到配对连接器12的配合开口12a内而连接到配对连接器12。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连接器11包括壳体20、盖30、端子40和铁氧体芯50。壳体2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一体地形成了连接部11a。连接部11a设置在壳体20的一端侧上,从而朝向壳体20的作为与配对连接器12连接的连接侧的前侧突出。结果,壳体20在侧视图中形成为L形。另外,向上突出的锁定突起23形成在连接部11a的末端侧的上部处。壳体20包括滑动器24。滑动器24设置在连接部11a的上部处,并且被盘簧25向前侧推压。向前突出的锁定片26形成在滑动器24上。如图3所示,一对端子容纳室22形成在壳体20的连接部11a中。端子容纳室22沿着连接部11a的延伸方向形成。与端子容纳室22连通的插孔22a形成在连接部11a的末端处。壳体20的后侧开口,并且盖30安装到开口的后侧。壳体20在其后表面上具有芯容纳部27,铁氧体芯50安装到该芯容纳部27。盖3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从后侧安装到壳体20。盖30具有板状部31和侧壁部32,该侧壁部32形成在板状部31的两侧处。各个侧壁部32从板状部31向安装到壳体20的安装侧突出。结果,盖30形成为凹状,其中向壳体20安装的安装侧是凹入的。盖30安装到壳体20,从而覆盖具有芯容纳部27的壳体20的后表面。端子40由导电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在侧视图中形成为L形。端子40包括连接端子部41和电线连接部42,并且线束的电线43连接到电线连接部42。端子40的连接端子部41分别形成为具有开口的末端的盒状,并且配对连接器12的销75从后端侧插入。结果,销75与端子40导通地连接。铁氧体芯50安装到线束的电线43。铁氧体芯50是其中金属氧化物的铁磁体材料形成为块状的这样一种部件,并且是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各种电磁波导致噪声电流流经电线43的抗噪部件。铁氧体芯5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两个插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n壳体,该壳体在侧视图中具有L形,并且在该壳体中,能够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突出;/n端子,该端子包括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所述端子安装到所述壳体;/n电线,该电线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并且从所述壳体引出;以及/n铁氧体芯,该铁氧体芯安装到所述电线,并且容纳在所述壳体中,/n其中,所述壳体包括:/n肋,该肋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形成;和/n孔部,该孔部形成在所述肋的根部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4 JP 2019-104556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在侧视图中具有L形,并且在该壳体中,能够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突出;
端子,该端子包括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所述端子安装到所述壳体;
电线,该电线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太郎大福亮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