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423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在侧视图中形成为L形,具有能够配对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端子,通过将连接端子部插入到连接部的端子容纳部内,该端子安装到壳体;电线,其连接到端子的电线,并且从壳体引出;铁氧体芯,其安装在电线上并从壳体的后侧组装;以及盖,其安装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并且覆盖端子和铁氧体芯。盖在与组装到壳体的铁氧体芯相面对的面对表面上包括凹入部,该凹入部接收由于外部冲击而倾斜的铁氧体芯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用于将线束连接到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线束侧连接器设置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与充气机中设置的配对连接器配合并连接的连接部(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和2)。连接器的壳体包括被盖覆盖的铁氧体容纳部,并且作为噪声滤波器安装到线束的电线的铁氧体芯容纳在铁氧体容纳部中。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3-203722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6023580
技术实现思路
当致动充气机并且安全气囊展开时,大的冲击力施加于连接器,并且容纳在连接器的壳体的铁氧体容纳部中的铁氧体芯大幅摆动。虽然具有以上结构的连接器包括肋,该肋在壳体的引出电线侧的缘部处锁定铁氧体芯的端部,但是当重的铁氧体芯大幅摆动时,铁氧体芯可能越过壳体的肋,并且从铁氧体容纳部脱出。此外,不仅当安全气囊展开时,而且当外部冲击施加到连接器时,铁氧体芯也可能以与前文所述相同的方式从铁氧体容纳部脱出。已经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当施加外部冲击时,该连接器也能够将铁氧体维持为处于容纳在壳体中的状态下,并且维持所需的性能。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以下(1)至(5)。(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连接部,并且该壳体的后侧开口,所述连接部朝向作为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侧的前侧突出,并且能够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端子,该端子包括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所述端子安装到所述壳体;电线,该电线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并且从所述壳体引出;铁氧体芯,该铁氧体芯安装到所述电线并从所述壳体的后侧组装;以及盖,该盖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并且覆盖组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和所述铁氧体芯,其中,所述盖在与组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铁氧体芯相面对的面对表面上包括凹入部,该凹入部接收由于外部冲击而倾斜的所述铁氧体芯的端部。(2)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入部的在连接部侧的缘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铁氧体芯的重心之间,并且作为所述铁氧体芯由于所述外部冲击而朝向凹入部侧倾斜时的所述铁氧体芯的支点。(3)根据(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电线的引出侧上的缘部处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盖侧突出,并且锁定所述铁氧体芯的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朝向所述电线的所述引出侧向所述盖侧倾斜。(4)根据(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锥形表面,该锥形表面朝向所述连接部侧向所述盖侧倾斜。(5)根据(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狭缝,该多个狭缝沿着所述电线的引出方向形成,并且分割所述突出部。根据具有以上构造(1)的连接器,当由于外部冲击而使大的加速度施加到重的铁氧体芯时,铁氧体芯倾斜,并且铁氧体芯的端部被盖的凹入部接收。结果,能够抑制经受了冲击的铁氧体芯从电线的引出侧从壳体滑出,并且能够维持所需的性能。根据具有以上构造(2)的连接器,在由于外部冲击而使大的加速度施加到重的铁氧体芯时,铁氧体芯能够绕着由凹入部的缘部形成的支点枢转,并且铁氧体芯能够平顺地倾斜。结果,铁氧体芯的端部能够被平顺地引向盖的凹入部,并且能够被接收。根据具有以上构造(3)的连接器,铁氧体芯的端部锁定到突出部,使得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止铁氧体芯从壳体脱出的效果。此外,当由于外部冲击而使铁氧体芯移位时,通过突出部的引导表面而向盖的凹入部推出并引导铁氧体芯。结果,铁氧体芯的端部能够被平顺地引向盖的凹入部,并且能够被更加可靠地接收。根据具有以上构造(4)的连接器,在端子组装到壳体之后,当铁氧体芯沿着电线移动并且组装到壳体的后表面时,铁氧体芯被锥形表面平顺地引导至壳体的后表面。结果,能够提高铁氧体芯的组装可操作性。根据具有以上构造(5)的连接器,突出部被形成在壳体上的多个狭缝分割,并且增强了柔性。因此,当铁氧体芯沿着电线移动并且组装到壳体的后表面时,铁氧体芯所抵接的突出部易于弹性变形。结果,能够提高铁氧体芯的组装可操作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当施加外部冲击时,该连接器也能够将铁氧体维持为处于容纳在壳体中的状态下,并且维持所需的性能。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中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更加清晰。附图说明图1是与配对连接器连接的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当从后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当从前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互相连接的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当从安装到壳体的安装侧观看时的连接器的盖的立体图。图7是连接器的盖的纵截面图。图8是当从后侧观看时的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连接器的壳体的纵截面图。图10是连接器的壳体的底面图。图11A至11C分别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视图,并且是组装期间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当从电线的引出侧观看时的安装了铁氧体芯的状态下的壳体的立体图。图13A和13B是示出根据参考例的连接器中的铁氧体的移动的视图,图13A是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并且图13B是当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图14A和14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铁氧体芯的移动的视图,图14A是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并且图14B是当安装气囊展开时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与配对连接器连接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当从后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当从前侧观看时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互相连接的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1连接到配对连接器12。连接器11与配对连接器12形成汽车等中所设置的车载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连接器。连接器11是线束侧的连接器,并且配对连接器12是在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所设置的充气机侧的连接器。连接器11具有连接部11a,并且配对连接器12具有配合开口12a。连接器11通过将连接部11a配合到配对连接器12的配合开口12a内而连接到配对连接器12。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连接器11包括壳体20、盖30、端子40和铁氧体芯50。壳体2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一体地形成了连接部11a。连接部11a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n壳体,该壳体包括连接部,并且该壳体的后侧开口,所述连接部朝向前侧即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侧突出,并且能够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n端子,该端子包括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所述端子安装到所述壳体;/n电线,该电线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并且从所述壳体引出;/n铁氧体芯,该铁氧体芯安装到所述电线并从所述壳体的后侧组装;以及/n盖,该盖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并且覆盖组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和所述铁氧体芯,/n其中,所述盖在与组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铁氧体芯相面对的面对表面上包括凹入部,该凹入部接收由于外部冲击而倾斜的所述铁氧体芯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4 JP 2019-104555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包括连接部,并且该壳体的后侧开口,所述连接部朝向前侧即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侧突出,并且能够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
端子,该端子包括连接端子部和电线连接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插入到在所述连接部中形成的端子容纳部内,所述端子安装到所述壳体;
电线,该电线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连接部,并且从所述壳体引出;
铁氧体芯,该铁氧体芯安装到所述电线并从所述壳体的后侧组装;以及
盖,该盖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并且覆盖组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和所述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盖在与组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铁氧体芯相面对的面对表面上包括凹入部,该凹入部接收由于外部冲击而倾斜的所述铁氧体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下和之清水太郎小林直树大福亮介平山善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