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78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它包括直线导轨副的滑块、以及与滑块连接的端壳,端壳上设有连通的油道和若干储油腔,油道与端壳上的注油嘴连接,滑块上设有保持滚动球位置的滑动副主体,滑动副主体设有储油槽,所述滑动副主体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连通至储油槽,滑动副主体端部设有承接槽与油道对接,端壳上设有高于注油嘴位置的润滑油/脂补偿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两套储油结构,增大了储油量,两套结构的开设都非常简单,两套结构之间能形成关联,端壳上存储的润滑油/脂可以流到滑动副主体的储油槽中,减少外部加油的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
本技术涉及导轨领域,涉及滑块导轨,特别是一种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
技术介绍
滑块导轨是一种滑块在导轨上移动的结构,滑块内具有滚动球,滚动球与导轨接触滑动,增加了滑动性。当然也要通过注油保持润滑状态。如专利公开号CN106812795A所示,导轨与滑块的底面设有树脂滑动副,树脂滑动副与导轨条顶面的接触面上还可进行刮研或刻储油槽,这种油槽是倒刻储油,其储油量很小。树脂滑动副的摩擦损耗性很大。如专利号CN109185335A公开了在滑块的侧盖上设有储油盒,滚动球经过储油盒后一一沾染润滑油/脂。但是这种结构沾染的量小,润滑油/脂消失的速度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个储油结合,储油量大的易于储油的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线导轨副的滑块、以及与滑块连接的端壳,端壳上设有连通的油道和若干储油腔,油道与端壳上的注油嘴连接,滑块上设有保持滚动球位置的滑动副主体,滑动副主体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线导轨副的滑块、以及与滑块连接的端壳,端壳上设有连通的油道和若干储油腔,油道与端壳上的注油嘴连接,/n滑块上设有保持滚动球位置的滑动副主体,滑动副主体设有储油槽,所述滑动副主体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连通至储油槽,滑动副主体端部设有承接槽与油道对接,/n端壳上设有高于注油嘴位置的润滑油/脂补偿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线导轨副的滑块、以及与滑块连接的端壳,端壳上设有连通的油道和若干储油腔,油道与端壳上的注油嘴连接,
滑块上设有保持滚动球位置的滑动副主体,滑动副主体设有储油槽,所述滑动副主体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连通至储油槽,滑动副主体端部设有承接槽与油道对接,
端壳上设有高于注油嘴位置的润滑油/脂补偿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连接润滑油/脂补偿区和承接槽,承接槽低于注油嘴位置高度,润滑油/脂补偿区内润滑油/脂通过重力自动流至承接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弯绕在端壳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面向滑块,所述油道经过所有储油腔,所述油道和储油腔布满端壳内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储油的直线导轨副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面向滚动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康东楼鑫鑫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非攻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