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地震物理模拟中的数据采集装置及方法。地震物理模拟的研究最早始于国外,1927年,Terade和Tsuboi用琼脂,即一种胶冻作过一个地震物理模型,用电磁脉冲作震源,观察了诸如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及传播路线上断层与河道的影响等情况。1970年,Hilterman.F.J.利用电火花作震源,用纸折成不同形状来模拟不同的地质构造,记录了背斜、向斜、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自激自受记录。早期的实验主要围绕大地构造的模型展开,包括一些简单的二维甚至一维的模型,验证一些简单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如1997年,美国休斯顿大学地震声学实验室建成了水槽地震物理模型系统,并成为目前世界各实验室地震物理模拟系统的基本模型。附图说明图1中示出一种地震物理模拟自动定位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外地震物理模拟实验中惯用的单点激发单点接收模式,其采集设备包括地质模型101、水槽(或平台等传播介质)102、激发换能器(激发探头)103、接收换能器(接收探头)104、超声震源105、定位采集控制系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震物理模拟多道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激发换能器一次激发、由M个接收换能器多点接收的方法,M为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旭,魏建新,狄帮让,
申请(专利权)人: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