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916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热系统,该供热系统包括供热流体供给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三级供热加热部和供热流体输出部,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能够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输送供热流体,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包括第一三级加热器和第二三级加热器,所述供热流体输出部包括第一供热流体出口和第二供热流体出口,所述第一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第一三级加热器和第二三级加热器之间,所述第二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的下游。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时供热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不稳定,以及热电联产机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热电联产系统,该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汽轮机、锅炉和根据上文所述的供热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联产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仅有部分燃料能量被转化为电能,剩余的能量则被转化为热能。一些火力发电厂将燃料所转化的热能通过冷却塔、烟道气或通过其它方式释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燃料能量的浪费,燃料能量利用率低。还有一些火力发电厂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将燃料所转化的热能进行利用,使得这部分热能可用于工业生产、生活区域供热等,提高燃料的能量利用率。但是,在热量利用过程中,不同的应用场合需要使用不同参数的供热流体。例如,工业供热需求按照工艺要求不同通常分为高压供热(4.0MPa以上,400℃以上)、中压供热(1.0~2.5MPa,300~400℃)和低压供热(0.3~0.6MPa,350℃以下)。对于热电联产机组,对于不同的供热需求需要选取不同的供热流体抽取位置,导致热电联产机组上的不同位置开设多个抽取开口并设置供热管道,导致热电联产机组结构复杂,且影响热电联产机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从热电联产机组上直接抽取的供热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不稳定,为了确保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一般采用压力或温度等级更高的抽取位置来抽取供热流体,然后再进行减温减压后供用户使用,造成了“高能低用”的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热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时供热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不稳定,以及热电联产机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供热系统,包括供热流体供给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三级供热加热部和供热流体输出部,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能够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输送供热流体,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包括第一三级加热器和第二三级加热器,所述供热流体输出部包括第一供热流体出口和第二供热流体出口,其中,沿所述供热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依次串联,所述供热流体在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中逐级加热,所述第一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之间,所述第二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的下游。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汽轮机,包括气缸;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能够被所述锅炉本体加热的循环蒸汽管道,所述循环蒸汽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气缸的入口连接;根据上文所述的供热系统,所述气缸用作所述供热系统的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所述循环蒸汽管道用作所述供热系统的二级加热流体供给部和三级加热流体供给部。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汽轮机,包括气缸;锅炉,包括锅炉本体、烟气管道和循环蒸汽管道,所述循环蒸汽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气缸的入口连接;根据上文所述的供热系统,所述气缸用作所述供热系统的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所述循环蒸汽管道用作所述供热系统的二级加热流体供给部和三级加热流体供给部,所述循环蒸汽管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烟气管道内的烟气加热段和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处的锅炉加热段,所述烟气加热段的出口与所述三级加热流体入口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供热系统中,供热系统与发电系统相对独立,减少二者的相互影响,提高供热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供热流体经过三级加热后产生至少两种参数的供热流体,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且单独设置的供热系统还能够确保输出的供热流体温度、压力稳定,无需进行额外的降温减压处理,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供热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热电联产系统的第一烟气加热部和第一三级加热器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一级加热器,111-第一一级截止阀,112-第一一级逆止阀,113-第一一级回流截止阀,114-第一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20-第二一级加热器,121-第二一级截止阀,122-第二一级逆止阀,123-第二一级回流截止阀,124-第二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30-第三一级加热器,131-第三一级截止阀,132-第三一级逆止阀,133-第三一级回流截止阀,134-第三一级加热流体管道,200-二级供热加热部,210-循环泵,220-二级加热流体输出截止阀,230-二级加热流体输出止逆阀,240-二级加热流体输入截止阀,310-第一三级加热器,311-第一三级截止阀,312-第一三级调整阀,313-第一三级逆止阀,320-第二三级加热器,330-第三三级加热器,400-锅炉,410-烟气管道,510-第一气缸,520-第二气缸,610-第一烟气加热部,620-第二烟气加热部,630-第三烟气加热部,640-第四烟气加热部,710-除氧器,711-除氧器出口阀,720-变频电机,730-供给泵,731-供给泵出口阀,740-旁路管道,741-第一三通阀,742-第二三通阀,750-压力检测部,810-第一汽水分离装置,820-第二汽水分离装置,910-第一用户,920-第二用户,930-第三用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热系统,参见图1,该供热系统包括供热流体供给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三级供热加热部和供热流体输出部,供热流体供给部能够向一级供热加热部输送供热流体,供热流体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三级供热加热部中逐级加热,然后经供热流体输出部输出后输送给用户。上述供热系统与发电系统相对独立,减少二者的相互影响,提高供热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三级供热加热部和供热流体输出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能够加热供热流体即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级供热加热部包括第一三级加热器和第二三级加热器,供热流体输出部包括第一供热流体出口和第二供热流体出口。其中,沿供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依次串联。供热流体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中逐级加热。第一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之间,第二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第二三级加热器320的下游。供热流体经过三级加热后产生至少两种参数的供热流体,即第一供热流体出口输出第一种参数的供热流体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第一用户9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流体供给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三级供热加热部和供热流体输出部,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能够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输送供热流体,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包括第一三级加热器和第二三级加热器,所述供热流体输出部包括第一供热流体出口和第二供热流体出口,其中,/n沿所述供热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依次串联,所述供热流体在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中逐级加热,所述第一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之间,所述第二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的下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流体供给部、一级供热加热部、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三级供热加热部和供热流体输出部,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能够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输送供热流体,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包括第一三级加热器和第二三级加热器,所述供热流体输出部包括第一供热流体出口和第二供热流体出口,其中,
沿所述供热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依次串联,所述供热流体在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中逐级加热,所述第一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和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之间,所述第二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所述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能够向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输入一级加热流体,通过所述一级加热流体和所述供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来加热所述供热流体,
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包括沿所述供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串联的第一一级加热器(110)、第二一级加热器(120)和第三一级加热器(130),所述第一一级加热器(110)包括第一一级供热流体入口、第一一级供热流体出口、第一一级加热流体入口和第一一级加热流体出口,所述第二一级加热器(120)包括第二一级供热流体入口、第二一级供热流体出口、第二一级加热流体入口和第二一级加热流体出口,所述第三一级加热器(130)包括第三一级供热流体入口、第三一级供热流体出口、第三一级加热流体入口和第三一级加热流体出口,其中,
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的出口、所述第一一级供热流体入口、所述第一一级供热流体出口、所述第二一级供热流体入口、所述第二一级供热流体出口、所述第三一级供热流体入口依次串联,
所述第一一级加热流体入口与所述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的出口通过第一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14)连接,所述第一一级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一级加热流体入口与所述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的出口通过第二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24)连接,所述第二一级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一级加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三一级加热流体入口与所述一级加热流体供给部的出口通过第三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34)连接,所述第三一级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二一级加热流体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14)上设置有第一一级截止阀(111)和第一一级逆止阀(112),所述第二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24)上设置有第二一级截止阀(121)和第二一级逆止阀(122),所述第三一级加热流体管道(134)上设置有第三一级截止阀(131)和第三一级逆止阀(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包括二级供热流体入口和二级供热流体出口,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包括三级供热流体入口和三级供热流体出口,所述供热流体在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中自液态变化为汽态,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和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汽水分离装置(810),所述第一汽水分离装置(810)的入口与所述二级供热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汽水分离装置(810)的气体出口与所述三级供热流体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和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之间设置有压力检测部(750),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包括变频电机(720)和供给泵(730),所述变频电机(720)能够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750)所检测的压力数值调整所述供给泵(730)的泵送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旁路管道(740),所述旁路管道(7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热流体供给部和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之间,所述旁路管道(74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和所述二级供热加热部(200)之间,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具有使用状态和隔离状态,其中,
在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处于所述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旁路管道(740)断开,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导通;
在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处于所述隔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旁路管道(740)导通,所述一级供热加热部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流体输出部包括第三供热流体出口,所述三级供热加热部还包括第三三级加热器(330),所述第一三级加热器(310)、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和所述第三三级加热器(330)沿所述供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串联,所述第二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三级加热器(320)和所述第三三级加热器(330)之间,所述第三供热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三级加热器(330)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三级加热流体供给部,所述三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朝阳殷戈林宝森谭锐柯展煌蔡培李志炜严晓生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