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配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892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铸造配料技术领域中一种自动配料系统,包括供料斗、第一配料外壳和PLC编程控制器等,第一配料外壳和第二配料外壳的设置为防止物料在下落过程中四溢,造成物料浪费及工作环境差,打开下料阀门,供料斗内的物料随即下落至传输皮带上被传输,称重传感器根据所受物料压力的大小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经变送器放大,传输至上位机的接口,此流量信号经上位机传输至PLC编程控制器接口,速度传感器输出速度信号传输至PLC编程控制器接口,流量信号和速度信号与上位机设定的各种配料给定值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调节运算,根据运算结果,PLC编程控制器输出的指令控制驱动电动机转速改变,从而实现单位时间内传输给定量配料,完成自动配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铸造配料
,具体领域为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我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如: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铸造,是通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现有铸造厂在铸造前配料采用人工计算和加料,误差较大,且需要进行多次调整,效率低,为此提出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配料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配料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传送辊(1),两个所述传送辊(1)之间设置有传送皮带(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送辊(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驱动电动机(4),所述驱动电动机(4)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传送辊(1)的辊轴轴连接,所述驱动电动机(4)用以为所述传送辊(1)提供转动力,所述传送皮带(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配料外壳(5),所述第一配料外壳(5)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配料外壳(6),所述第一配料外壳(5)和所述第二配料外壳(6)上共同贯穿设置有供料斗(7),所述供料斗(7)的下端出口处位于所述第一配料外壳(5)内,所述供料斗(7)的下端出口处安装有下料阀门,所述供料斗(7)的上端设置有封闭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配料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传送辊(1),两个所述传送辊(1)之间设置有传送皮带(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送辊(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驱动电动机(4),所述驱动电动机(4)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传送辊(1)的辊轴轴连接,所述驱动电动机(4)用以为所述传送辊(1)提供转动力,所述传送皮带(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配料外壳(5),所述第一配料外壳(5)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配料外壳(6),所述第一配料外壳(5)和所述第二配料外壳(6)上共同贯穿设置有供料斗(7),所述供料斗(7)的下端出口处位于所述第一配料外壳(5)内,所述供料斗(7)的下端出口处安装有下料阀门,所述供料斗(7)的上端设置有封闭盖(8),所述传送皮带(2)的传送端设置有出料件(9),所述出料件(9)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动机(4)的电机座固定连接,所述出料件(9)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配料外壳(6);
所述传送皮带(2)的内侧依次设置有称重传感器(10)和速度传感器(3),所述称重传感器(10)电连接有变送器,所述变送器与上位机电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与PLC编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上位机与所述PLC编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编程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动机(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编程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动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停战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鲁宇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