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式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82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包括墙体、结构柱,和设置在结构柱中部以将管廊划分为双层空间结构梁,在结构梁顶部设置有采光顶,以用于为双层空间防雨、采光;双层空间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在上层空间内设置有通风管道和烟管;且,在上层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作为自然通风口;在下层空间内设置有道路和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包括小型排水管道和大型排水管道,并且,大型排水管道吊挂在结构梁上,小型排水管道固定在墙体的一面侧墙上,从而解决小型排水管道自身刚度无法大距离跨过结构梁的支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沉式综合管廊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建设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城市综合管廊为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问题应运而生,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的地下综合管廊。现有的管廊多为封闭的廊道,并且将不同种类的管道进行分舱布置,很难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实现通行行人和行车,往往如果有行人和行车的需求需要采取与综合管廊分开布置,重新规划行人和行车的舱室,另外由于这种综合管廊为封闭布置,其照明及通风是较难解决的难题,通常廊内照明无法实现自然采光,需借助照明设备,并且通常需要在综合管廊内设置单独的通风井,且由于是密闭空间根据消防需要综合管廊内沿着舱室长度方向需要间隔设置防火门,不仅浪费资源且难以维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通风、排烟等多种管道按照介质不同进行综合敷设,并充分考虑管廊内行人、车辆流线,实现人车分流,且实现采光通风的下沉式综合管廊。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以解决现有的管廊多为封闭管廊,很难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实现通行行人和行车,往往如果有行人和行车的需求需要采取与综合管廊分开布置,重新规划行人和行车的舱室,另外由于这种综合管廊为封闭布置,其照明及通风是较难解决的难题,通常廊内照明无法实现自然采光,需借助照明设备,并且需要在综合管廊通常内设置单独的通风井,且由于是密闭空间根据消防需要综合管廊内沿着舱室长度方向需要间隔设置防火门,不仅浪费资源且难以维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管廊外部的墙体、设置在所述墙体内的结构柱,和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中部以将所述管廊划分为双层空间的结构梁,其中,在所述结构梁的顶部设置有采光顶,所述采光顶用于所述双层空间的防雨、采光;所述双层空间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其中,在所述上层空间内设置有通风管道和烟管;且,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作为自然通风口;在所述下层空间内设置有道路和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包括小型排水管道和大型排水管道,并且,所述大型排水管道吊挂在所述结构梁上,所述小型排水管道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壁上。优选地,在所述结构梁的下方吊挂有动力电缆桥架和通信电缆桥架;其中,所述动力电缆桥架和所述通信电缆桥架的水平间距不小于防电磁干扰最小间距。优选地,在所述下层空间内还设置有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吊挂在所述结构梁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动力电缆桥架、通信电缆桥架和燃气管道与所述下层空间底面的距离不小于5米。优选地,在所述上层空间内还设置有热力管道。优选地,所述通风管道、所述烟管和所述热力管道支撑敷设在所述结构梁上。优选地,以外部地面为测准线;所述结构梁的标高不小于1米;所述下层空间的底标高不高于-6米。优选地,所述道路包括行车道和人行道,所述人行道设置在所述行车道的侧边,并且,所述行车道的宽度不小于4米;所述人行道的宽度不小于0.8米。优选地,所述大型排水管道为DN300以上的管道;所述小型排水管道为DN300以下的管道,并且,所述小型排水管道通过等间距的悬臂支架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悬臂支架的长度不大于1米。优选地,所述开口为与所述结构柱相对的整个面,且所述开口的高度不小于两米。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沉式综合管廊包括构成管廊外部的墙体、结构柱,和设置在结构柱中部以将管廊划分为双层空间结构梁,在结构梁顶部设置有采光顶,以用于为双层空间防雨、采光;双层空间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在上层空间内设置有通风管道和烟管;且,在上层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作为自然通风口;在下层空间内设置有道路和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包括小型排水管道和大型排水管道,并且,大型排水管道吊挂在结构梁上,小型排水管道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壁上,从而解决小型排水管道自身刚度无法大距离跨过结构梁上设置的支吊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下沉式综合管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结构柱;2、结构梁;3、采光顶;4、大型排水管道;5、动力电缆桥架;6、通信电缆桥架;7、通风管道;8、烟管;9、热力管道;10、小型排水管道;11、燃气管道;12行车道;13、人行道;14、自然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管廊多为封闭的廊道,并且将不同种类的管道进行分舱布置,很难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实现通行行人和行车,往往如果有行人和行车的需求需要采取与综合管廊分开布置,重新规划行人和行车的舱室,另外由于这种综合管廊为封闭布置,其照明及通风是较难解决的难题,通常廊内照明无法实现自然采光,需借助照明设备,并且需要在综合管廊通常内设置单独的通风井,且由于是密闭空间根据消防需要综合管廊内沿着舱室长度方向需要间隔设置防火门,不仅浪费资源且难以维护。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包括构成管廊外部的墙体(图中未标出)、设置在该墙体内的结构柱1,和设置在该结构柱中部以将管廊划分为双层空间的结构梁2,其中,在该结构梁2的顶部设置有采光顶3,该采光顶3用于双层空间的防雨、采光,即为该双层空间防雨、采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采光顶背离该结构柱1的一侧具有向下的坡度,以便于在阴雨天气时,雨雪向该侧滑落,放置采光顶积水或积雪,该采光顶3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制,可以采用任意具有支撑、采光、防水性的材料,以益于管廊内的采光,克服传统封闭式管廊仅能依照灯光设备进行采光的弊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若以外部地面为测准线(参照物),该结构梁2的标高不小于1米,即该结构梁高于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米,以便于与外部建筑体衔接的检修平台在管廊内对设置在结构梁2上的管道进行局部检修;下层空间的底标高不高于-6米,即相对于外部地面,下层空间的深度应大于六米,以保证管廊内地下有充足的空间,便于布置管道,且便于大型消防车行驶进入。如图1所示的下沉式综合管廊,双层空间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该上层结构用于支撑敷设通风、排烟等气流型的管道,该下层结构用于吊设刚度强的管道,具体的,在该上层空间内设置有通风管道7和烟管8,以对管廊进行通风和排烟;且,在该上层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作为自然通风口14,该开口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制,可以为任意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管廊外部的墙体、设置在所述墙体内的结构柱,和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中部以将所述管廊划分为双层空间的结构梁,其中,/n在所述结构梁的顶部设置有采光顶,所述采光顶用于所述双层空间的防雨、采光;/n所述双层空间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其中,/n在所述上层空间内设置有通风管道和烟管;且,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作为自然通风口;/n在所述下层空间内设置有道路和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包括小型排水管道和大型排水管道,并且,/n所述大型排水管道吊挂在所述结构梁上,所述小型排水管道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沉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管廊外部的墙体、设置在所述墙体内的结构柱,和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中部以将所述管廊划分为双层空间的结构梁,其中,
在所述结构梁的顶部设置有采光顶,所述采光顶用于所述双层空间的防雨、采光;
所述双层空间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其中,
在所述上层空间内设置有通风管道和烟管;且,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作为自然通风口;
在所述下层空间内设置有道路和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包括小型排水管道和大型排水管道,并且,
所述大型排水管道吊挂在所述结构梁上,所述小型排水管道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构梁的下方吊挂有动力电缆桥架和通信电缆桥架;其中,
所述动力电缆桥架和所述通信电缆桥架的水平间距不小于防电磁干扰最小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沉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层空间内还设置有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吊挂在所述结构梁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沉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电缆桥架、通信电缆桥架和燃气管道与所述下层空间底面的距离不小于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鹏陈昊马骏张文坤徐建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