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及风沙区路基风沙防护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沙防治
,尤其涉及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及风沙区路基风沙防护体系。
技术介绍
戈壁大风区风沙/砾灾害异常严重,对交通干线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威胁,比如铁路、公路等。现有技术中路基防风阻沙技术至少存在下述问题:(1)现有技术中针对戈壁大风区路基防风阻沙技术主要集中在路基道床的迎风侧一端设置挡风墙,该挡风墙为非透风结构,高度为4-4.5m。该挡风墙可以有效地阻挡大风对列车的直接冲击,避免了大风危害。挡风墙因为采用的是非透风结构,减缓了风沙砾对列车的直接危害。但该挡风墙设置对路基流场进行了扰动,造成路基及路基下风向形成气流风影区,该风影区气流呈紊流状态,存在许多涡旋,或者漩涡,该气流涡旋会形成与主风向反方向的气流。造成结果反而将路基下风向的沙砾等沙物质及粉尘被涡旋气流带到路基上,造成路基的道床、轨道及挡风墙内侧大量积沙,造成严重威害。(2)另一方面,该挡风墙为非透风结构,风沙流与其采用的是硬碰硬的冲撞,在挡风墙上方位置会形成风速增大区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朝向主风向的一侧为迎风侧,背向主风向的一侧为背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阻沙装置包括:阻挡部和设于所述阻挡部上方的阻网部以及位于所述阻网部顶部并由所述阻网部顶部朝向迎风侧延伸的拦截栅栏;/n所述阻挡部包括多个阻挡本体以及固定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的固定立柱;/n所述阻网部包括多个阻网以及固定相邻两个阻网的固定支柱,所述阻网通过所述固定支柱安装于所述固定立柱的顶部;/n所述拦截栅栏包括固定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拦截网,所述拦截网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柱的位于迎风侧的一侧,所述拦截网与所述阻网呈夹角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朝向主风向的一侧为迎风侧,背向主风向的一侧为背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阻沙装置包括:阻挡部和设于所述阻挡部上方的阻网部以及位于所述阻网部顶部并由所述阻网部顶部朝向迎风侧延伸的拦截栅栏;
所述阻挡部包括多个阻挡本体以及固定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的固定立柱;
所述阻网部包括多个阻网以及固定相邻两个阻网的固定支柱,所述阻网通过所述固定支柱安装于所述固定立柱的顶部;
所述拦截栅栏包括固定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拦截网,所述拦截网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柱的位于迎风侧的一侧,所述拦截网与所述阻网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对接,且所述对接处的位于迎风侧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固定立柱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紧贴在所述对接处的位于背风侧的一侧;
或,所述固定立柱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之间,所述固定立柱位于迎风侧的一侧构造为隔挡平面,所述隔挡平面与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位于迎风侧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
或,所述固定立柱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之间,所述固定立柱位于迎风侧的一侧凸出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位于迎风侧的一侧,所述固定立柱的凸出面呈流体面,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的位于迎风侧的侧面与所述流体面的连接处的夹角均大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的凸出面呈圆弧面或多边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在位于所述隔挡平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卡槽,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的一端分别对接在所述卡槽中,且所述隔挡平面与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位于迎风侧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位于所述凸出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插槽,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本体的一端分别插接在所述插槽中;
所述插槽贯通或不贯通所述固定立柱的径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沙区用防风阻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位于背风侧的一侧呈圆弧面或多边形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华,姚正毅,黄珊,陈刚,张军,王海兵,李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