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面去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36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面去液装置,其包括两调节杆、风刀和风机,两调节杆设置在辊面前端,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两调节杆通过旋转轴连接,风刀穿设在旋转轴上去,且风刀沿旋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为中空的腔体,风刀为前窄后宽的结构,风刀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刀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接有软管,软管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将附着于辊面的液体去掉,提高隔膜的产品质量,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面去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辊面去液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锂电池隔膜生产行业,一般通过模头流延至铸片辊上完成隔膜的铸片工作,在隔膜的铸片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白油附着于铸片辊面,进而影响隔膜的流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大企业一般选用的解决方式是在流延前加一个刮板,刮板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不损伤铸片辊面。但是这种刮板液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挂液不净的现象,进而影响隔膜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刮板前增加一道去液工序,使辊面保持干燥。通过基础物理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增加液体的表面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可以有效的增加液体的蒸发速度。不过对于铸片辊上的白油,靠通过蒸发来去液并不现实,可以考虑通过增加一个风机,将附着于辊面的白油离辊面,对于残存的白油膜,可通过其表面温度,进而使辊面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面去液装置,可以快速有效地将附着于辊面的液体去掉,提高隔膜的产品质量,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面去液装置,其包括两调节杆、风刀和风机,两调节杆设置在辊面前端,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两调节杆通过旋转轴连接,风刀穿设在旋转轴上去,且风刀沿旋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为中空的腔体,风刀为前窄后宽的结构,风刀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刀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接有软管,软管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风机。进一步地,上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螺孔,螺孔螺接有螺钉,旋转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进一步地,上述风刀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套接在旋转轴上。进一步地,上述调节杆为伸缩杆,调节杆的材质为铝合金。进一步地,上述软管为PVC伸缩软管。进一步地,上述软管与风机连接处设置有滤网。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主要设置了两调节杆、风刀和风机,两调节杆设置在辊面前端,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两调节杆通过旋转轴连接,风刀穿设在旋转轴上去,且风刀沿旋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为中空的腔体,风刀为前窄后宽的结构,风刀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刀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接有软管,软管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风机。其具体实施方式为首先将热风机置于平面上,然后通过调节杆和旋转轴将风刀置于辊面合适位置,然后将调节杆上的螺钉旋紧,将旋转轴固定,最后将调节杆固定在支架上,完成风刀的固定。待完成风机和风刀的固定后,可以通过软管将二者连接起来,组成辊面去液装置。因而,本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结构紧凑、使用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生产线辅助设备;2.热风机温度和风速可以根据辊面实际情况可调,反应及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中风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面去液装置,主要设置了两调节杆1、风刀2和风机3,两调节杆1设置在辊面4前端,调节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上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13,两调节杆1通过旋转轴13连接,风刀2穿设在旋转轴13上去,且风刀2沿旋转轴13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2为中空的腔体,风刀2为前窄后宽的结构,风刀2前端开设有出风口21,出风口21沿风刀2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2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22,进风口22连接有软管31,软管31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风机3。参见图1至图4,安装座11上开设有螺孔,螺孔螺接有螺钉14,旋转轴13通过螺钉14固定连接在安装孔12内,调节杆1为伸缩杆,调节杆1的材质为铝合金,软管31为PVC伸缩软管。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主要设置了两调节杆、风刀和风机,两调节杆设置在辊面前端,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两调节杆通过旋转轴连接,风刀穿设在旋转轴上去,且风刀沿旋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为中空的腔体,风刀为前窄后宽的结构,风刀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刀的长度方向设置,风刀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接有软管,软管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风机。辊面去液装置设有热风机,热风机可以吹送最大风量22m3/min,吹送热风最高温度110°,热风机作为辊面去液装置动力部分;辊面去液装置设有风刀,高压热风进入气刀高压腔内,气流通过狭窄细薄的喷嘴后再风刀长度方向形成一个均匀的气流薄片,风刀作为辊面去液装置的工作部分;辊面去液装置设有软管,因考虑需要输送热风,软管要求采用PVC伸缩软管,软管作为辊面去液装置的输送部分;辊面去液装置在风刀两端设有旋转,可以实现风刀的角度调节,旋转轴安装在调节杆上,用于调节旋转轴,进一步调节风刀的高度,为了固定旋转轴,固定杆采用铝合金材质,这样可以通过螺钉加进旋转轴。因而,本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结构紧凑、使用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生产线辅助设备;2.热风机温度和风速可以根据辊面实际情况可调,反应及时。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风刀2与安装座11之间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套接在旋转轴上。这样风刀在工作时,受到气流的反作用力,会出现抖动偏移的现象,同过在风刀2与安装座11之间设置有弹簧15,可以使得风刀固定,达到提高去液效果的目的。实施例三: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辊面去液装置,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软管31与风机3连接处设置有滤网(未示出)。薄膜生产需要较高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置滤网,可以过滤鼓风机中风流带来的杂质,从而可以提高生产质量。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面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调节杆(1)、风刀(2)和风机(3),两所述调节杆(1)设置在辊面(4)前端,所述调节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13),两所述调节杆(1)通过所述旋转轴(13)连接,所述风刀(2)穿设在所述旋转轴(13)上去,且所述风刀(2)沿所述旋转轴(1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风刀(2)为中空的腔体,所述风刀(2)为前窄后宽的结构,所述风刀(2)前端开设有出风口(21),所述出风口(21)沿所述风刀(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风刀(2)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22),所述进风口(22)连接有软管(31),所述软管(31)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机(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面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调节杆(1)、风刀(2)和风机(3),两所述调节杆(1)设置在辊面(4)前端,所述调节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内可拆卸连接有旋转轴(13),两所述调节杆(1)通过所述旋转轴(13)连接,所述风刀(2)穿设在所述旋转轴(13)上去,且所述风刀(2)沿所述旋转轴(1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风刀(2)为中空的腔体,所述风刀(2)为前窄后宽的结构,所述风刀(2)前端开设有出风口(21),所述出风口(21)沿所述风刀(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风刀(2)的后端开设有进风口(22),所述进风口(22)连接有软管(31),所述软管(31)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机(3)。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会庆张翰林陈朝晖赵蒙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