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26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涉及节能相关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曝气风机和曝气管;所述曝气风机通过曝气管与微生物反应机构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通过一号水管与冲击机构连接,所述冲击机构通过二号水管与混合箱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中反应管两端分别设有曝气室和保护管,所述曝气管插设在保护管中且延伸至曝气室中,所述曝气室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连接,所述保护管的外围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反应柱,反应柱两端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反应管外设有斜向放置且较低的一端与一号水管连接的汇流外管道;与微生物混合后的污水通过冲击机构的作用流到混合箱中由于混合机构的作用能够无动力地将污水与微生物和药剂进行混合,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相关
,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曝气是污水处理生物法中的重要过程,指向污水中充空气,其目的是让污水获得足够的溶解氧,从而保证污水中微生物在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目前市场上或者实际应用中的曝气设备存在以下缺陷:曝气管安装在污水池底部,检修困难,不易更换;且曝气后的污水在进行下一步与污水修复药剂进行混合时需要将水抽到混合箱中,然后通过电机驱动混合箱中的混合装置将污水与修复药剂进行混合,这样的污水修复药剂不仅工作流程复杂,且由于水泵和混合装置需要动力驱动,进一步支出能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一个在曝气后能够无需动力将污水与修复药剂混合的节能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包括曝气风机和曝气管;所述曝气风机通过曝气管与微生物反应机构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通过一号水管与冲击机构连接,所述冲击机构通过二号水管与混合箱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包括汇流外管道、反应柱、通孔、保护管、反应管和曝气室,所述反应管一端设有曝气室,另一端设有保护管,所述曝气管插设在保护管中且延伸至曝气室中,所述曝气室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连接,所述保护管的外围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反应柱,所述反应柱为中空结构且其内设有微生物载体,反应柱两端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反应管插设在汇流外管道中,所述汇流外管道斜向放置且较低的一端与一号水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外管和螺旋通水管道,所述冲击外管中开设有螺旋通水管道,所述螺旋通水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一号水管和二号水管连接,所述螺旋通水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药剂箱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箱中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转轴和混合叶片,所述转轴上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混合叶片,转轴的两端均与混合箱转动连接且一端设有辅助转动组件,所述辅助转动组件包括圆环、分隔板和铁圆珠,所述圆环中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两端分别与圆环和转轴连接,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均设有铁圆珠。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箱的出料口通过三号水管与清水箱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号水管上安装有水阀。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箱通过药水管道与药剂箱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叶片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通过连杆与安装槽两侧无动力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转轴即使没有与输出端连接也能够通过污水的冲击力和铁圆珠的重力带动混合叶片进行转动,并将污水和微生物和污水处理药剂进行混合,使得微生物和药剂发挥最大的作用将污水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污水通过三号水管流到清水箱中进行收集;且与微生物混合后的污水通过冲击机构的作用流到混合箱中由于混合机构的作用能够无动力地将污水与微生物和药剂进行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来源仅有曝气风机,所以在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通过曝气管将空气从上方送到曝气室中,通过气压的作用将曝气室中的污水往反应柱处送,并将反应柱中微生物载体上的微生物冲刷下,使得微生物对污水进行修复,并且在冲刷的过程中使得位于载体较里的微生物能够与空气接触并繁殖,所以能够持续地为污水的修复治理提供微生物;解决了盘式曝气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的弊端,节约了曝气管的支出成本以及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微生物反应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冲击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混合机构和辅助转动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混合机构和辅助转动组件的左视图。附图标记注释:污水进水管1、曝气风机2、曝气管3、微生物反应机构4、汇流外管道41、反应柱42、通孔43、保护管44、反应管45、曝气室46、一号水管5、冲击机构6、冲击外管61、螺旋通水管道62、二号水管7、混合箱8、转轴81、混合叶片82、圆环83、分隔板84、铁圆珠85、水阀9、清水箱10、三号水管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包括曝气风机2和曝气管3;所述曝气风机2通过曝气管3与微生物反应机构4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通过一号水管5与冲击机构6连接,所述冲击机构6通过二号水管7与混合箱8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包括汇流外管道41、反应柱42、通孔43、保护管44、反应管45和曝气室46,所述反应管45一端设有曝气室46,另一端设有保护管44,所述曝气管3插设在保护管44中且延伸至曝气室46中,所述曝气室46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1连接,所述保护管44的外围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反应柱42,所述反应柱42为中空结构且其内设有微生物载体,反应柱42两端均开设有多个通孔43;所述反应管45插设在汇流外管道41中,所述汇流外管道41斜向放置且较低的一端与一号水管5连接。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击机构6包括冲击外管61和螺旋通水管道62,所述冲击外管61中开设有螺旋通水管道62,所述螺旋通水管道6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一号水管5和二号水管7连接,所述螺旋通水管道62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药剂箱连接。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包括曝气风机2和曝气管3;所述曝气风机2通过曝气管3与微生物反应机构4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通过一号水管5与冲击机构6连接,所述冲击机构6通过二号水管7与混合箱8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包括汇流外管道41、反应柱42、通孔43、保护管44、反应管45和曝气室46,所述反应管45一端设有曝气室46,另一端设有保护管44,所述曝气管3插设在保护管44中且延伸至曝气室46中,所述曝气室46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1连接,所述保护管44的外围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反应柱42,所述反应柱42为中空结构且其内设有微生物载体,反应柱42两端均开设有多个通孔43;所述反应管45插设在汇流外管道41中,所述汇流外管道41斜向放置且较低的一端与一号水管5连接;所述混合箱8中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转轴81和混合叶片82,所述转轴81上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混合叶片82,转轴81的两端均与混合箱8转动连接且一端设有辅助转动组件,所述辅助转动组件包括圆环83、分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包括曝气风机(2)和曝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风机(2)通过曝气管(3)与微生物反应机构(4)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通过一号水管(5)与冲击机构(6)连接,所述冲击机构(6)通过二号水管(7)与混合箱(8)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包括汇流外管道(41)、反应柱(42)、通孔(43)、保护管(44)、反应管(45)和曝气室(46),所述反应管(45)一端设有曝气室(46),另一端设有保护管(44),所述曝气管(3)插设在保护管(44)中且延伸至曝气室(46)中,所述曝气室(46)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1)连接,所述保护管(44)的外围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反应柱(42),所述反应柱(42)为中空结构且其内设有微生物载体,反应柱(42)两端均开设有多个通孔(43);所述反应管(45)插设在汇流外管道(41)中,所述汇流外管道(41)斜向放置且较低的一端与一号水管(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包括曝气风机(2)和曝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风机(2)通过曝气管(3)与微生物反应机构(4)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通过一号水管(5)与冲击机构(6)连接,所述冲击机构(6)通过二号水管(7)与混合箱(8)连接;所述微生物反应机构(4)包括汇流外管道(41)、反应柱(42)、通孔(43)、保护管(44)、反应管(45)和曝气室(46),所述反应管(45)一端设有曝气室(46),另一端设有保护管(44),所述曝气管(3)插设在保护管(44)中且延伸至曝气室(46)中,所述曝气室(46)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1)连接,所述保护管(44)的外围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反应柱(42),所述反应柱(42)为中空结构且其内设有微生物载体,反应柱(42)两端均开设有多个通孔(43);所述反应管(45)插设在汇流外管道(41)中,所述汇流外管道(41)斜向放置且较低的一端与一号水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6)包括冲击外管(61)和螺旋通水管道(62),所述冲击外管(61)中开设有螺旋通水管道(62),所述螺旋通水管道(6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一号水管(5)和二号水管(7)连接,所述螺旋通水管道(62)上开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捷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