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海亭专利>正文

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826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在河流上游设置的有益菌菌床和循环站,所述循环站的底部低于河流下游的河道底部,所述河流下游与循环站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循环站与有益菌菌床之间连通并通过泵吸装置将循环站中的水抽吸到有益菌菌床中,所述有益菌菌床中为阴暗环境,所述有益菌菌床中设置有用于有益菌繁殖的细菌屋,所述细菌屋包括多层滤材,并且在靠近细菌屋的位置设置有高溶解氧制造装置,所述有益菌菌床中培育有有益菌并且有益菌会随水体进入到河流中。可实现有益菌自动投放到河流中以不断修复净化河流,保持河流的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河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河流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可治理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彻底截断污染源,极易造成二次污染;2、由于地表水径流量小,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区,水流速度过缓,造成河流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能力不足,有益菌群大量死亡,即使治理之后也容易再次恶化;3、需要引流造成高昂的成本并且在旱季难以供水,造成将近干涸,黑臭水体更为严重。因此,针对上述河流黑臭水体难以治理的现状,研发一种能够实现自我修复净化的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以解决河流黑臭水体难以治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包括在河流上游设置的有益菌菌床和循环站,所述循环站的底部低于河流下游的河道底部,所述河流下游与循环站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利用循环站与河流下游之间的压差使河流下游的水通过回流管自动流到位于河流上游的循环站中,所述循环站与有益菌菌床之间连通并通过泵吸装置将循环站中的水抽吸到有益菌菌床中,所述有益菌菌床中为阴暗环境,所述有益菌菌床中设置有用于有益菌繁殖的细菌屋,所述细菌屋包括多层滤材,并且在靠近细菌屋的位置设置有高溶解氧制造装置,所述有益菌菌床中培育有有益菌并且有益菌会随水体进入到河流中。利用压差形成河流上下游中水的自循环,节约能源,同时在河流的自循环过程中,也就是河流上游设置有益菌菌床,向有益菌菌床中投放有益菌,利用高溶解氧制造装置充分制氧,并打造适于有益菌繁殖的环境,有益菌随水体经过每层滤材,在多层滤材的繁殖与成长后,到达最后一层滤材时已完全具备投放的要求,然后随水体一同经出水口进入到河流中,实现有益菌自动大量繁殖,无需刻意管理,河流通过自循环并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经过有益菌菌床,即可实现有益菌自动投放到河流中以不断修复净化河流,保持河流的生态平衡。进一步的,所述有益菌菌床中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细菌屋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所述细菌屋至少包括六层滤材,其中具有毛刷层、骨炭层和麦饭石层。根据有益菌的特性,形成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环境,以利于有益菌的繁殖。进一步的,所述麦饭石层在多层滤材中位于远离进水口的最后一层。最终通过麦饭石层,有益菌在麦饭石层上与麦饭石反应后达到投放要求,利于有益菌的繁殖和投放。进一步的,所述有益菌菌床中还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清洁装置与排污口连接。能够对菌床进行清洁,利于有益菌的繁殖。进一步的,在河流中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通过水质检测装置定期检测水质来判断向有益菌菌床中投放有益菌的数量。以快速实现河流中有益菌的平衡,帮助修复净化河流,维持河流中的生态自平衡。进一步的,所述高溶解氧制造装置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连接的鼓风机、制氧装置、磁力共震器、超声波震荡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磁力共震器上连接有进水组件,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排气口处设置有喷气头,所述喷气头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出气管连通的气孔;使用时所述喷气头置于水中且能够产生大量气泡。通过鼓风机将空气吸入并过滤,经过滤后的纯净空气进入制氧装置,通过制氧装置制造臭氧和氧气并将其输送到磁力共震器中,在磁力共震器中与进水组件进来的水震荡混合,再经超声波震荡器充分混合,然后输送到气液分离器中进行雾化,经喷气头在水中喷出,通过在喷气头上密布若干个小气孔能够分散成微细的气泡,以提高水中氧溶解效率,从而提升水中的溶氧量,利于大量有益菌的繁殖,达到提高水系自净能力的目的。进一步的,制氧装置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制氧机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与磁力共震器连通。在制氧机中产生氧气,进入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然后进入磁力共震器与水混合形成高氧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单向阀及电磁开关,所述单向阀和电磁开关安装在进水管上。通过单向阀可防止水逆流,仅允许河中的水从进水管进入,通过电磁开关控制进水管的通断,实现进水的可控。进一步的,所述喷气头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气管的外径,所述喷气头中设置有流通腔,所述气孔与流通腔连通,所述气孔的横截面积从内向外逐渐变小。这种设置杂质很难通过渐缩管形气孔的外侧喷出口向内部逆流,因此气孔不会被堵塞,并稳定地维持排气功能,并通过该流通腔形成流通空间,能够在流通腔中扩散,增大排出面积,形成更多的细微气泡,增强溶解率。进一步的,在河流中设置种植有水生植物以及藻类,河道周围设置有安全防护栏,并在河流中投放鱼类,在循环站中设置假山。增加安全措施和观赏性。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利用压差形成河流上下游中水的自循环,节约能源,同时在河流的自循环过程中,也就是河流上游设置有益菌菌床,向有益菌菌床中投放有益菌,利用高溶解氧制造装置充分制氧,并打造适于有益菌繁殖的环境,有益菌随水体经过每层滤材,在多层滤材的繁殖与成长后,到达最后一层滤材时已完全具备投放的要求,然后随水体一同经出水口进入到河流中,实现有益菌自动大量繁殖,无需刻意管理,河流通过自循环并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经过有益菌菌床,即可实现有益菌自动投放到河流中以不断修复净化河流,保持河流的生态平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有益菌菌床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有益菌菌床隐藏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有益菌菌床隐藏盖板后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高溶解氧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高溶解氧制造装置中喷气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循环站,2、有益菌菌床,101、基坑,102、盖板,103、把手,104、出水口,105、凹槽,106、滤材,107、吸水泵,108、高溶解氧制造装置,109、排污口,110、清洁装置,111、进水口,161、麦饭石层,201、鼓风机,202、进气管,203、空气压缩机,204、制氧机,205、臭氧发生器,206、储氧罐,207、进水管,208、单向阀,209、磁力共震器,210、超声波震荡器,211、气液分离器,212、出气管,213、喷气头,31、气孔,32、流通腔,33、螺纹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河流上游设置的有益菌菌床(2)和循环站(1),所述循环站(1)的底部低于河流下游的河道底部,所述河流下游与循环站(1)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利用循环站(1)与河流下游之间的压差使河流下游的水通过回流管自动流到位于河流上游的循环站(1)中,所述循环站(1)与有益菌菌床(2)之间连通并通过泵吸装置将循环站(1)中的水抽吸到有益菌菌床(2)中,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为阴暗环境,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设置有用于有益菌繁殖的细菌屋,所述细菌屋包括多层滤材(106),并且在靠近细菌屋的位置设置有高溶解氧制造装置(108),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培育有有益菌并且有益菌会随水体进入到河流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河流上游设置的有益菌菌床(2)和循环站(1),所述循环站(1)的底部低于河流下游的河道底部,所述河流下游与循环站(1)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利用循环站(1)与河流下游之间的压差使河流下游的水通过回流管自动流到位于河流上游的循环站(1)中,所述循环站(1)与有益菌菌床(2)之间连通并通过泵吸装置将循环站(1)中的水抽吸到有益菌菌床(2)中,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为阴暗环境,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设置有用于有益菌繁殖的细菌屋,所述细菌屋包括多层滤材(106),并且在靠近细菌屋的位置设置有高溶解氧制造装置(108),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培育有有益菌并且有益菌会随水体进入到河流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设置有进水口(111)与出水口(104),细菌屋位于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04)之间,所述细菌屋至少包括六层滤材(106),其中具有毛刷层、骨炭层和麦饭石层(16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麦饭石层(161)在多层滤材(106)中位于远离进水口(111)的最后一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菌床(2)中还设置有清洁装置(110),以及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09),所述清洁装置(110)与排污口(109)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河流生态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河流中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通过水质检测装置定期检测水质来判断向有益菌菌床(2)中投放有益菌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亭
申请(专利权)人:谢海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