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35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桥不适合进行团队训练或在吊桥不使用时,对其采用的防护措施差,从而造成器材磨损快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四根纵杆和两根横杆,四根纵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两根横杆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其中,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上设置有第一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上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分别设置有多条锁链,第一横杆上设置的锁链与第二横杆上设置的锁链相对应,相对应的锁链上设置有吊板,吊板与吊板之间通过软绳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户外拓展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
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用于户外拓展训练,属于训练器材

技术介绍
户外拓展又叫体验式培训,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群。训练对象有海员、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包括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团队:体验换位思考,树立相互配合、支持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积极有效地合作,树立团队合力制胜的信念;发现团队问题,培养团队领导能力、改善团队管理方法;增强工作当中的责任感及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心,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大自然中放松精神,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改进协作方法和团队管理技能。改善团队成员的沟通,增进互相理解、信任和责任意识,提高团队认知度和亲和力。增强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克服心理惰性,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增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互为客户的服务意识。在户外拓展训练中,其中吊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如脚吊环桥、脚吊桩桥或脚吊板桥,现有技术中的吊桥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员桥的各个走位都是单独设计的,只有少部分吊桥的吊绳是通过软绳相连接的,其中,走位单独设置的吊桥只适用单独训练,无法达到团队合作训练的目的,而通过软绳连接的吊绳的吊桥,在训练过程中,也无法达到团队合作训练的目的,即脚下站稳,手部拉紧就可很容易的通过训练,并不实现团队合作训练;二、吊桥都是暴露在户外的,风吹、日晒或/和雨淋,容易造成器材损坏或腐蚀快的问题,从而增加维护成本或增加安全隐患的问题,虽然公开的专利号为:ZL201820575749.2的专利文献中,采用了在顶部设置伸缩防水罩的方式延长器材使用寿命,但雨水或阳光并不是永远垂直于伸缩防水罩,当出现倾斜的情况下,伸缩防水罩就只能保护连接锁链中上部分,或只能保护固定连接块,即防护范围窄;三、现有技术中的吊桥在有风的情况下,走位之间容易出现碰撞,活动连接部分会产生大的旋转摩擦,从而造成碰撞损坏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桥不适合进行团队训练或在吊桥不使用时,对其采用的防护措施差,从而造成器材磨损快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包括四根纵杆和两根横杆,四根纵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两根横杆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其中,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上设置有第一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上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分别设置有多条锁链,第一横杆上设置的锁链与第二横杆上设置的锁链相对应,相对应的锁链上设置有吊板,吊板与吊板之间通过软绳相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杆上设置有多根沿第一横杆的轴心旋转的支撑杆,第二横杆上设置有多根沿第二横杆的轴心旋转的支撑杆,第一横杆上的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二横杆上的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横杆和第一挡板、第二横杆和第二挡板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呈“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进一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配合的一端,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一“L”型结构,第一挡板上的“L”型结构的竖板与第一挡板相垂直,横板与第一挡板相平行、且与竖板相连接的相对端向第一横杆方向延伸,第二挡板上的“L”型结构的竖板与第二挡板相垂直,横板与第二挡板相平行、且与竖板相连接的相对端向第二横杆方向延伸;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配合的一端,若为“人”字型结构,位于左侧的第一挡板在上,若为“入”字型结构位于右侧的第二挡板在上。进一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配合的一端,位于在上的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的底面设置有滑槽,位于在下的第二挡板或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轮。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杆或/和第二横杆上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第一横杆或/和第二横杆上的任一支撑杆相邻,固定杆和相邻的支撑杆上设置相对应的螺栓孔,固定杆上还设置有与固定杆和支撑杆上的螺栓孔相配合的螺栓。进一步,所述固定杆包括与第一横杆或/和第二横杆纵向垂直的纵向固定杆,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展开时,与第一横杆或/和第二横杆上的支撑杆相平行的平行固定杆。进一步,所述第一档板或/和第二挡板上设置有“U”型架,“U”型架的底面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平行,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展开时,“U”型架的底面的上表面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的上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技术通过将吊板通过软绳进行连接,使得吊桥可用于单人训练,还可用于团队合作训练;二、本技术的吊桥顶部设置有“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并通过支撑杆的旋转,可收缩其平面面积或扩张其平面面积,即在训练时,可收缩“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使其顶部遮挡面积小,便于训练(即防止扩展面积太贴近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人们容易碰到顶部),当结束训练时,即可展开“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其顶部遮挡面积变大,可遮挡阳光或防止器材被雨淋等问题。三、本技术设置滑槽和滑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采用分离式的设置方式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配合不佳,容易进雨进行情况;四、本技术设置固定杆的目的是为了在“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进行收缩或扩张时,对其进行固定,防止起风时,出现活动摇摆的情况,从而带来磨损的问题;五、本技术设置“U”型架的目的是,在“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展开时,可将吊板放置在“U”型架和第一横杆或/和第二横杆上,即可更好保护锁链和吊板因暴晒或雨淋所引起腐的问题,从而可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也防止被训练者因器材问题受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加了软绳的吊桥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人”字型结构处理收缩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设置滑槽的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设置滑轮和“U”型架的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U”型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桥不适合进行团队训练的问题,即适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包括四根纵杆和两根横杆,四根纵杆包括第一纵杆1、第二纵杆2、第三纵杆3和第四纵杆4,两根横杆包括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其中,第一纵杆1和第二纵杆2上设置有第一横杆5、第三纵杆3和第四纵杆4上设置有第二横杆6,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上分别设置有多条锁链7,第一横杆5上设置的锁链7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包括四根纵杆和两根横杆,四根纵杆包括第一纵杆(1)、第二纵杆(2)、第三纵杆(3)和第四纵杆(4),两根横杆包括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其中,第一纵杆(1)和第二纵杆(2)上设置有第一横杆(5)、第三纵杆(3)和第四纵杆(4)上设置有第二横杆(6),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上分别设置有多条锁链(7),第一横杆(5)上设置的锁链(7)与第二横杆(6)上设置的锁链(7)相对应,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锁链(7)上设置有吊板(8),吊板(8)与吊板(8)之间通过软绳(9)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包括四根纵杆和两根横杆,四根纵杆包括第一纵杆(1)、第二纵杆(2)、第三纵杆(3)和第四纵杆(4),两根横杆包括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其中,第一纵杆(1)和第二纵杆(2)上设置有第一横杆(5)、第三纵杆(3)和第四纵杆(4)上设置有第二横杆(6),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上分别设置有多条锁链(7),第一横杆(5)上设置的锁链(7)与第二横杆(6)上设置的锁链(7)相对应,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锁链(7)上设置有吊板(8),吊板(8)与吊板(8)之间通过软绳(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5)上设置有多根沿第一横杆(5)的轴心旋转的支撑杆(10),第二横杆(6)上设置有多根沿第二横杆(6)的轴心旋转的支撑杆(10),第一横杆(5)上的支撑杆(10)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1),第二横杆(6)上的支撑杆(10)上设置有第二挡板(12),第一横杆(5)和第一挡板(11)、第二横杆(6)和第二挡板(12)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呈“人”字型结构或“入”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拓展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相配合的一端,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上分别设置有一“L”型结构,第一挡板(11)上的“L”型结构的竖板与第一挡板(11)相垂直,横板与第一挡板(11)相平行、且与竖板相连接的相对端向第一横杆(5)方向延伸,第二挡板(12)上的“L”型结构的竖板与第二挡板(12)相垂直,横板与第二挡板(12)相平行、且与竖板相连接的相对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弘文汇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