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摘果切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808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切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麦冬摘果切苗机,包括放料平台、前机架、后机架和正面挡板,前机架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中部纵向两侧设置有旋刀机构,后机架上设置有旋刀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旋刀驱动机构与旋刀机构传动连接,夹持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与夹持机构传动连接,夹持机构将每株麦冬苗依次夹持并传送至旋刀机构处进行切割,全程采用夹持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夹持机构以及旋刀驱动机构‑旋刀机构的自动化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节约了人力成本;被夹持住的麦冬苗植株通过旋刀机构切割,操作规范,切割到位,避免了人工拉拽出现的破皮、断头和抽心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麦冬摘果切苗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苗机
,具体是指麦冬摘果切苗机。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中药材“麦冬”的采收,产区农民普遍采用的是梳状锯齿刀片,操作方法是手持麦冬苗叶部位,将麦冬根部放入梳齿槽内,用力拉拽,使麦冬根子断裂、从而将麦冬茎果从植株上分离。这种操作由于麦冬茎果是卡在梳齿刀片上拉断根须,造成了麦冬茎果的破皮、断头、抽心等损害、麦冬极容易被污染和感染、导致后期加工出的成品出现乌头、烂果、败色,影响了麦冬的品质和药效,再加上是纯人工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制约了农户的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麦冬摘果切苗机,解决了麦冬采摘过程中的破皮、断头、抽心问题,同时解决了人工操作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麦冬摘果切苗机,包括放料平台、前机架、后机架和正面挡板,所述前机架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中部纵向两侧设置有旋刀机构,所述后机架上设置有旋刀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旋刀驱动机构与旋刀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夹持机构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一主动轴、第一主动轮和第一夹持带,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主动轮键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夹持带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三导向轮、第二主动轴、第二主动轮和第二夹持带,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轮键连接,所述第三导向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夹持带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一主动轮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前部设置有力压轮结构,所述力压轮结构包括转轴和力压轮,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后机架上,所述力压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中部设置有滚筒平台,所述滚筒平台的顶部与第二夹持带接触,所述滚筒平台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承力滚筒,所述若干个承力滚筒呈拱形排列。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导向张紧链轮和第二主动链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键连接在第一主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链轮键连接在第二主动轴上,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导向张紧链轮和第二主动链轮与夹持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夹持驱动机构包括夹持带驱动电机、第三主动链轮和传动链条,所述第三主动链轮与夹持带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主动链轮、第一主动链轮、导向张紧链轮和第二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优选地,所述旋刀机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切果刀片、切叶刀片和旋切刀片轴,所述切果刀片和切叶刀片分别与旋切刀片轴键连接,所述切果刀片和切叶刀片分别位于滚筒平台顶部的纵向两侧。优选地,所述旋刀驱动机构包括旋刀驱动电机、主动皮带轮、传动皮带和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旋刀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皮带轮键连接在旋切刀片轴上,所述皮带轮和主动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优选地,所述旋刀机构处设置有成品分隔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夹持机构源源不断地将麦冬苗全植株夹持住并送入旋刀机构处进行切割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节约了人力成本;被夹持住的麦冬苗全植株通过旋刀机构切除根须和尖叶,操作规范,切割到位,避免了人工拉拽出现的破皮、断头和抽心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机构的动力传动系统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旋刀驱动机构的动力传动系统图。其中,放料平台1、前机架2、后机架3、正面挡板4、第一夹持机构5、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第一主动轴8、第一主动轮9、第一夹持带10、第二夹持机构11、第三导向轮12、第二主动轴13、第二主动轮14、第二夹持带15、第一主动链轮16、导向张紧链轮17、第二主动链轮18、夹持带驱动电机19、第三主动链轮20、传动链条21、旋刀机构22、切果刀片23、切叶刀片24、旋切刀片轴25、旋刀驱动电机26、主动皮带轮27、传动皮带28、皮带轮29、转轴30、力压轮31、滚筒平台32、承力滚筒33、成品分隔挡板3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麦冬摘果切苗机包括放料平台1、前机架2、后机架3和正面挡板4,具体地,后机架3设置在正面挡板4内,其作用在于避免设备被暴晒或雨淋湿,造成设备的损坏。如图1-图2所示,前机架2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5和第二夹持机构11,其中,第一夹持机构5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第一主动轴8、第一主动轮9和第一夹持带10,第一主动轴8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后机架3上,第一主动轴8的前端和第一主动轮9键连接,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和第一主动轮9通过第一夹持带10连接,具体地,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和第一主动轮9呈三角形排布,第一夹持机构5前部设置有力压轮31结构,力压轮31结构包括转轴30和力压轮31,转轴30通过轴承固定在后机架3上,力压轮31与转轴30键连接;另外,第二夹持机构11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三导向轮12、第二主动轴13、第二主动轮14和第二夹持带15,其中,第二主动轴13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后机架3上,第二主动轴13前端和第二主动轮14键连接,第三导向轮12和第二主动轮14通过第二夹持带15连接,具体地,第二夹持机构11的中部设置有滚筒平台32,滚筒平台32的顶部与第二夹持带15接触,并且设置有若干个承力滚筒33,若干个承力滚筒33呈拱形排列;需说明的是,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和第一主动轮9呈三角形排布,第一夹持机构5前部设置力压轮31结构,第二夹持机构11中部设置滚筒平台32,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当麦冬苗全植株从放料平台1放入夹持机构后,由于力压轮31和滚筒平台32的设置,第一夹持带10和第二夹持带15向中间合拢,挤压麦冬苗全植株,形成夹持效果,承力滚筒33的设置,避免第二夹持带15与滚筒平台32之间摩擦过大,影响第二夹持带15的传动。本实施例中,后机架3上设置有旋刀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旋刀驱动机构与旋刀机构22传动连接,夹持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与夹持机构传动连接。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16、导向张紧链轮17和第二主动链轮18;其中,第一主动链轮16键连接在第一主动轴8上,第二主动链轮18键连接在第二主动轴13上,第一主动链轮16、导向张紧链轮17和第二主动链轮18与夹持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如图3所示,夹持驱动机构包括夹持带驱动电机19、第三主动链轮20和传动链条21,第三主动链轮20与夹持带驱动电机19输出端连接,第三主动链轮20、第一主动链轮16、导向张紧链轮17和第二主动链轮18通过传动链条21连接。...

【技术保护点】
1.麦冬摘果切苗机,包括放料平台(1)、前机架(2)、后机架(3)和正面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架(2)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中部纵向两侧设置有旋刀机构(22),所述后机架(3)上设置有旋刀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旋刀驱动机构与旋刀机构(22)传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夹持机构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麦冬摘果切苗机,包括放料平台(1)、前机架(2)、后机架(3)和正面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架(2)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中部纵向两侧设置有旋刀机构(22),所述后机架(3)上设置有旋刀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旋刀驱动机构与旋刀机构(22)传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夹持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冬摘果切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5)和第二夹持机构(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冬摘果切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第一主动轴(8)、第一主动轮(9)和第一夹持带(10),所述第一主动轴(8)和第一主动轮(9)键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和第一主动轮(9)通过第一夹持带(10)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三导向轮(12)、第二主动轴(13)、第二主动轮(14)和第二夹持带(15),所述第二主动轴(13)和第二主动轮(14)键连接,所述第三导向轮(12)和第二主动轮(14)通过第二夹持带(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冬摘果切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6)、第二导向轮(7)和第一主动轮(9)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前部设置有力压轮(31)结构,所述力压轮(31)结构包括转轴(30)和力压轮(31),所述转轴(30)通过轴承固定在后机架(3)上,所述力压轮(31)与转轴(30)键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的中部设置有滚筒平台(32),所述滚筒平台(32)的顶部与第二夹持带(15)接触,所述滚筒平台(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老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