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6788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涉及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计算、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等应用的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领域。换热系统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外部的冷却塔;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内部的热通道;热管的蒸发段设置在热通道中;热管的冷凝段设置在冷却塔的进风口;热管的循环管路连通蒸发段和冷凝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通过热管的冷凝段将热管的蒸发段从数据中心机房中吸收的热量散发至冷却塔的进风口处,从而实现利用散发的热量对经由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流入第一冷却塔的室外风进行升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设备冷却
,具体地,涉及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计算、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等应用的数据中心的冷却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机房在工作时内部设备会产生热量,为了不影响数据中心机房的正常工作,需要配置相应的换热系统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换热。冷却塔作为换热系统的设备之一,通常被设置在室外环境下工作。然而,在低温环境下受室外冷空气影响,冷却塔在换热过程中其内部的换热部件上出现结冰的情况,当换热部件上结冰较多时,会对冷却塔和整个换热系统的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冷却塔的使用寿命,造成冷却塔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塔,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外部;热通道,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内部;热管,具有蒸发段、冷凝段和循环管路,蒸发段设置在热通道中,用于吸收数据中心机房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冷凝段设置在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用于将蒸发段吸收的热量散发至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循环管路连通蒸发段和冷凝段。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第一输送管连接于蒸发段的输出端以及冷凝段的输入端之间,第二输送管连接于蒸发段的输入端以及冷凝段的输出端。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凝段的输入端通过快速接头与第一输送管可拆卸连接,冷凝段的输出端通过快速接头与第二输送管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蒸发段设置在设备的散热口的外侧,设备的散热口与热通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塔为多个,热管为多个,各热管的蒸发段均设置在热通道中,各热管的冷凝段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系统还包括:冷通道,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内部;制冷装置,与热通道、冷通道以及第一冷却塔连接,制冷装置用于根据第一冷却塔提供的冷量对热通道输入的热空气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冷通道输入至数据中心机房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塔,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外部,第二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格栅,所述第二冷却塔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第二冷却塔的换热芯体分别与所述热通道和所述冷通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凝段包括多个散热片,各散热片间隔设置在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且各散热片与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热力膨胀阀。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点、隔离阀和制冷剂充注口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将热管的蒸发段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热通道中,将热管的冷凝段设置在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因此可以实现通过热管的冷凝段将热管的蒸发段从数据中心机房中吸收的热量散发至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处,从而实现利用散发的热量对经由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流入第一冷却塔的室外风进行升温。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塔10、热通道20以及热管30。第一冷却塔10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100的外部。第一冷却塔1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冷却塔。例如,根据换热介质的不同,采用空气和空气间接换热的冷却塔,或利用空气与冷却液换热的冷却塔。第一冷却塔10可以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100外部的其他空间区域中,或设置在室外环境下。热通道20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100的内部。热通道20用于将数据中心机房100内各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输送至数据中心机房100的外部。具体的,热通道20可以将数据中心机房100内各机柜110中的服务器周围的热空气输送至数据中心机房100的外部进行换热。热通道20在数据中心机房100中的布置方式、布置位置以及布置数量等可以根据换热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数据中心机房100可以为用于进行云计算、云服务、云平台、云存储以及大数据等业务领域的数据中心机房100,还可以为应用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数据处理场景的数据中心机房100。热管30具有蒸发段31、冷凝段32和循环管路33。蒸发段31设置在热通道20中,用于吸收数据中心机房100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冷凝段32设置在第一冷却塔10的进风口11,用于将蒸发段31吸收的热量散发至第一冷却塔10的进风口11。循环管路33连通蒸发段31和冷凝段32,用于将蒸发段31内的液态制冷剂吸收热量后会相变成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冷凝段32中,以及将冷凝段32段内的气态制冷剂吸收外界冷量后相变成的液态制冷剂输送至蒸发段31中。蒸发段31内的液态制冷剂在相变为气态制冷剂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通道20内输送的热空气的热量,因此可以实现对热通道20内输送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冷凝段32内的气态制冷剂在相变为液态制冷剂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外界冷空气的冷量并向周围散发热量,因此可以实现对冷凝段32周围的外界空气进行温升,也即是说提高第一冷却塔10的进风口11周围的空气温度,从而使得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11流入第一冷却塔10内部时温度会上升。热管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热管30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热管30内部的制冷剂受温度影响自动相变换热即可。热管30内部的制冷剂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制冷剂可以采用R134a、R22、R410c、R407等任何受温度影响可相变的制冷剂。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热管30的蒸发段31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100的热通道20中,冷凝段32设置在第一冷却塔10的进风口11处,因此,通过热管30的冷凝段32能够将热管30的蒸发段31从数据中心机房100中吸收的热量散发至冷却塔的进风口11处,从而实现利用散发的热量对经由第一冷却塔10的进风口11流入第一冷却塔10的室外风进行升温。使得在低温环境下,通过进风口11流入第一冷却塔10的空气的温度不会过低导致第一冷却塔10内部的器件或冷却水被冻结成冰。有效提高了第一冷却塔10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一冷却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冷却塔,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外部;/n热通道,设置在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的内部;/n热管,具有蒸发段、冷凝段和循环管路,所述蒸发段设置在所述热通道中,用于吸收所述数据中心机房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所述冷凝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用于将所述蒸发段吸收的热量散发至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冷却塔,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外部;
热通道,设置在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的内部;
热管,具有蒸发段、冷凝段和循环管路,所述蒸发段设置在所述热通道中,用于吸收所述数据中心机房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所述冷凝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用于将所述蒸发段吸收的热量散发至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风口;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蒸发段和所述冷凝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连接于所述蒸发段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冷凝段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输送管连接于所述蒸发段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冷凝段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的输入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一输送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凝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二输送管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设置在所述设备的散热口的外侧,所述设备的散热口与所述热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塔为多个,所述热管为多个,各所述热管的蒸发段均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宏升李敏叶伟现韩北鲲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