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80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塞式气体流量仪器计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主要包括活塞缸体、活塞头、设于活塞缸体底部的输出气管、自动控制模块,所述活塞头外壁设有一圈储油环槽,所述活塞头内部设有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间隔设置,分别与储油环槽相连通;所述输油管道Ⅰ向上延伸还连接有储油箱、空气压缩机;所述输油管道Ⅱ向上延伸连接有液位光电开关、电磁阀E;所述活塞缸体底部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回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经济实用,能够对活塞头自动注油、卸油、提高润滑条件,消除润滑条件下降引起的震动,有效解决气体流量装置密封及稳定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
本技术涉及活塞式气体流量仪器计量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型气体流量计(膜式燃气表、湿式气体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及皂膜流量计等)的检测在石油化工、环境医疗、航空航天以及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计量性能的准确可靠关系到各方的切身利益,其中量值溯源是计量器具进行量值传递的前提。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U=0.05%,k=2)主要实现中小气体流量计(0.016~6)m3/h的量值溯源,其工作原理是:该装置属于容积法中基于动态测量原理的一类新兴的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其中活塞和活塞缸是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核心部件,工作时,活塞沿活塞缸内壁匀速运动,将缸内气体以恒定的流量经管路、被检流量计排出,活塞在活塞缸内移动的距离与活塞缸有效内截面积的乘积即为装置提供的标准累积体积流量。该装置为了使活塞平稳运行,降低其重量,活塞采用盘式设计;为了方便采集活塞缸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设计有压力、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此外,在活塞的中间位置设计一个空腔和取压口为了方便今后测得装置的泄漏量;在活塞的上下两端设计有导向圈,不仅起到导向的作用,还可防止活塞与缸体磨损;因活塞与缸体存在着相对运动,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结构使得活塞与活塞缸体之间无泄漏,缸体与活塞之间采用双环格莱圈密封(双作用活塞密封),由一个橡胶O型圈及聚四氟乙烯圈组合而成,O型圈依其本身的变形对密封表面产生较高的初始接触应力,阻止缸体内气体的泄漏,且摩擦力低、无爬行、启动力小及耐高压等优点。但通过对活塞、活塞缸体及密封的思考,不难理解活塞装置在运行时出现以下问题:(1)局部漏气,主要因为机械密封的缺陷,尤其是导向圈接口的位置,气泡最多,即泄漏量最大的位置。(2)震动现象,震动主要是因为润滑条件的下降,活塞向下运行时,将部分润滑油推至缸体底端,活塞返回时,将缸体内壁上的润滑油又刮回至油槽中,长期运行后,导致活塞导向圈之间与缸体内壁干涩,缺少油脂润滑,又不能及时加注润滑油,此时活塞不是缓慢的滑行,而是接近于干摩擦,不能满足试验运行条件,大流量运行时就会出现“跺步”震动现象。然而,装置的密封性、稳定性是气体流量(尤其是微小气体流量)进行量值传递与溯源的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其决定被检流量计性能的准确可靠,因此,如何解决装置的密封及稳定性问题是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目前,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主要采用硬密封(又称为机械密封)和软密封(借助水银,油等)。根据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气体小流量标准装置,以被动活塞式气缸作为主标准器,活塞采用水银密封方式有效降低活塞与缸体的摩擦,并且消除泄露,由于水银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因此不适宜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能够实现对活塞头自动注油、卸油、提高润滑条件及消除由于润滑条件下降引起的震动,进一步地有效解决密封及稳定性问题的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主要包括活塞缸体、活塞头、设于活塞缸体底部的输出气管、自动控制模块,所述活塞头外壁设有一圈储油环槽,所述活塞头内部设有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间隔设置,分别与储油环槽相连通;所述输油管道Ⅰ向上延伸还连接有储油箱、空气压缩机;所述储油箱设有进气管、出油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空气增压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出油管与输油管道Ⅰ相连通;在进气管、出油管上分别设有电磁阀A、电磁阀B;所述输油管道Ⅱ向上延伸连接有液位光电开关、电磁阀E;所述活塞缸体底部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回油槽,所述螺旋形回油槽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泄油口,泄油口处设有电磁阀D,所述输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C。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形回油槽的结构为凹陷式槽体或者是凸出式槽体。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原有密封方式(硬密封或机械密封)的基础上添加一套适用于本装置的润滑油软密封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活塞头的浮动油封装置。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油箱、电磁阀、泄油阀以及自动控制模块等,与活塞头储油环槽结构相配合,能够实现自动注油、卸油、提高润滑条件及消除由于润滑条件下降引起的震动。本技术的活塞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活塞头向下运动,电磁阀C打开,气体从输出气管排出进入被检流量计;此时,活塞缸体内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大,关闭电磁阀A、E,可防止储油环槽内的润滑油回流到储油箱或溢出,污染到干净的润滑油;活塞头运动到下限位返回时,活塞缸体内压力会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打开电磁阀A、B、E,空气压缩机开始工作,储油箱上部空间压力增大,润滑油进入储油环槽,储油环槽中的空气从电磁阀E排出,当储油环槽中润滑油到达一定量,多余的润滑油将会从电磁阀E排出,此时润滑油的液面触发光电液位开关,发光电液位开关控制电磁阀B、A、E关闭,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完成一次自动注油工作,同时提高了本活塞装置的密封性(即浮动油封);长时间运行往复工作后,缸体内壁上的润滑油会向缸体底端螺旋形回油槽中积累,设定一段时间,系统将开启电磁阀D,多余的润滑油、废油可由泄油管顺利排出缸体,防止润滑油随气流进入输出管道,影响测量的精确度。本技术活塞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注油、泄油,既起到密封的作用,也能提高润滑条件。本技术专利与传统活塞装置相比,其优点在于:1、活塞上下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模块启动、关闭电磁阀,实现自动注油;另外,在活塞缸体内壁底端设计有螺旋形回油槽,可方便多余的润滑油、废油顺利排出体外(卸油),防止润滑油随气流进入输出气管,影响测量的精确度。2、浮动油封保证活塞头在运行的过程中,上下密封圈之间充分润滑,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润滑条件。3、润滑条件的改善,活塞头运行不再是“跺步”或“爬行”状态,从而可以消除由于润滑条件下降引起的震动。本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结构合理、经济实用,能够实现对活塞头自动注油、卸油、提高润滑条件,消除由于润滑条件下降引起的震动,进一步地有效解决气体流量装置密封及稳定性问题,可大量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活塞杆,2为电磁阀E,3为液位光电开关,4为输油管道Ⅱ,5为活塞头,6为活塞缸体,7为螺旋形回油槽,8为输出气管,9为电磁阀C,10为泄油管,11为电磁阀D,12为储油环槽,13为输油管道Ⅰ,14为双环格莱圈,15为油槽,16为电磁阀B,17为出油管,18为润滑油,19为储油箱,20为进气管,21为电磁阀A,22为空气增压管,23为空气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主要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主要包括活塞缸体、活塞头、设于活塞缸体底部的输出气管、自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外壁设有一圈储油环槽,所述活塞头内部设有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间隔设置,分别与储油环槽相连通;/n所述输油管道Ⅰ向上延伸还连接有储油箱、空气压缩机; 所述储油箱设有进气管、出油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空气增压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出油管与输油管道Ⅰ相连通;在进气管、出油管上分别设有电磁阀A、电磁阀B;/n所述输油管道Ⅱ向上延伸连接有液位光电开关、电磁阀E;/n所述活塞缸体底部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回油槽,所述螺旋形回油槽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泄油管,泄油管上设有电磁阀D,所述输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气体流量装置活塞头的浮动油封系统,主要包括活塞缸体、活塞头、设于活塞缸体底部的输出气管、自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外壁设有一圈储油环槽,所述活塞头内部设有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输油管道Ⅰ、输油管道Ⅱ间隔设置,分别与储油环槽相连通;
所述输油管道Ⅰ向上延伸还连接有储油箱、空气压缩机;所述储油箱设有进气管、出油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空气增压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出油管与输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卓华李海兵陈武卿薛文艳赵忆坤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