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链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9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1
一种内链片,包含两个端部、一连接部,以及一内表面。每一端部包括一组装孔。其中一端部有一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段。该组装孔的中心沿该长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a。该组装孔的中心沿一宽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b,且a>b。该内表面有一位于该内表面周缘的第一倒角区,以及一形成于该延伸段且位于该第一倒角区与该组装孔间的第二倒角区。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还形成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个往该外表面凹伸的凹槽。该凹槽两侧具有平行间隔的槽边。由于该内链片包括了该延伸段,且距离a大于距离b而增加了延伸长度,并形成有所述的第一倒角区及第二倒角区,从而能产生利于链轮顺利且稳定地与链条结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链片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链条的构件,特别是指一种能与外链片及其他链条元件相配合构成一链条的内链片。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链条,包括数片外链片11、数片内链片12,以及数根将所述内链片12及所述外链片11串接在一起的链轴13。所述外链片11、所述内链片12、所述链轴13相配合界定出数个能供一链轮(图未示)的数轮齿(图未示)插入的链条空间14(图中仅示意其中一个链条空间14作为代表)。参阅图2,说明所述内链片12的其中一者。该内链片12包括两个沿一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端部121、一个连接于所述端部121间的连接部122,以及两个分别由所述端部121突伸而出的突环123。每一端部121界定出一个贯通的组装孔124。该内链片12还包括由所述端部121及该连接部122相配合形成的一个内表面125与一个外表面126。该内表面125包括两个围绕所述突环123的圆环面区127,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圆环面区127间的连接面区128。由于所述圆环面区127只是呈现简单的圆环平面状,没有任何的导引设计,因此在链轮的每一轮齿插入各别的链条空间14时,每一轮齿容易与所述端部121激烈碰撞甚至卡住,无法顺畅插入,有待进一步改善。为了解决前述问题,除了他人有提出相关的台湾地区已公告第I663097专利外,本案申请人亦先后提出了台湾地区已公告第I276751及I617749等专利,但近年因市场对于静音与变速顺畅的要求更加提升,实有必要再做进一步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内链片。该内链片包含两个端部、一连接部,以及一内表面。所述端部沿一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每一端部包括一组装孔。其中一端部包括一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段。该组装孔的中心沿该长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a。该组装孔的中心沿一宽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b,且a>b。该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端部间。该内表面由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共同形成,并包括一位于该内表面周缘的第一倒角区,以及一位于该延伸段的第二倒角区。该第二倒角区位于该第一倒角区与该组装孔间。其中,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还形成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个往该外表面凹伸的凹槽。该凹槽两侧具有平行间隔的槽边。进一步,该第二倒角区顺着该组装孔的形状弧弯。进一步,该第二倒角区为眉月形。进一步,该内表面还包括两个沿该长度方向延伸并间隔地位于该凹槽周缘的第三倒角区。进一步,该内表面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第三倒角区间的平面区,该平面区沿宽度方向的宽度,不大于该组装孔的孔径的三分之二。进一步,该内表面还包括二分别围绕所述组装孔的环面区。进一步,还包含二分别连接所述端部并分别围绕所述组装孔且自该内表面朝内突出的突环。进一步,该第一倒角区倒角后的角度大于或者等于该第二倒角区倒角后的角度。进一步,另外一端部包括一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该延伸段,该另外一端部的该组装孔的中心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a,该组装孔的中心沿该宽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b,且a>b。该内链片的功效在于:包括了该延伸段,使得距离a大于距离b而增加了延伸长度,并形成有所述的第一倒角区及第二倒角区,从而能利于链轮顺利且稳定地啮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一个现有的链条;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一个现有的内链片;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内链片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图4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图5是一剖视图,沿一长度方向剖切,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图6是一不完整的剖视图,剖切方式同图5,局部放大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图7是一剖视图,沿一宽度方向剖切,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图8是一剖视图,说明由该第一实施例所构成的一链条;图9是一剖视图,局部放大说明该链条;图10是一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内链片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图1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内链片的一个第三实施例;及图12是一不完整的剖视图,局部放大说明该第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8,本技术内链片2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与另外数片构造相同的内链片2及其他链条元件(例如数片外链片81及数个链轴82)相配合构成一链条83,该链条83界定出数个链条空间84(图中仅示意其中一个)。参阅图3至5,该内链片2包含两个端部3、一个连接部4,以及两个突环5。所述端部3沿一长度方向D1间隔排列,每一端部3概呈半椭圆形,并包括一个界定出一贯通的组装孔311的链孔段31,及一个沿该长度方向D1由该链孔段31朝远离另一端部3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段32。该组装孔311的中心312沿该长度方向D1至该端部3周缘的距离为a,该组装孔311的中心312沿一垂直于该长度方向D1的宽度方向D2至该端部3周缘的距离为b,且a>b。该连接部4连接于所述端部3间。所述突环5围绕所述组装孔311且分别由所述端部3沿另一内链片2的方向突出。参阅图4至7,再就该内链片2的表面轮廓来看,该内链片2包含彼此相反且由该连接部4与所述端部3共同形成的一个内表面6与一个外表面7。该内表面6包括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端部3周缘的第一倒角区61、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延伸段32的第二倒角区62、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链孔段31且围绕所述组装孔311的环面区66、一个形成于该连接部4的平面区63、一个由该平面区63往该外表面7凹陷并于两侧具有平行间隔且直线延伸的槽边671的凹槽67、两个衔接所述槽边671与所述环面区66并沿该宽度方向D2延伸的曲面区64、两个沿该连接部4周缘朝该长度方向D1延伸并间隔位于该平面区63的两相反侧的第三倒角区65。每一第一倒角区61是由该环面区66至该端部3周缘逐渐往该外表面7的方向倾斜延伸,每一第二倒角区62是由该环面区66至该延伸段32周缘逐渐往该外表面7的方向倾斜延伸。本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二倒角区62的倒角角度621小于该第一倒角区61的倒角角度611,使得每一延伸段32的外形呈眉月状(crescentshape),当然在实施上每一第二倒角区62的倒角角度621依设计需要而有所增减时,每一延伸段32的形状及大小也会随其改变。而且该平面区63沿该宽度方向D2的宽度631,不大于每一组装孔311的孔径313的三分之二。参与图3、8、9,该内链片2的特点在于:在所述组装孔311的中心位置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延长该内链片2的长度,也就是让所述端部3沿该长度方向D1分别突设形成所述延伸段32,使得该内链片2端缘伸进该链条空间84的长度更长,故当该链条83与一链轮9运转时,在该链轮9的轮齿91插入该链条空间84的过程中,能提早接触到所述端部3延长的延伸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链片,其特征在于,包含:/n两个端部,沿一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端部包括一组装孔,其中一端部包括一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段,该组装孔的中心沿该长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a,该组装孔的中心沿一宽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b,且a>b;/n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端部间;及/n一内表面,由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共同形成,并包括一位于该内表面周缘的第一倒角区,以及一位于该延伸段的第二倒角区,该第二倒角区位于该第一倒角区与该组装孔间;/n其中,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还形成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个往该外表面凹伸的凹槽,该凹槽两侧具有平行间隔的槽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链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两个端部,沿一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端部包括一组装孔,其中一端部包括一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段,该组装孔的中心沿该长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a,该组装孔的中心沿一宽度方向至该端部周缘的距离为b,且a>b;
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端部间;及
一内表面,由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共同形成,并包括一位于该内表面周缘的第一倒角区,以及一位于该延伸段的第二倒角区,该第二倒角区位于该第一倒角区与该组装孔间;
其中,所述端部与该连接部还形成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个往该外表面凹伸的凹槽,该凹槽两侧具有平行间隔的槽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链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倒角区顺着该组装孔的形状弧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链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倒角区为眉月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链片,其特征在于,该内表面还包括两个沿该长度方向延伸并间隔地位于该凹槽周缘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章
申请(专利权)人:桂盟链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