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5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包括一进风口和叶片,所述进风口与叶片衔接,所述进风口具有较大的进风口圆弧半径R’和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它能改善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流动,减少离心风机叶轮流道内的气流冲击等相关损失,提高风机效率的目的,改善大流量下离心风机的变工况性能。大圆弧进风口的主要特点是:在正常离心风机进风口基础上,增加其喉部的位置到进风口的轴向距离,增加进风口圆弧半径,降低叶轮进口处的气流不均匀性。对离心风机的大流量工况,风机效率提高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风机节能增效
,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风机企业生产的离心风机叶轮如图1所示,其进风口的圆弧半径R和其喉部的位置到进风口的轴向距离L均比较小。对常规风机,从9-19到4-72等众多离心风机统计表明,其比值R/Dh<0.2,L/Dh<0.2。由于气流需要转弯进入叶轮,常规离心风机普遍存在转弯半径R过小,导致离心叶轮进口气流不均匀,使得在设计工况下在轮盖和轮盘进口区域也会产生冲角而产生气流冲击损失,导致离心风机效率下降。在变工况下,此现象也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在不提高现有加工条件和工艺水平的前提下,可提高离心风机高效点效率和变工况下离心风机的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包括一与叶轮叶片位置对应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具有较大的进风口圆弧半径R’和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圆弧半径R’和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满足R’/Dh=0.4-1,L’/Dh=0.4-1。进一步的,在所述进风口喉部设置一平直段,能够进一步保障进风后的气流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可应用于传统二元叶片离心叶轮和三元叶片的离心叶轮。进一步的,所述二元叶片离心叶轮包括后弯叶片、径向叶片和前弯叶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增加进风口的圆弧半径,使得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在不提高现有加工条件和工艺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叶轮进口处的气流不均匀性,提高了离心风机高效点效率和变工况下离心风机效率,试验表明在设计工况和大流量工况下,效率提高2~3%。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传统离心风机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与传统进风口结构对比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增加了平直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不同进风口半径风机最高点效率变化图;图6a是本技术中原进风口和2倍半径弧进风口的流量-全压性能测试图;图6b是本技术中原进风口和2倍半径弧进风口的流量-效率性能测试图;图7a是风机模拟值和实验值的流量-全压性能对比图;图7b是风机模拟值和实验值的流量-效率性能对比图。图中:1-进风口;2-叶片。其中,图1中D1为进风口进口处直径、D2为进风口出口处直径、Dh为进风口喉部处直径,R为进风口圆弧半径,L为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的轴向距离;本申请中,进风口的圆弧半径用R’表示,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用L’表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2和图3,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包括一与叶轮叶片2位置对应进风口1,进风口1与叶片2位置关系与常规进风口结构相同,叶轮的前盘设置在进风口1的出风口处并留有一定间隙,进风口1具有较大的进风口圆弧半径R’和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优选取值范围为常规比值的2-5倍,即,在进风口1的直径D1、D2、Dh保持不变的时,R’/Dh=0.4-1,L’/Dh=0.4-1。通过增加进风口的圆弧半径,使得叶轮进口处气流更加均匀,提高离心风机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参照图4,在进风口1喉部设置一平直段,能够进一步保障进风后的气流更加稳定。另外,上述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可应用于传统二元叶片离心叶轮,包括后弯叶片、径向叶片和前弯叶片,也可以应用于三元叶片的离心叶轮。性能测定风机效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236-2017,转速设定为2900r/min,选用的是5-48型锥形轮盖风机。选用与原进风口不同圆弧半径比值时,不同进风口风机最高效率点的效率如图5所示。选取原进风口和2倍半径弧进风口作进一步实验,实验结果如图6a和图6b,从图6a和图6b中可以看出当进风口圆弧半径为原来的2倍后,风机的效率提升了接近2%,这样能弥补由于轮盖改为锥形结构后风机效率的损失。同时从图7a和图7b中可以看出,图6的实验数据变化趋势和幅度,和模拟计算值能够较好的吻合。本申请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原理已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包括一与叶轮叶片位置对应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具有常规比值2-5倍的进风口圆弧半径R’和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包括一与叶轮叶片位置对应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具有常规比值2-5倍的进风口圆弧半径R’和进风口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大圆弧进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圆弧半径R’和喉部处到进风口出口处的轴向距离L’满足R’/Dh=0.4-1,L’/Dh=0.4-1,Dh为进风口喉部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雪松张义云
申请(专利权)人:健龙海宁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