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一体化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4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5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装配式一体化住宅。该住宅采用基础、梁柱支撑框架、墙体、楼板和屋架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所述基础采用预制基础标准模块拼合。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将基础分隔为若干逐一连接的隔室。所述隔室整体为具有四根基础梁的矩形框体。各个隔室通过对拉预应力钢管连接固定。所述基础的上表面在隔室的四角位置处预埋有连接件Ⅰ。所述基础的上表面在隔室的四边位置处设置有凹坑。所述凹坑的侧壁上预埋有连接件Ⅱ。所述屋架设置在梁柱支撑框架顶部。该住宅从下部基础至上部屋架均在工厂加工,现场直接装配而成,且将楼板、墙体与梁柱连为一体,避免结构受力时楼板发生侧向移动,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受力性能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一体化住宅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房屋。
技术介绍
农村住宅大多为实心砖和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费工、费时、污染环境、产生废料较多,建造成本昂贵,宜居环境较差,且房屋楼板大多采用预制板直接放至梁上,无可靠连接,致使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较差等。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整体装配式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一体化住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装配式一体化住宅,采用梁柱支撑框架、预制基础标准模块、预制墙体标准模块、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包括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所述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拼合出逐一连接的若干隔室。所述梁柱支撑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柱以及与预制柱垂直连接的工字钢梁。所述预制柱底部通过连接件Ⅰ与预制基础标准模块接合。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布置在基础梁或预制楼板标准模块上。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包括预制外墙标准模块和预制内墙标准模块。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将住宅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组合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所述预制屋架标准模块设置在梁柱支撑框架顶部。相邻预制屋架标准模块之间通过螺栓接合,共同组成屋架。进一步,所述回字形模块具有四根基础梁。所述四根基础梁组合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槽形模块具有三根基础梁。所述三根基础梁组合为U形结构。所述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拼合出逐一连接的若干隔室。所述隔室整体为具有四根基础梁的矩形框体。所述基础梁的上表面在隔室的四角位置处预埋有连接件Ⅰ。所述基础梁的上表面在隔室的四边位置处设置有凹坑。所述凹坑的一侧出口在基础梁的侧壁上。所述凹坑中预埋有连接件Ⅱ。各个隔室通过对拉预应力钢管连接固定后共同组成基础。所述工字钢梁的上下翼缘均设置有耳板。所述预制柱的侧壁上设置有耳板。所述预制柱的底部设置有平板。所述预制柱底部平板通过连接件Ⅰ与预制基础标准模块接合。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包括嵌接于两块墙面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耳板。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在屋外侧设置有外墙装饰板。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通过底端的耳板与连接件Ⅱ、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或工字钢梁上翼缘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通过顶端的耳板与工字钢梁下翼缘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通过左端和右端的耳板与预制柱侧壁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包括嵌接于两块墙面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顶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耳板,底端设置有连接件Ⅲ。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通过连接件Ⅲ与连接件Ⅱ或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接合。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通过顶端的耳板与工字钢梁下翼缘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通过左端和右端的耳板与预制柱侧壁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搭设在工字钢梁的上翼缘。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所述挖槽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所述外围钢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外围钢板在挖槽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的连接件Ⅲ伸入挖槽,并与外围钢板接合。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组合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所述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包括第一预制屋架标准模块、第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和第三预制屋架标准模块。所述第一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包括屋脊构件、两个第一屋面架和屋面板。所述两个第一屋面架分布在屋脊构件两侧。所述第一屋面架包括两根屋架斜梁,以及设置在两根屋架斜梁之间的若干根檩条。所述檩条布置在屋架斜梁的上翼缘。所述第一屋面架的一端与预制柱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布置在檩条上。所述第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包括屋脊构件、第一屋面架、第二屋面架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架和第二屋面架分别布置在屋脊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屋面架包括两根屋架斜梁、檩条和屋架斜梁延伸杆。所述屋架斜梁延伸杆设置在其中一根屋架斜梁的尾端。所述檩条布置在两根屋架斜梁之间以及屋架斜梁与屋架斜梁延伸杆之间。所述第一屋面架的一端与预制柱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屋面架的一端与预制柱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布置在檩条上。所述第三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包括屋脊构件、第一屋面架、第三屋面架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架和第三屋面架分别布置在屋脊构件的两侧。所述第三屋面架包括两根屋架斜梁和檩条。所述两根屋架斜梁的尾端均设置有屋架斜梁延伸杆。所述两根屋架斜梁延伸杆的尾端接合。所述屋架斜梁延伸杆和屋架斜梁围设出M形结构。所述檩条布置在M形结构上。所述第一屋面架的一端与预制柱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屋面架的一端与预制柱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脊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布置在檩条上。进一步,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还包括L形模块、T形模块和一字形模块。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的阳角处或梁端侧壁上布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与预制基础标准模块内的钢筋网焊接。进一步,阳角处的加劲板为角钢。梁端的加劲板为平直钢板。进一步,所述连接件Ⅰ包括螺杆和面板。所述面板的一侧板面上焊接有若干根螺杆,另一侧板面上焊接有若干根L形钢筋。所述面板和L形钢筋埋设在预制基础标准模块中。螺杆伸出预制基础标准模块的上表面。所述螺杆穿过预制柱底部平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连接件Ⅱ包括螺杆和端板。所述端板的一侧板面上焊接有若干根螺杆,另一侧板面上焊接有若干根L形钢筋。所述端板和L形钢筋埋设在预制基础标准模块中。螺杆伸出预制基础标准模块的侧壁容置在凹坑内。所述螺杆穿过预制外墙标准模块底端耳板或连接件Ⅲ后旋入螺母。进一步,所述屋脊构件上方还布置有盖板。进一步,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与梁柱支撑框架接合位置处的缝隙通过扣件补缝。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还设置有保温板。进一步,所述连接件Ⅲ包括两块间隔布置的角钢。所述角钢包括互相垂的两块肢角板。所述角钢的一块肢角板与预制内墙标准模块的钢结构框架固定连接,另一块肢角板伸入对应的挖槽中。螺栓穿过肢角板和外围钢板后旋入螺母。进一步,所述屋脊构件为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的两块平直钢板。所述屋架斜梁与屋脊构件连接一端设置有坡口。所述坡口与平直钢板焊接。进一步,所述屋架斜梁与预制柱顶部固定连接的一端的下翼缘螺栓连接有平直钢板。所述预制柱顶部设置有坡口。所述坡口与平直钢板焊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从下部基础至上部屋架均在工厂加工,现场直接装配而成,且将楼板、墙体与梁柱连为一体,避免结构受力时楼板发生侧向移动,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受力性能及安全性,装配速度较快,环境舒适度更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装配式一体化住宅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一体化住宅,其特征在于:采用梁柱支撑框架、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n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包括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所述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拼合出逐一连接的若干隔室;/n所述梁柱支撑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柱(5)以及与预制柱(5)垂直连接的工字钢梁(6);所述预制柱(5)底部通过连接件Ⅰ(105)与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接合;/n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布置在基础梁(101)或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上;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包括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和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将住宅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n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组合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n所述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设置在梁柱支撑框架顶部;相邻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之间通过螺栓接合,共同组成屋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一体化住宅,其特征在于:采用梁柱支撑框架、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
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包括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所述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拼合出逐一连接的若干隔室;
所述梁柱支撑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柱(5)以及与预制柱(5)垂直连接的工字钢梁(6);所述预制柱(5)底部通过连接件Ⅰ(105)与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接合;
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布置在基础梁(101)或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上;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包括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和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将住宅内部分割成若干房间;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组合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
所述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设置在梁柱支撑框架顶部;相邻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之间通过螺栓接合,共同组成屋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形模块具有四根基础梁(101);所述四根基础梁(101)组合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槽形模块具有三根基础梁(101);所述三根基础梁(101)组合为U形结构;所述回字形模块和槽形模块拼合出逐一连接的若干隔室;所述隔室整体为具有四根基础梁(101)的矩形框体;所述基础梁(101)的上表面在隔室的四角位置处预埋有连接件Ⅰ(105);所述基础梁(101)的上表面在隔室的四边位置处设置有凹坑(106);所述凹坑(106)的一侧出口在基础梁(101)的侧壁上;所述凹坑(106)中预埋有连接件Ⅱ(107);各个隔室通过对拉预应力钢管(104)连接固定后共同组成基础;
所述工字钢梁(6)的上下翼缘均设置有耳板;所述预制柱(5)的侧壁上设置有耳板;所述预制柱(5)的底部设置有平板;所述预制柱(5)底部平板通过连接件Ⅰ(105)与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接合;
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包括嵌接于两块墙面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耳板;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在屋外侧设置有外墙装饰板;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通过底端的耳板与连接件Ⅱ(107)、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或工字钢梁(6)上翼缘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通过顶端的耳板与工字钢梁(6)下翼缘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外墙标准模块(201)通过左端和右端的耳板与预制柱(5)侧壁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包括嵌接于两块墙面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顶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耳板,底端设置有连接件Ⅲ(2021);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通过连接件Ⅲ(2021)与连接件Ⅱ(107)或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接合;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通过顶端的耳板与工字钢梁(6)下翼缘的耳板接合;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通过左端和右端的耳板与预制柱(5)侧壁的耳板接合;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搭设在工字钢梁(6)的上翼缘;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301);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302);所述挖槽(302)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303);所述外围钢板(303)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外围钢板(303)在挖槽(30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预制内墙标准模块(202)的连接件Ⅲ(2021)伸入挖槽(302),并与外围钢板(303)接合;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组合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
所述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包括第一预制屋架标准模块、第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和第三预制屋架标准模块;
所述第一预制屋架标准模块包括屋脊构件(401)、两个第一屋面架和屋面板;所述两个第一屋面架分布在屋脊构件(401)两侧;所述第一屋面架包括两根屋架斜梁(402),以及设置在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永邢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