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7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气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大底盘、假灰盘、灰盘、炉篦和阻流板,所述假灰盘设置在所述大底盘上,所述假灰盘为圆饼状,所述灰盘设置在所述假灰盘上,所述灰盘为圆饼状,所述炉篦设置在所述灰盘的中心处,所述炉篦为圆环锯齿状,所述阻流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所述第一阻流板设置在所述假灰盘的一端,所述第二阻流板设置在所述假灰盘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有效的杜绝溜碳、保护炉底设备、降低残碳和能耗,提高了安全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气化设备
,特别是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
技术介绍
新型粉煤加压气化炉等先进工艺在当今市场已日趋成熟,但传统间歇式固定床造气,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淘汰,对于固定床得到操作工艺控制,目前也达到了更好的水平,有的企业在降本增效中,对固定床的原料粒度进行了改变,由原来30—80mm粒度改用未13—25mm的小粒煤,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中块与小粒煤入炉后的堆角不一样,通风面积及成渣率大大改变,经常出现排渣溜炭,不利于加压气化炉长期稳定的出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大底盘、假灰盘、灰盘、炉篦和阻流板,所述假灰盘设置在所述大底盘上,所述假灰盘为圆饼状,所述灰盘设置在所述假灰盘上,所述灰盘为圆饼状,所述炉篦设置在所述灰盘的中心处,所述炉篦为圆环锯齿状,所述阻流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所述第一阻流板设置在所述假灰盘的一端,所述第二阻流板设置在所述假灰盘另一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阻流板长度为800毫米、宽度为80毫米、厚度为20毫米的钢板制成,所述第二阻流板长度为800毫米、宽度为60毫米、厚度为20毫米的钢板制成。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还设有多个螺栓孔。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阻流板和所述第二阻流板与所述假灰盘的接触面用电焊焊满,防止运行过程中脱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本技术中,通过本装置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排灰的息角,出灰量均匀,同时避免了出红碳烧坏炉底设备的事故发生,提高了安全效果;此外,本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造气炉排渣溜碳,最终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的阻流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大底盘,11-螺栓孔,2-假灰盘,3-灰盘,4-炉篦,5-阻流板,51-第一阻流板,52-第二阻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大底盘1、假灰盘2、灰盘3、炉篦4和阻流板5,所述假灰盘2设置在所述大底盘1上,所述假灰盘2为圆饼状,所述灰盘3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上,所述灰盘3为圆饼状,所述炉篦4设置在所述灰盘3的中心处,所述炉篦4为圆环锯齿状,所述阻流板5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所述第一阻流板51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的一端,所述第二阻流板52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另一端。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流板51长度为800毫米、宽度为80毫米、厚度为20毫米的钢板制成,所述第二阻流板52长度为800毫米、宽度为60毫米、厚度为20毫米的钢板制成。在现有技术中,新型粉煤加压气化炉等先进工艺在当今市场已日趋成熟,但传统间歇式固定床造气,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淘汰,对于固定床得到操作工艺控制,目前也达到了更好的水平,有的企业在降本增效中,对固定床的原料粒度进行了改变,由原来30—80mm粒度改用未13—25mm的小粒煤,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中块与小粒煤入炉后的堆角不一样,通风面积及成渣率大大改变,经常出现排渣溜炭,不利于加压气化炉长期稳定的出灰。而在技术中,通过增设阻流板5,从而实现防止造气炉溜碳的现象,通过与现有技术中产生的技术效果的对比,本技术自安装使用后,造气炉由原运行周期285天/年提升到325天/年,而炉渣残渣量由原每年产生14.4%降至每年产生13.8%,由对数据可看出,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排灰息角,使造气炉出灰量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设有多个螺栓孔11,能够有效的将本装置安装造气炉上,使本装置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进而使维修难度降低。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流板51和所述第二阻流板52与所述假灰盘2的接触面用电焊焊满,防止运行过程中脱落,能够进一步使本装置运行的更加稳定,使杜绝溜碳、保护炉底设备、降低残碳和能耗的技术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大底盘(1)、假灰盘(2)、灰盘(3)、炉篦(4)和阻流板(5),所述假灰盘(2)设置在所述大底盘(1)上,所述假灰盘(2)为圆饼状,所述灰盘(3)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上,所述灰盘(3)为圆饼状,所述炉篦(4)设置在所述灰盘(3)的中心处,所述炉篦(4)为圆环锯齿状,所述阻流板(5)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所述第一阻流板(51)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的一端,所述第二阻流板(52)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煤气发生炉排灰溜碳的防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大底盘(1)、假灰盘(2)、灰盘(3)、炉篦(4)和阻流板(5),所述假灰盘(2)设置在所述大底盘(1)上,所述假灰盘(2)为圆饼状,所述灰盘(3)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上,所述灰盘(3)为圆饼状,所述炉篦(4)设置在所述灰盘(3)的中心处,所述炉篦(4)为圆环锯齿状,所述阻流板(5)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所述第一阻流板(51)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的一端,所述第二阻流板(52)设置在所述假灰盘(2)另一端。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来申树军何传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