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24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括壳体、沉淀仓、厌氧仓、调节仓、好氧仓、排放仓、水阀、输入泵、送液管、速搅机构和提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调节仓内设置了速搅机构,再通过主动杆转动后,使其通过主动齿和从动齿带动从动杆转动,使第一旋叶和第二旋叶带动废液进行涌动搅拌,达到全面有效的对废液进行混合搅动,增加溶解氧浓度提高速率,提高处理效率的效果,并且通过检测器与废液进行接触,检测达标后通过端口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内,使单片机读取后使扬声器发出提示,达到便捷有效的对溶解氧浓度进行检测和提示,减少劳动力和提高处理便利的效果。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waste leachate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垃圾渗透液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垃圾是生活中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若不合理的处理,常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垃圾渗透液是指来自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通过非膜过滤工艺,对垃圾渗透液进行逐层分解和分离,实现对渗透液就地清理,成本较低,能够有效的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在使用时,在对废液进行药剂混合搅拌时常通过较为简易的搅拌叶片进行作业,导致较难对废液进行较为全面的搅动处理,废液间与氧气接触较差,溶解氧浓度提升较慢,影响处理效率,并且使用时通常还需人工监督控制药剂混合时间,从而对溶解氧浓度进行是否达标的大致了解,导致较难对溶解氧浓度进行便捷的提示了解,增加劳动力和形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沉淀仓(2)、厌氧仓(3)、调节仓(4)、好氧仓(5)、排放仓(6)、水阀(7)、通管(8)、输出泵(9)、输入泵(10)、送液管(11)、吸液管(12)、控制面板(13)、控制键(14)、电源线(15)、梯架(16)、滤网层(17)、架板(18)、电机(19)和排液管(20),所述壳体(1)内部右端至左端依次设置有沉淀仓(2)、厌氧仓(3)、调节仓(4)、好氧仓(5)和排放仓(6),所述水阀(7)靠内端嵌入安装于沉淀仓(2)、厌氧仓(3)、调节仓(4)、好氧仓(5)和排放仓(6)内,所述水阀(7)靠外端通过通管(8)与输出泵(9)进行连通,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垃圾渗透液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沉淀仓(2)、厌氧仓(3)、调节仓(4)、好氧仓(5)、排放仓(6)、水阀(7)、通管(8)、输出泵(9)、输入泵(10)、送液管(11)、吸液管(12)、控制面板(13)、控制键(14)、电源线(15)、梯架(16)、滤网层(17)、架板(18)、电机(19)和排液管(20),所述壳体(1)内部右端至左端依次设置有沉淀仓(2)、厌氧仓(3)、调节仓(4)、好氧仓(5)和排放仓(6),所述水阀(7)靠内端嵌入安装于沉淀仓(2)、厌氧仓(3)、调节仓(4)、好氧仓(5)和排放仓(6)内,所述水阀(7)靠外端通过通管(8)与输出泵(9)进行连通,所述输入泵(10)底端螺栓安装于壳体(1)上,并且输入泵(10)顶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送液管(11)和吸液管(12),所述控制面板(13)后端螺栓安装于壳体(1)上,并且控制面板(13)前端和底端分布嵌入设置有控制键(14)和电源线(15),所述壳体(1)前端焊接有梯架(16),所述沉淀仓(2)内壁后端与滤网层(17)螺栓固定,所述架板(18)底端螺栓安装于调节仓(4)内,所述电机(19)底端与架板(18)螺栓固定,所述排液管(20)左端嵌入固定于排放仓(6)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速搅机构(21)和提示装置(22),所述电机(19)底端通过联轴器方式与速搅机构(21)进行固定,所述提示装置(22)右端螺栓安装于调节仓(4)内,所述速搅机构(21)由撑架(211)、主动杆(212)、从动杆(213)、第一旋叶(214)、第二旋叶(215)、主动齿(216)和从动齿(217)组成,所述撑架(211)顶面中部转动安装有主动杆(212),并且撑架(211)顶面四角等距间隔安装有能够转动的从动杆(213),所述主动杆(212)和从动杆(213)外壁分别通过一体铸造方式设置有第一旋叶(214)和第二旋叶(215),所述主动杆(212)外壁底端穿入撑架(211)后焊接有主动齿(216),所述主动齿(216)外沿与从动齿(217)相互啮合,所述主动杆(212)顶端固定安装于电机(19)上,所述提示装置(22)由护壳(221)、声孔(222)、加长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宏伟孙全婷戚志忠雷彪
申请(专利权)人:清源环境建设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