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4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包括放热反应釜、吸热反应釜、废液中和系统、活性炭投加装置和排液系统,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外均设有夹套,废液中和系统包括酸液投加装置和碱液投加装置,排液系统包括上清液接收罐、真空泵、上清液接收槽和废液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含有固体较多的废液进行固液分离,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废液进行除重处理,改善废液的性状,降低废液的粘度,中和废液的PH值,可广泛对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含固废液、含重金属废液进行预处理,然后送入下游处理工序,使得下游焚烧和物化工序运行顺畅,延长焚烧和物化处理系统的连续运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危废焚烧预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危险废弃物增长也在不断加快,给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污染危险,目前在印染、造纸、医药、农药、化工等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或者无机废液,废液种类繁杂,性状多样,成分复杂,给综合危废处置中心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难题。目前在综合危废处置中心常用的废液处理方式通常有焚烧、物化等几种方式,但是由于废液中含有各种杂质,在综合危废处置中心普遍对废液不进行预处理,直接进入物化和焚烧系统处理废液,经常出现堵塞管道、输送泵及废液喷枪等现象,造成系统不能连续运行。由于综合危废处置中心面对的客户多种多样,液体危险废物的种类也特别繁多,很多种危险废液的产量并不大,因此从经济角度考虑,不适合单独上一套专门针对某一种废液的处理装置。综上所述,设计一种针对多种不同性质的废液进行预处理的装置及处理方法,确保下游处理工序运行顺畅,成为了本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热反应釜、吸热反应釜、废液中和系统、活性炭投加装置以及排液系统,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外均设有夹套,所述废液中和系统包括酸液投加装置和碱液投加装置,所述酸液投加装置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所述碱液投加装置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分别与活性炭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液系统包括上清液接收罐、真空泵、上清液接收槽以及废液泵,所述上清液接收罐通过真空泵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所述上清液接收槽与上清液接收罐相连通,所述上清液接收槽与废液泵相连。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为搪瓷材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分别连通有氮气保护系统。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底端分别连通有固体接收槽。本专利还公开了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中的氮气保护系统投入运行;b.判断废液预处理的反应类型,将废液送至相对应的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c.启动所述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的搅拌器;d.判断废液酸碱性,使用所述废液中和系统进行中和处理;e.当废液中重金属含量达到预设值时,启动所述活性炭投加装置,向所述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投加活性炭粉末;f.判断废液中是否含有固相,进行相应的排液操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步骤d中所述中和处理包括:当废液偏酸性,将所述碱液投加装置中的碱液投加到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当废液偏碱性,将所述酸液投加装置中的酸液投加到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步骤f包括:当废液中含有固相时,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当废液中不含有固相时,将废液从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放至所述上清液接收槽中,通过所述废液泵送至下游处理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处理包括:将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中的废液静置,启动所述真空泵将上清液抽吸至上清液接收罐;将所述上清液接收罐内的上清液送至上清液接收槽中,通过所述废液泵送至下游处理工序;剩余固相物从放热反应釜或吸热反应釜底端送至固体接收槽内;关闭所述真空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全密闭处理系统,安全环保,运行成本低廉,通过对含有固体较多的废液进行固液分离,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废液进行除重处理,改善废液的性状,降低废液的粘度,中和废液的PH值,可广泛对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含固废液、含重金属废液进行预处理,然后送入下游处理工序,使得下游焚烧和物化工序运行顺畅,延长焚烧和物化处理系统的连续运行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1、放热反应釜;2、吸热反应釜;3、固体接收槽;4、上清液接收罐;5、上清液接收槽;6、废液泵;7、碱液投加装置;8、酸液投加装置;9、废液桶;10、碱液投加泵;11、酸液投加泵;12、废液卸料泵;13、活性炭投加装置;14、真空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放热反应釜1、吸热反应釜2、废液中和系统、活性炭投加装置13以及排液系统,所述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分别向外连通有进料管路,所述进料管路通过废液卸料泵12连通有废液桶9,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外均设有夹套,本例中两反应釜分别夹套设有水冷却系统和蒸汽加热系统,可适应预处理中的加热反应工况和吸热反应工况,两反应釜内均设有搅拌器,可以使得两反应釜中的反应充分进行,所述废液中和系统包括酸液投加装置8和碱液投加装置7,所述酸液投加装置8分别与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相连通,所述碱液投加装置7分别与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相连通,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分别与活性炭投加装置13相连通,所述排液系统包括上清液接收罐4、真空泵14、上清液接收槽5以及废液泵6,所述上清液接收罐4通过真空泵14分别与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相连通,所述上清液接收槽5与上清液接收罐4相连通,上清液接收槽5同时与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底部相连通,所述上清液接收槽5与废液泵6相连。本技术为全密闭处理系统,安全环保,运行成本低廉,通过对含有固体较多的废液进行固液分离,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废液进行除重处理,改善废液的性状,降低废液的粘度,中和废液的PH值,可广泛对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含固废液、含重金属废液进行预处理,然后送入下游处理工序,使得下游焚烧和物化工序运行顺畅,延长焚烧和物化处理系统的连续运行时间。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为搪瓷材质,可以耐受酸性废液或者碱性废液的腐蚀。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分别连通有氮气保护系统,减少废液和空气的接触,增加系统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要求。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底端分别连通有固体接收槽3,固液分离后,剩余固相物从两反应釜中送至固体接收槽3内,确保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本专利还公开了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所述放热反应釜1和吸热反应釜2中的氮气保护系统投入运行;b.判断废液预处理的反应类型,利用废液卸料泵12将废液送至相对应的放热反应釜1或吸热反应釜2中,根据需要启动水冷却系统或蒸汽加热系统,如果废液预处理将会是放热反应,则送至放热反应釜1中,如果将会是吸热反应,则送至吸热反应釜2中;c.启动所述放热反应釜1或吸热反应釜2中的搅拌器;d.判断废液酸碱性,使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热反应釜、吸热反应釜、废液中和系统、活性炭投加装置以及排液系统,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外均设有夹套,所述废液中和系统包括酸液投加装置和碱液投加装置,所述酸液投加装置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所述碱液投加装置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分别与活性炭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液系统包括上清液接收罐、真空泵、上清液接收槽以及废液泵,所述上清液接收罐通过真空泵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所述上清液接收槽与上清液接收罐相连通,所述上清液接收槽与废液泵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危险废物预处理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热反应釜、吸热反应釜、废液中和系统、活性炭投加装置以及排液系统,所述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外均设有夹套,所述废液中和系统包括酸液投加装置和碱液投加装置,所述酸液投加装置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所述碱液投加装置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分别与活性炭投加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液系统包括上清液接收罐、真空泵、上清液接收槽以及废液泵,所述上清液接收罐通过真空泵分别与放热反应釜和吸热反应釜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美娟张莉莉李小旭李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辰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