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17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解决了现有汽车千斤顶在使用中存在顶升力与顶升行程不能兼得、费时费力影响轮胎更换效率的问题。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两个下剪臂的底部均铰接于底座的上表面、顶端部分别铰接有两个上剪臂,两个上剪臂之间水平设置有一个顶头,两个下剪臂上分别设置有两根下转轴;油缸的外侧壁左侧、右侧对称设置有两根上转轴,且两根上转轴与油缸的外侧壁之间分别留设有两道滑动间隙;两道滑动间隙内分别穿设有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的首端均连接于活塞杆、尾端分别与两根下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增加液压千斤顶行程的目的,一次顶升即可将汽车顶升至目标离地高度,有效提高了汽车轮胎的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顶升装置,具体是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轿车及越野车在行驶途中轮胎发生爆胎或漏气时,需要用汽车千斤顶将车身顶起,以便更换备用轮胎。然而实践表明,现有汽车千斤顶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液压千斤顶虽然在顶升速度与顶升力方面性能优异,但通常行程较小,一般一次行程只有千斤顶高度的50%-60%,因此一次顶升不能满足换胎的要求,需加垫块进行二次顶升才能达到更换轮胎所需的离地高度,操作不便捷,影响更换效率;二是螺旋千斤顶虽然一次顶升即可满足换胎要求,但顶升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且存在顶升力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千斤顶在使用中存在顶升力与顶升行程不能兼得、费时费力影响轮胎更换效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油缸与活塞杆;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油缸左侧与右侧的两个下剪臂,两个下剪臂的底部均铰接于底座的上表面、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油缸(2)与活塞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油缸(2)左侧与右侧的两个下剪臂(4),两个下剪臂(4)的底部均铰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顶端部分别铰接有两个上剪臂(5),两个上剪臂(5)之间水平设置有一个位于活塞杆(3)正上方的顶头(6),且顶头(6)的左部、右部分别与两个上剪臂(5)的顶端部铰接;/n两个下剪臂(4)的两个相对面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放置的下转轴(7);油缸(2)的外侧壁左侧、右侧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放置的上转轴(8),且两根上转轴(8)与油缸(2)的外侧壁之间分别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油缸(2)与活塞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油缸(2)左侧与右侧的两个下剪臂(4),两个下剪臂(4)的底部均铰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顶端部分别铰接有两个上剪臂(5),两个上剪臂(5)之间水平设置有一个位于活塞杆(3)正上方的顶头(6),且顶头(6)的左部、右部分别与两个上剪臂(5)的顶端部铰接;
两个下剪臂(4)的两个相对面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放置的下转轴(7);油缸(2)的外侧壁左侧、右侧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放置的上转轴(8),且两根上转轴(8)与油缸(2)的外侧壁之间分别留设有两道滑动间隙;两道滑动间隙内分别穿设有与两个下剪臂(4)位于同一平面的两根钢丝绳(9),两根钢丝绳(9)的首端均连接于活塞杆(3)的顶端部、尾端分别与两根下转轴(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缸(2)的外侧壁中部沿竖向设置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对上轴承座(10),两对上轴承座(10)上分别设置有两对上轴承,两根上转轴(8)对应穿设于两对上轴承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绳式大行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下剪臂(4)的两个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对下轴承座(11),两对下轴承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明王海龙张俊峰张小利卫瑞岗普宝琴张锐杰樊文强韩媛媛王瑞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