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92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包括第一机身,其中部大致呈长方形结构,以其四角向外延伸所形成的延伸部作为机臂,在机臂的端头可拆卸安装有旋翼组件;第二机身,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上方;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用于将所述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其中,由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组装在一起构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第一机身内侧布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的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接收遥控器遥控信号的接收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互换性强、安装方便、机身结构强、整体重量轻,飞行过程中飞行阻力小,飞行稳定,可实现高时速FPV飞行,解决现有穿越型无人机的机构及组装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无人机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穿越机属于无人机家族中一个特立独行的款式,有些玩家通常会自己买配件进行组装,自己组建战队,拍摄飞行视频,追逐各种竞速比赛,其中WDG无人机大奖赛就成为了国内众多玩家追逐的赛事之一。然而,现有穿越型无人机,多是无人机飞行爱好者单独制作,使用简易工具和相应零件组装拼凑而成,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下述问题:机身机构强度差;机身重量沉;飞行控制不稳定;机构互换性差;安装复杂,浪费时间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互换性强、安装方便、机身结构强、整体重量轻的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飞行阻力小,飞行稳定,可实现高时速FPV飞行,解决现有穿越型无人机的机构及组装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包括:第一机身,其中部大致呈长方形结构,以其四角向外延伸所形成的延伸部作为机臂,在机臂的端头可拆卸安装有旋翼组件;第二机身,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上方;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用于将所述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其中,由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组装在一起构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第一机身内侧布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的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接收遥控器遥控信号的接收机。采用上述结构,由第一机身、第二机身以及连接组件组成一体,减少了飞行阻力,整个机身重量都集中在重心位置,保障飞行稳定,飞行过程中飞行阻力小,可实现高时速FPV飞行,解决现有穿越型无人机的机构及组装难题;具有互换性强、拆装方便,零部件结构强度大等优点。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整体呈圆弧结构,在其两端头具有向内凹进形成用以和所述第二机身、第一机身装配的上下两个装配面,在这两个装配面上分别开设有的第五安装孔位和第六安装孔位,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五安装孔位和第二机身上开设的第三安装孔位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机身相连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六安装孔位和第一机身上开设的第一安装孔位将第一支架和第一机身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支架朝外侧的圆弧型设计减少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空气阻力,且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二机身、第一机身安装的装配面,定位方便,通过预先开设的安装孔位,采用紧固件固定连接,拆装方便,零部件互换性强。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整体呈圆弧结构,在其两端头具有向内凹进形成用以和所述第二机身、第一机身装配的上下两个装配面,在这两个装配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七安装孔位和第八安装孔位,靠近该装配面附近在其上开设有第九安装孔位和第十安装孔位;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七安装孔位和第二机身上开设的第四安装孔位将第二支架和第二机身相连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八安装孔位和第一机身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位将第二支架和第一机身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二支架朝外侧的圆弧型设计减少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空气阻力,且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安装的装配面,定位方便,通过预先开设的安装孔,采用紧固件固定连接,拆装方便,零部件互换性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端具有用于安装接收机天线、预留图传天线的安装孔位,在其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上下两组用于和所述第九安装孔位、第十安装孔位相适配的上安装柱和下安装柱。采用上述结构,上安装柱和下安装柱与第九安装孔位、第十安装孔位形状大小一致,组装后结构稳定,解决了接收机天线和预留图传天线的安装问题,为接收机天线和预留图传天线提供一定的垂直角度的延长机构,解决远距离通信问题;预留图传天线增强了本技术的扩容性及使用功能,同时固定机构使天线安装更加稳定,在高速穿越飞行时保证天线的稳定性;固定机构为3D打印机打印PVC材质,质量轻,强度大,圆弧型设计减少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空气阻力。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在朝向机身的内侧还延伸出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预留安装孔,且其在靠近上下这两个装配面附近开设有第二预留安装孔,所述第一预留安装孔与第二预留安装孔用于给不同型号的摄像传输设备提供安装位置。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预留安装孔与第二预留安装孔可为不同穿越型无人机摄像头提供安装位置,满足不同的摄像传输设备的任意切换,同时提供FPV飞行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飞行体验。可选的,还包括安装在飞行控制器下方的减震机构,用于减少飞行控制器震动、使飞行更加稳定;所述减震机构通过减震胶柱与第一机身、飞行控制器相连接,上下两侧设置有减震棉。采用上述结构,飞行控制器安装在飞行减震机构上,这样可以保护飞行控制器,使飞行更加稳定,同时方便电器线路的布置,节省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飞行控制器,飞行控制器采用结构化一体式设计,飞型控制器结合了电子调速器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地减少了硬件的空间。可选的,所述旋翼组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盘式无刷电机、三叶螺旋桨以及螺旋桨保护罩,所述盘式无刷电机通过安装机构与位于机臂端头的定位安装孔位相连接固定在第一机身上,所述三叶螺旋桨通过盘式无刷电机连杆安装在盘式无刷电机上方;所述螺旋桨保护罩通过盘式无刷电机连杆安装在三叶螺旋桨上方,用于为螺旋桨提供保护。采用上述结构,螺旋桨保护罩通过盘式无刷电机连杆安装在三叶螺旋桨上方,为螺旋桨提供保护,防止发生意外。可选的,所述第二机身采用镂空式设计,用以减轻机身重量。采用上述结构,减轻机身重量,同时提供更好的飞行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均采用碳纤维材质。采用上述结构,极大限度的减少机身重量,增加机身机构强度。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另一视角部件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机身;101-第一安装孔位;102-第二安装孔位;103-定位安装孔位;2-第二机身;201-第三安装孔位202-第四安装孔位;3-第一支架;301-第五安装孔位;302-第六安装孔位;303-第一预留安装孔位;304-第二预留安装孔位;4-第二支架;401-第七安装孔位;402-第八安装孔位;403-第九安装孔位;404-第十安装孔位;5-固定机构;501-安装孔位;502-上安装柱;503-下安装柱;6-盘式无刷电机;601-安装机构;7-三叶螺旋桨;8-螺旋桨保护罩;901-接收机天线;902-预留图传天线;10-飞行控制器;11-飞行减震机构;12-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机身,其中部大致呈长方形结构,以其四角向外延伸所形成的延伸部作为机臂,在机臂的端头可拆卸安装有旋翼组件;/n第二机身,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上方;/n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用于将所述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n其中,由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组装在一起构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第一机身内侧布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的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接收遥控器遥控信号的接收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身,其中部大致呈长方形结构,以其四角向外延伸所形成的延伸部作为机臂,在机臂的端头可拆卸安装有旋翼组件;
第二机身,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上方;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用于将所述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其中,由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组装在一起构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第一机身内侧布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的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接收遥控器遥控信号的接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整体呈圆弧结构,在其两端头具有向内凹进形成用以和所述第二机身、第一机身装配的上下两个装配面,在这两个装配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五安装孔位和第六安装孔位,
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五安装孔位和第二机身上开设的第三安装孔位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机身相连接;
通过紧固件穿过第六安装孔位和第一机身上开设的第一安装孔位将第一支架和第一机身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型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整体呈圆弧结构,在其两端头具有向内凹进形成用以和所述第二机身、第一机身装配的上下两个装配面,在这两个装配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七安装孔位和第八安装孔位,
靠近该装配面附近在其上开设有第九安装孔位和第十安装孔位;
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七安装孔位和第二机身上开设的第四安装孔位将第二支架和第二机身相连接;
通过紧固件穿过第八安装孔位和第一机身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位将第二支架和第一机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张广刘睿陈小华吉超齐会亮
申请(专利权)人:奥瑞思智能科技阜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