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74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包括:主体框架、转轴、转块;主体框架左侧的下方设有工作仓,且主体框架与工作仓为一体式结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仓内的下侧,且工作台与工作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压力杆的上端设置在活动仓的内部,且压力杆与活动仓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转轴设置在驱动仓的内部,且转轴与驱动仓通过轴承相连接;转块设置在转轴的外侧,且转块与转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锻压平稳,安全防护以及利用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
本技术涉及螺旋压力机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
技术介绍
螺旋压力机在生产加工作业中经常见到,是通过利用螺杆旋转产生压力的一种锻压机械,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便捷及运行安全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作业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常见的螺旋压力机大多是利用左右双摩擦盘压紧飞轮边缘的方式进行压力的传动,导致构件损耗较大,需要对部分构件频繁地进行更换,同时摩擦盘和飞轮之间存在打滑的问题,导致转化效率较低,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螺旋压力机大多是利用左右双摩擦盘压紧飞轮边缘的方式进行压力的传动,导致构件损耗较大,需要对部分构件频繁地进行更换,同时摩擦盘和飞轮之间存在打滑的问题,导致转化效率较低,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包括:主体框架、工作仓、活动仓、驱动仓、工作台、压力杆、铰联板、转轴、转块、上连接杆、下连接杆、伺服电机、皮带轮、皮带、套管;主体框架左侧的下方设有工作仓,且主体框架与工作仓为一体式结构;活动仓位于主体框架左侧的上方,且活动仓与主体框架为一体式结构;驱动仓位于主体框架的右侧,且驱动仓与主体框架为一体式结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仓内的下侧,且工作台与工作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压力杆的上端设置在活动仓的内部,且压力杆与活动仓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铰联板设置在压力杆的上侧,且铰联板与压力杆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转轴设置在驱动仓的内部,且转轴与驱动仓通过轴承相连接;转块设置在转轴的外侧,且转块与转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上连接杆设置在活动仓和转块的中间,且上连接杆分别与活动仓和转块之间铰接;下连接杆设置在驱动仓和铰联板的中间,且下连接杆分别与驱动仓和铰联板之间铰接;伺服电机设置在主体框架右侧的中间,且伺服电机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皮带轮分别设置在转轴外侧的下方和伺服电机的前端,且皮带轮分别与转轴和伺服电机通过平键相连接;皮带设置在皮带轮的外侧,且皮带与皮带轮之间卡接;套管设置在转轴的外侧,且套管与转轴之间拧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铰联板为凵字形的板状结构,且铰联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处圆形的阶梯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转轴为圆柱状结构,且转轴外侧的上方设有螺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转块为正方体状结构,且转块上侧的中间设有一处螺纹孔,并且转块的左侧设置有一处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正视为V形,俯视呈二齿叉状结构,且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铰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套管为圆管状结构,且套管的内部设有螺纹,并且套管在转块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一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将转轴与压力杆分开设置,想对比现有的技术中将压力杆与转轴相连接的方式,可以避免转轴在旋转时造成压力杆底部压板的倾斜问题,从而使该装置起到锻压平稳的作用。2、本技术通过在转轴的外侧设置套管,可以对压力杆下端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以保障装置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运行,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3、本技术通过利用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的转动,再将转轴的转动转化为转块和压力杆的移动,相比现有技术中利用摩擦力的方式,其损耗相对较小,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资源利用率高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锻压平稳,安全防护以及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连接杆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体框架1、工作仓2、活动仓3、驱动仓4、工作台5、压力杆6、铰联板7、转轴8、转块9、上连接杆10、下连接杆11、伺服电机12、皮带轮13、皮带14、套管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4,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包括:主体框架1、工作仓2、活动仓3、驱动仓4、工作台5、压力杆6、铰联板7、转轴8、转块9、上连接杆10、下连接杆11、伺服电机12、皮带轮13、皮带14、套管15;主体框架1左侧的下方设有工作仓2,且主体框架1与工作仓2为一体式结构;活动仓3位于主体框架1左侧的上方,且活动仓3与主体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驱动仓4位于主体框架1的右侧,且驱动仓4与主体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工作台5设置在工作仓2内的下侧,且工作台5与工作仓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压力杆6的上端设置在活动仓3的内部,且压力杆6与活动仓3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铰联板7设置在压力杆6的上侧,且铰联板7与压力杆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转轴8设置在驱动仓4的内部,且转轴8与驱动仓4通过轴承相连接;转块9设置在转轴8的外侧,且转块9与转轴8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上连接杆10设置在活动仓3和转块9的中间,且上连接杆10分别与活动仓3和转块9之间铰接;下连接杆11设置在驱动仓4和铰联板7的中间,且下连接杆11分别与驱动仓4和铰联板7之间铰接;伺服电机12设置在主体框架1右侧的中间,且伺服电机12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皮带轮13分别设置在转轴8外侧的下方和伺服电机12的前端,且皮带轮13分别与转轴8和伺服电机12通过平键相连接;皮带14设置在皮带轮13的外侧,且皮带14与皮带轮13之间卡接;套管15设置在转轴8的外侧,且套管15与转轴8之间拧接。具体的,铰联板7为凵字形的板状结构,且铰联板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处圆形的阶梯孔。具体的,转轴8为圆柱状结构,且转轴8外侧的上方设有螺纹。具体的,转块9为正方体状结构,且转块9上侧的中间设有一处螺纹孔,并且转块9的左侧设置有一处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具体的,上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包括:主体框架(1)、工作仓(2)、活动仓(3)、驱动仓(4)、工作台(5)、压力杆(6)、铰联板(7)、转轴(8)、转块(9)、上连接杆(10)、下连接杆(11)、伺服电机(12)、皮带轮(13)、皮带(14)、套管(15);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1)左侧的下方设有工作仓(2),且主体框架(1)与工作仓(2)为一体式结构;活动仓(3)位于主体框架(1)左侧的上方,且活动仓(3)与主体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驱动仓(4)位于主体框架(1)的右侧,且驱动仓(4)与主体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工作台(5)设置在工作仓(2)内的下侧,且工作台(5)与工作仓(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压力杆(6)的上端设置在活动仓(3)的内部,且压力杆(6)与活动仓(3)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铰联板(7)设置在压力杆(6)的上侧,且铰联板(7)与压力杆(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转轴(8)设置在驱动仓(4)的内部,且转轴(8)与驱动仓(4)通过轴承相连接;转块(9)设置在转轴(8)的外侧,且转块(9)与转轴(8)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上连接杆(10)设置在活动仓(3)和转块(9)的中间,且上连接杆(10)分别与活动仓(3)和转块(9)之间铰接;下连接杆(11)设置在驱动仓(4)和铰联板(7)的中间,且下连接杆(11)分别与驱动仓(4)和铰联板(7)之间铰接;伺服电机(12)设置在主体框架(1)右侧的中间,且伺服电机(12)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皮带轮(13)分别设置在转轴(8)外侧的下方和伺服电机(12)的前端,且皮带轮(13)分别与转轴(8)和伺服电机(12)通过平键相连接;皮带(14)设置在皮带轮(13)的外侧,且皮带(14)与皮带轮(13)之间卡接;套管(15)设置在转轴(8)的外侧,且套管(15)与转轴(8)之间拧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螺旋压力机,包括:主体框架(1)、工作仓(2)、活动仓(3)、驱动仓(4)、工作台(5)、压力杆(6)、铰联板(7)、转轴(8)、转块(9)、上连接杆(10)、下连接杆(11)、伺服电机(12)、皮带轮(13)、皮带(14)、套管(15);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1)左侧的下方设有工作仓(2),且主体框架(1)与工作仓(2)为一体式结构;活动仓(3)位于主体框架(1)左侧的上方,且活动仓(3)与主体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驱动仓(4)位于主体框架(1)的右侧,且驱动仓(4)与主体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工作台(5)设置在工作仓(2)内的下侧,且工作台(5)与工作仓(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压力杆(6)的上端设置在活动仓(3)的内部,且压力杆(6)与活动仓(3)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铰联板(7)设置在压力杆(6)的上侧,且铰联板(7)与压力杆(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转轴(8)设置在驱动仓(4)的内部,且转轴(8)与驱动仓(4)通过轴承相连接;转块(9)设置在转轴(8)的外侧,且转块(9)与转轴(8)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上连接杆(10)设置在活动仓(3)和转块(9)的中间,且上连接杆(10)分别与活动仓(3)和转块(9)之间铰接;下连接杆(11)设置在驱动仓(4)和铰联板(7)的中间,且下连接杆(11)分别与驱动仓(4)和铰联板(7)之间铰接;伺服电机(12)设置在主体框架(1)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彦王占辉胡海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