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37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包括顶盖、底座、安装座、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底座内部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底座内部横向设置有底板,且底板顶端设置有下模具,所述底座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且第一滑杆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顶端设置有顶盖,且顶盖内部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端设置有上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柱在第一安装槽内部滑动,配合第一连接槽、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的卡接作用,实现冲压过程的精准定位,避免了冲压偏移,从而提高了冲压精度。

A rapid die changing structure of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具
,具体为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
技术介绍
冲床快速换模系统因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提供企业解决换模的困扰,降低换模时间,减少换模伤害、降低劳动成本。使企业达成快速产销、使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在冲床、塑料射出机、压铸机上应用极普遍,确实带给业界宝贵财富,深爱业界好评。现在有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使用较为广泛,但是现有的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第一,传统的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没有减震功能,无法避免冲压带来的影响,降低了装置寿命。第二,传统的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换模效率低下,浪费时间,人力。第三,传统的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冲压过程的定位不准确,易造成冲压偏移,冲压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避免冲压带来的影响,换模效率低下,浪费时间,人和易造成冲压偏移,冲压精度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包括顶盖、底座、安装座、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底座内部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底座内部横向设置有底板,且底板顶端设置有下模具,所述底座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且第一滑杆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顶端设置有顶盖,且顶盖内部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端设置有上模具。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部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底端设置第二安装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弹簧,且第四弹簧一端设置有抵挡板,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远离抵挡板一侧设置有贯穿第二安装槽侧壁的螺杆,且螺杆一端的第二安装槽内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上模具顶端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杆,且安装杆上端设置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底端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弹簧,且底座内部底端的中央位置处横向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外侧的底座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秆套,且第二秆套之间的第二滑杆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秆套顶端均铰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一端与底板底端铰接。优选的,所述顶盖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底端的第一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安装柱,且安装柱底端之间横向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顶盖两侧底端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与连接块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所述底座两侧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连接块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槽。优选的,所述底板顶端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槽,且第三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一端的第三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下模具底端的两端设置有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底座内部设置的与第一滑块的配合,当底板受到冲压力时,底板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铰接杆受到向下的压力时,使得第二秆套在第二滑杆外侧滑动,挤压第二弹簧,通过缓冲作用,减少了冲压带来的影响,通过了装置寿命。(2)、通过上模具顶端设置的安装杆,手动转动螺杆使得限位杆卡入安装杆上端的凹槽,并与第二安装槽一侧设置的抵挡板抵触,实现对上模具的安装,通过手动转动螺杆,当螺杆带动限位杆脱离安装杆上端的凹槽时,可快速实现上模具拆卸,通过第三安装槽内部设置的第五弹簧,当手动移动卡块,使得卡块脱离卡槽,则完成对下模具的拆卸,从而实现了快速换模,提高了工作效率。(3)、通过设置的第一套杆在第一滑杆上滑动,实现定位导向,通过安装柱在第一安装槽内部滑动,配合第一连接槽、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的卡接作用,实现冲压过程的精准定位,避免了冲压偏移,从而提高了冲压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盖;2、第一套杆;3、第一滑杆;4、第一滑槽;5、底座;6、第一弹簧;7、第二滑杆;8、第二秆套;9、第二弹簧;10、铰接杆;11、第一滑块;12、安装座;13、第一连接槽;14、第二连接槽;15、安装柱;16、安装板;17、连接块;18、第三弹簧;19、第一安装槽;20、卡块;21、第二滑槽;22、抵挡板;23、第四弹簧;24、上模具;25、第二滑块;26、第二安装槽;27、限位杆;28、螺杆;29、安装杆;30、卡槽;31、第三安装槽;32、第五弹簧;33、下模具;34、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包括顶盖1、底座5、安装座12、上模具24和下模具33,底座5内部底端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弹簧6,且底座5内部底端的中央位置处横向设置有第二滑杆7,第二滑杆7外侧的底座5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秆套8,且第二秆套8之间的第二滑杆7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9,第二秆套8顶端均铰接有铰接杆10,且铰接杆10一端与底板34底端铰接;通过底座5内部设置的第一滑槽4与第一滑块11的配合,当底板34受到冲压力时,底板34带动第一滑块11在第一滑槽4内部滑动,铰接杆10受到向下的压力时,使得第二秆套8在第二滑杆7外侧滑动,挤压第二弹簧9,通过缓冲作用,减少了冲压带来的影响,通过了装置寿命;底座5内部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4,且第一滑槽4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1,第一滑块11之间的底座5内部横向设置有底板34;底板34顶端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1,且第三安装槽31内部设置有第五弹簧32,第五弹簧32一端的第三安装槽31内部设置有卡块20,下模具33底端的两端设置有卡槽30;当手动移动卡块20,使得卡块20脱离卡槽30,则完成对下模具33的拆卸,从而实现了快速换模;且底板34顶端设置有下模具33,底座5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3,且第一滑杆3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套杆2,第一套杆2顶端设置有顶盖1;顶盖1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9,且第一安装槽19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18,第三弹簧18底端的第一安装槽19内部设置有安装柱15,且安装柱15底端之间横向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块17,顶盖1两侧底端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与连接块17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13,底座5两侧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连接块17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槽14;冲压过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套杆2在第一滑杆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包括顶盖(1)、底座(5)、安装座(12)、上模具(24)和下模具(3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内部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4),且第一滑槽(4)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之间的底座(5)内部横向设置有底板(34),且底板(34)顶端设置有下模具(33),所述底座(5)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3),且第一滑杆(3)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套杆(2),所述第一套杆(2)顶端设置有顶盖(1),且顶盖(1)内部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底端设置有上模具(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包括顶盖(1)、底座(5)、安装座(12)、上模具(24)和下模具(3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内部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4),且第一滑槽(4)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之间的底座(5)内部横向设置有底板(34),且底板(34)顶端设置有下模具(33),所述底座(5)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3),且第一滑杆(3)顶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套杆(2),所述第一套杆(2)顶端设置有顶盖(1),且顶盖(1)内部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底端设置有上模具(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21),且第二滑槽(21)内部设置第二滑块(25),所述第二滑块(25)底端设置第二安装槽(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6)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弹簧(23),且第四弹簧(23)一端设置有抵挡板(22),所述第二安装槽(26)内部远离抵挡板(22)一侧设置有贯穿第二安装槽(26)侧壁的螺杆(28),且螺杆(28)一端的第二安装槽(26)内部设置有限位杆(27),所述上模具(24)顶端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杆(29),且安装杆(29)上端设置有与限位杆(27)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精利模塑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