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37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包括:工作平台、支撑架、驱动组件、冲压组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架底端与工作平台侧壁锁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架顶端,所述冲压组件匹配安装在驱动组件底端,所述限位组件匹配安装在工作平台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操作便捷,可快速的对工件进行限位固定,保证了后续整体压箍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生产精度,通过设有冲压组件,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可稳定的带动支撑柱以及冲压件下移与弯管与钢管的连接处进行紧固的冲压压箍连接,保证了整体使用效果,减少工序,节约成本,规避了传统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连接处进行拼焊的状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
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
技术介绍
钢管是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也是一种经济钢材,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同时钢管在生产时,需要进行压箍处理,且传统的钢管在生产中,钢管与弯管的连接处大多采用拼焊方式进行连接,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钢管在生产过程中,在弯曲处需要使用弯管对钢管进行匹配的连接处,保证钢管的整体适应性,且传统的钢管在生产中,钢管与弯管的连接处大多采用拼焊方式进行连接,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了加工工序,极大的浪费了整体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以解决传统的钢管在生产过程中,在弯曲处需要使用弯管对钢管进行匹配的连接处,保证钢管的整体适应性,且传统的钢管在生产中,钢管与弯管的连接处大多采用拼焊方式进行连接,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包括:工作平台、支撑架、驱动组件、冲压组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架底端与工作平台侧壁锁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架顶端,所述冲压组件匹配安装在驱动组件底端,所述限位组件匹配安装在工作平台上表面。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液压缸、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滑动套设在支撑架上,且所述滑动柱上均匀开设有与支撑架匹配的贯穿通孔,两组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支撑架、滑动柱之间。优选的,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柱、两组冲压件,两组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滑动柱底端两侧,且两组所述冲压件匹配安装在两组支撑柱上,带动支撑柱以及冲压件下移与弯管与钢管的连接处进行紧固的冲压压箍连接,保证了整体使用效果,减少工序,节约成本。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台、限位腔、三组夹持部,所述限位台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表面,所述限位腔开设在限位台内部顶端,三组所述夹持部均匀分布安装在限位腔内部,避免在冲压的过程中弯管发生错位,提高了整体加工成品率。优选的,三组所述夹持部均包括一号夹持件、二号夹持件以及螺纹杆,所述一号夹持件匹配安装在限位腔内部一侧,所述二号夹持件与一号夹持件匹配安装,所述螺纹杆穿过限位腔侧壁安装,且所述螺纹杆端处通过安装轴承与二号夹持件转动连接,利用一号夹持件、二号夹持件的配合夹持下,从而可稳定的将弯管进行限位固定。优选的,还包括顶升部,所述顶升部匹配安装在限位腔内部,所述顶升部包括推杆电机、顶升板,所述推杆电机匹配安装在限位腔内部底端,所述顶升板滑动安装在限位腔内部,且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与顶升板底端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有限位组件,利用限位腔可初步的对弯管进行固定处理,保证了后续使用效果,提高了后续加工精度,且利用三组夹持部的配合使用下,可稳定的将弯管限位固定在限位腔内部,避免在冲压的过程中弯管发生错位,提高了整体加工成品率。(2)本技术通过设有三组夹持部,转动螺纹杆,在限位腔的限位下,进而可稳定的驱动二号夹持件进行移动,利用一号夹持件、二号夹持件的配合夹持下,从而可稳定的将弯管进行限位固定,且便于后续进行拆卸处理。(3)本技术通过设有冲压组件,将弯管限位稳定后,随后将钢管顶端匹配嵌设在弯管的两端,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可稳定的带动支撑柱以及冲压件下移与弯管与钢管的连接处进行紧固的冲压压箍连接,保证了整体使用效果,减少工序,节约成本,规避了传统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连接处进行拼焊的状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升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工作平台;2、支撑架;3、液压缸;4、滑动柱;5、支撑柱;6、冲压件;7、限位台;8、限位腔;9、夹持部;10、一号夹持件;11、二号夹持件;12、螺纹杆;13、推杆电机;14、顶升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包括:工作平台1、支撑架2、驱动组件、冲压组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架2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架2底端与工作平台1侧壁锁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架2顶端,所述冲压组件匹配安装在驱动组件底端,所述限位组件匹配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液压缸3、滑动柱4,所述滑动柱4滑动套设在支撑架2上,且所述滑动柱4上均匀开设有与支撑架2匹配的贯穿通孔,两组所述液压缸3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滑动柱4之间;进一步,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柱5、两组冲压件6,两组所述支撑柱5固定设置在滑动柱4底端两侧,且两组所述冲压件6匹配安装在两组支撑柱5上,将弯管限位稳定后,随后将钢管顶端匹配嵌设在弯管的两端,在液压缸3的驱动下,可稳定的带动支撑柱5以及冲压件6下移与弯管与钢管的连接处进行紧固的冲压压箍连接,保证了整体使用效果,减少工序,节约成本,规避了传统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连接处进行拼焊的状况发生;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台7、限位腔8、三组夹持部9,所述限位台7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所述限位腔8开设在限位台7内部顶端,三组所述夹持部9均匀分布安装在限位腔8内部,利用限位腔8可初步的对弯管进行固定处理,保证了后续使用效果,提高了后续加工精度,且利用三组夹持部9的配合使用下,可稳定的将弯管限位固定在限位腔8内部,避免在冲压的过程中弯管发生错位,提高了整体加工成品率;进一步,三组所述夹持部9均包括一号夹持件10、二号夹持件11以及螺纹杆12,所述一号夹持件10匹配安装在限位腔8内部一侧,所述二号夹持件11与一号夹持件10匹配安装,所述螺纹杆12穿过限位腔8侧壁安装,且所述螺纹杆12端处通过安装轴承与二号夹持件11转动连接,动螺纹杆12,在限位腔8的限位下,进而可稳定的驱动二号夹持件11进行移动,利用一号夹持件10、二号夹持件11的配合夹持下,从而可稳定的将弯管进行限位固定,且便于后续进行拆卸处理;进一步,还包括顶升部,所述顶升部匹配安装在限位腔8内部,所述顶升部包括推杆电机13、顶升板14,所述推杆电机13匹配安装在限位腔8内部底端,所述顶升板14滑动安装在限位腔8内部,且所述推杆电机13的输出端与顶升板14底端连接,在加工完成后,利用推杆电机13的作用下,可稳定的驱动顶升板14在限位腔8内部进行滑动,便于快速的将加工完成的钢管顶出,提高了整体加工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支撑架(2)、驱动组件、冲压组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架(2)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架(2)底端与工作平台(1)侧壁锁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架(2)顶端,所述冲压组件匹配安装在驱动组件底端,所述限位组件匹配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支撑架(2)、驱动组件、冲压组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架(2)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架(2)底端与工作平台(1)侧壁锁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撑架(2)顶端,所述冲压组件匹配安装在驱动组件底端,所述限位组件匹配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液压缸(3)、滑动柱(4),所述滑动柱(4)滑动套设在支撑架(2)上,且所述滑动柱(4)上均匀开设有与支撑架(2)匹配的贯穿通孔,两组所述液压缸(3)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滑动柱(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柱(5)、两组冲压件(6),两组所述支撑柱(5)固定设置在滑动柱(4)底端两侧,且两组所述冲压件(6)匹配安装在两组支撑柱(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压双箍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昕李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益昕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