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用以与吸痰器配合使用,包括外包装袋、吸痰管、水囊袋、手套与垫巾包,外包装为真空包装,吸痰管包括与吸痰器连接的吸痰接头和吸痰管体,吸痰接头上设有泄压口,吸痰接头与吸痰管体的一端套接,吸痰管体的另一端设有吸痰孔,吸痰管体的吸痰孔端设有亲水涂层,水囊袋内装有冲洗盐水,吸痰管、水囊袋、手套与垫巾包均设置在外包装袋的密闭环境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降低护士蘸取生理盐水到润滑吸痰管时造成的吸痰管污染风险;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和更换,能够提高吸痰的速度,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由于吸痰管润滑不到位导致患者气道内壁损伤的风险,实现精准气道浅部吸引或深部吸引。
An integrated suction tube with functions of pre flushing and lubr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的医疗工具
,具体地指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
技术介绍
吸痰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提及在吸痰操作前,需要进行吸痰管预冲操作。根据《基础护理学》第6版要求:吸痰操作中,应连接吸痰管,在试吸罐中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同时润滑导管前端。目前临床上沿用2个内置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治疗碗或者采用2瓶0.9%氯化钠溶液进行预冲和冲洗,根据无菌溶液保存原则,应每4h更换一次。国外相关研究要求在连接吸痰管前,反折封闭吸引管来检查吸引器的负压,或者将吸痰管尖端置入生理盐水中,确认吸引设备正常,为导管腔内和导管提供润滑作用,使吸痰管插入更通畅,减少气道损伤。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吸痰管预冲操作环节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主要问题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中将预冲盐水与冲洗盐水使用混淆的情况时有发生;临床中500ml塑料瓶装生理盐水因口径过小,吸痰预冲环节很容易将吸痰管尖端污染;吸痰盘预冲与冲洗盐水瓶口使用纱布包裹并未起到防止污染的作用;临床督导中发现,吸痰盘内吸痰预冲和冲洗生理盐水,并未做到严格4h更换一次。以上操作流程及方法,存在吸痰管在吸痰前被污染的可能。另一方面,瓶装盐水需要定时更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成本。目前暂无循证依据说明可以取消吸痰预冲操作环节,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集成吸痰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其无菌吸痰管增加了亲水涂层,并将无菌手套、一次性垫巾、润滑预冲无菌水集成包装,其使用前润滑、预冲在吸痰管原包装中完成,可有效避免润滑预冲环节对吸痰管造成的污染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用以与吸痰器配合使用,包括外包装袋、吸痰管、水囊袋、手套与垫巾包,外包装袋为真空包装,所述吸痰管包括与吸痰器连接的吸痰接头和吸痰管体,所述吸痰接头上设有泄压口,所述吸痰接头与吸痰管体的一端套接,所述吸痰管体的另一端设有吸痰孔,所述吸痰管体的吸痰孔端设有亲水涂层,所述水囊袋内装有冲洗盐水,所述吸痰管、水囊袋、手套与垫巾包均设置在外包装袋的密闭环境内。进一步地,所述外包装袋上设有密封隔断,所述密封隔断将外包装袋的内空间分隔为干燥区和冲洗区两部分,所述吸痰管的吸痰接头、手套与垫巾包设置在干燥区,所述水囊袋设置在冲洗区,所述吸痰管体穿过密封隔断,所述吸痰管体的吸痰接头设置在干燥区,所述吸痰管体另一端设置在冲洗区。这样,在预冲洗吸痰管体时可以仅润湿冲洗吸痰管的吸痰孔、亲水涂层一端,而且保持不需要冲洗部分的干燥。进一步地,所述吸痰管体上设有刻度尺。这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在使用时观察吸痰管置入的情况,实时调节吸引深度。更进一步地,所述吸痰孔设置在吸痰管体前端侧面。这样,吸痰管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气道内壁,起到更好的吸痰效果。作为优选项,所述吸痰管体的正中部设置在密封隔断内。这样可以将吸痰管体分隔开。作为优选项,所述吸痰管体总长为55~60cm,所述亲水涂层设置在吸痰管体的吸痰孔端,长度为8~12cm,所述刻度尺从吸痰管体的吸痰孔端开始,所述刻度尺显示范围为10~32cm。所述吸痰孔有多个,所述多个吸痰孔之间相邻间隔为0.8~1.2cm。所述水囊袋的长为11~15cm,所述水囊袋的宽为2~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降低护士蘸取生理盐水来润滑吸痰管时造成的吸痰管污染风险;2、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和更换,能够提高吸痰的速度,减轻病人的痛苦;3、降低由于吸痰管润滑不到位导致患者气道内壁损伤的风险;4、简化吸痰护理操作环节,降低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5、每日减少吸痰管预冲盐水更换6次,节约经济成本;6、导管上的刻度有助准确控制吸痰深度,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当插管深度短于8~15cm时可以实现浅部吸引;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当插管深度短于17~32cm时,同样可以实现浅部吸引;超过上述深度均为深部吸引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吸痰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包装袋1(其中:密封隔断1.1)、吸痰管2(其中:吸痰接头2.1、泄压口2.1a、吸痰管体2.2、刻度尺2.2a、吸痰孔2.3、亲水涂层2.4)、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用以与吸痰器配合使用,包括外包装袋1、吸痰管2、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外包装袋1为真空包装,所述吸痰管2包括与吸痰器连接的吸痰接头2.1和吸痰管体2.2,所述吸痰接头2.1上设有泄压口2.1a,所述吸痰接头2.1与吸痰管体2.2的一端套接,所述吸痰管体2.2的另一端设有吸痰孔2.3,所述吸痰管体2.2的吸痰孔2.3端设有亲水涂层2.4,所述水囊袋3内装有冲洗盐水,所述吸痰管2、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均设置在外包装袋1的密闭环境内。所述外包装袋1上设有密封隔断1.1,所述密封隔断1.1将外包装袋1的内空间分隔为干燥区和冲洗区两部分,所述吸痰管2的吸痰接头2.1、手套与垫巾包4设置在干燥区,所述水囊袋3设置在冲洗区,所述吸痰管体2.2穿过密封隔断1.1,所述吸痰管体2.2的吸痰接头2.1设置在干燥区,所述吸痰管体2.2另一端设置在冲洗区。所述吸痰管体2.2上设有刻度尺2.2a。所述吸痰孔2.3设置在吸痰管体2.2前端侧面。所述吸痰管体2.2的正中部设置在密封隔断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痰管体2.2总长为58cm,所述亲水涂层2.4设置在吸痰管体2.2的吸痰孔2.3端,长度为10cm,所述刻度尺2.2a从吸痰管体2.2的吸痰孔2.3端开始,所述刻度尺2.2a总显示范围为10~32cm。所述吸痰孔2.3有多个,所述多个吸痰孔2.3之间相邻间隔为1cm。所述水囊袋3的长为13cm,所述水囊袋3的宽为3.5cm。吸痰管2的材质为PVC,其规格见表1:表1不同规格吸痰管的技术参数及色标水囊袋3为一个灭菌水囊,其空腔容积为15ml,其大小为13cm×3.5cm,其产品采用20支一盒的纸盒包装,纸盒的强度能满足产品的运输要求,同时水囊袋3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压性;手套与垫巾包4中的可折叠手套,其大小为7.5#,材质为PE;手套与垫巾包4中的垫巾为一次性折叠垫巾;亲水涂层2.4采用超润滑表面修饰技术,将亲水性高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地结合到吸痰管体2.2的表面,亲水高聚物遇水即形成超润滑膜,润滑效果远超过传统润滑剂,作用持久,插拔及留置期间可减少导管对患者粘膜的摩擦和刺激。亲水涂层2.4的长度为10cm内,遇水瞬间可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用以与吸痰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装袋(1)、吸痰管(2)、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n外包装袋(1)为真空包装,所述吸痰管(2)包括与吸痰器连接的吸痰接头(2.1)和吸痰管体(2.2),所述吸痰接头(2.1)上设有泄压口(2.1a),/n所述吸痰接头(2.1)与吸痰管体(2.2)的一端套接,所述吸痰管体(2.2)的另一端设有吸痰孔(2.3),所述吸痰管体(2.2)的吸痰孔(2.3)端设有亲水涂层(2.4),所述水囊袋(3)内装有冲洗盐水,/n所述吸痰管(2)、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均设置在外包装袋(1)的密闭环境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用以与吸痰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装袋(1)、吸痰管(2)、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
外包装袋(1)为真空包装,所述吸痰管(2)包括与吸痰器连接的吸痰接头(2.1)和吸痰管体(2.2),所述吸痰接头(2.1)上设有泄压口(2.1a),
所述吸痰接头(2.1)与吸痰管体(2.2)的一端套接,所述吸痰管体(2.2)的另一端设有吸痰孔(2.3),所述吸痰管体(2.2)的吸痰孔(2.3)端设有亲水涂层(2.4),所述水囊袋(3)内装有冲洗盐水,
所述吸痰管(2)、水囊袋(3)、手套与垫巾包(4)均设置在外包装袋(1)的密闭环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预冲与润滑功能的集成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袋(1)上设有密封隔断(1.1),所述密封隔断(1.1)将外包装袋(1)的内空间分隔为干燥区和冲洗区两部分,所述吸痰管(2)的吸痰接头(2.1)、手套与垫巾包(4)设置在干燥区,所述水囊袋(3)设置在冲洗区,所述吸痰管体(2.2)穿过密封隔断(1.1),所述吸痰管体(2.2)的吸痰接头(2.1)设置在干燥区,所述吸痰管体(2.2)另一端设置在冲洗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晖,黄素芳,江燕,邓娟,刘伟权,陈雨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