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以及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肥心病)是一种以室间隔和心尖部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00/10万,中国约为80/10万。70%的肥心病患者在休息或运动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30mmHg,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流出道梗阻将严重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导致患者机体供血不足,发生黑朦、意识丧失等症状,并增加猝死风险。目前除药物治疗外,HOCM目前主流治疗方法有:外科室间隔切除术,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外科间隔切除术虽即刻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可调弯鞘管、内鞘管、指引导丝以及标测导管;/n所述内鞘管和标测导管的外径均小于所述可调弯鞘管的内径;/n所述指引导丝的前端向后弯折;/n所述标测导管的前端设有可伸出的消融针;/n定位系统,与所述可调弯鞘管以及所述标测导管电连接,/n其中,所述指引导丝能沿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所述内鞘管嵌入所述可调弯鞘管后,所述可调弯鞘管和所述内鞘管能沿所述指引导丝运动至所述指引导丝的前端,随后移出所述内鞘管以及所述指引导丝,所述标测导管能沿所述可调弯鞘管进入右心室,并经打弯后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所述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调弯鞘管、内鞘管、指引导丝以及标测导管;
所述内鞘管和标测导管的外径均小于所述可调弯鞘管的内径;
所述指引导丝的前端向后弯折;
所述标测导管的前端设有可伸出的消融针;
定位系统,与所述可调弯鞘管以及所述标测导管电连接,
其中,所述指引导丝能沿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所述内鞘管嵌入所述可调弯鞘管后,所述可调弯鞘管和所述内鞘管能沿所述指引导丝运动至所述指引导丝的前端,随后移出所述内鞘管以及所述指引导丝,所述标测导管能沿所述可调弯鞘管进入右心室,并经打弯后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所述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弯鞘管包括:
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上连接有肝素盐水灌注通道;以及
鞘管,固设于所述把手部的前端,所述肝素盐水灌注通道与所述鞘管内连通,所述鞘管上设有多对第一环形电极,每个所述第一环形电极均与所述定位系统电连接,所述鞘管以及所述内鞘管的前端弯折;
第一打弯钢丝以及第一调弯滑块,所述第一调弯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把手部上,所述第一打弯钢丝设于所述鞘管的管壁内,且所述第一打弯钢丝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调弯滑块以及所述鞘管的前部固定,
其中,所述标测导管进入所述鞘管后,所述第一打弯滑块能带动所述鞘管向右心室打弯,并使所述鞘管的前端朝向室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的前端具有锥形部,所述第一打弯钢丝沿所述锥形部的轴线穿过所述锥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鞘管的后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可调弯鞘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管包括:
手柄部;以及
导管部,固设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所述导管部设有多对第二环形电极,每个所述第二环形电极与所述定位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梦,龙德勇,桑才华,蒋晨曦,董建增,马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龙德勇,李梦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