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冲程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80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冲程抽油泵,包括内外套设的内泵筒和外泵筒,该内泵筒和外泵筒均为直立状态,该外泵筒的下端内设有固定阀,该内泵筒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该下游动阀位于该固定阀的上方,所述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能够随所述内泵筒同步上下移动。该长冲程抽油泵采用了组合泵筒与组合柱塞配合使用,增加了抽油泵的冲程,而成本又比同冲程的抽油泵的加工成本低,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使油进的生产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冲程抽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
,具体的是一种长冲程抽油泵。
技术介绍
抽油泵是采油工程中主要的举升泵之一,由于受到加工成本及加工精度的限制,其泵筒的长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进而使抽油泵的冲程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抽油泵的泵效,影响油井产能的正常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抽油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冲程抽油泵,该长冲程抽油泵采用了组合泵筒与组合柱塞配合使用,增加了抽油泵的冲程,而成本又比同冲程的抽油泵的加工成本低,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使油进的生产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冲程抽油泵,包括内外套设的内泵筒和外泵筒,该内泵筒和外泵筒均为直立状态,该外泵筒的下端内设有固定阀,该内泵筒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该下游动阀位于该固定阀的上方,所述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能够随所述内泵筒同步上下移动。该外泵筒含有上下设置的上泵筒和下泵筒,上泵筒和下泵筒通过接箍连接固定,接箍套设于上泵筒和下泵筒外。该内泵筒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柱塞筒、中柱塞筒和下柱塞筒,中柱塞筒的上端插接于上柱塞筒的下端内,中柱塞筒的下端插接于下柱塞筒的上端内。上柱塞筒的外径等于下柱塞筒的外径,上泵筒的内径小于下泵筒的内径,上泵筒与上柱塞筒间隙配合。所述上游动阀含有上游动阀罩、上游动阀球和上游动阀座,上游动阀罩的上端设有内螺纹,上游动阀罩的下端固定于上柱塞筒的上端内,上游动阀座固定于上柱塞筒的上部内,上游动阀球能够封闭上游动阀座。所述中游动阀含有中游动阀罩和中游动阀球,中游动阀罩固定于上柱塞筒的下部内,中游动阀球能够封闭中柱塞筒的上端,中游动阀罩位于中柱塞筒的上方。所述下游动阀含有下游动阀罩、下游动阀球和下游动阀座,下游动阀罩固定于下柱塞筒的下部内,下游动阀座固定于下柱塞筒的下端内,下游动阀球能够封闭下游动阀座。所述固定阀含有固定阀罩、固定阀球和固定阀座,固定阀罩固定于下泵筒的下部内,固定阀座固定于下泵筒的下端内,固定阀球能够封闭固定阀座。当该内泵筒位于最低点位置时,上柱塞筒位于上泵筒内且下柱塞筒位于下泵筒内;当该内泵筒位于最高点位置时,上柱塞筒位于上泵筒的上方且下柱塞筒位于上泵筒内。上泵筒的上端外连接有上接头,中柱塞筒的上端直径和中柱塞筒的下端直径大于中柱塞筒的中部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长冲程抽油泵采用了组合泵筒与组合柱塞配合使用,增加了抽油泵的冲程,而成本又比同冲程的抽油泵的加工成本低,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使油进的生产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长冲程抽油泵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长冲程抽油泵的上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长冲程抽油泵的中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长冲程抽油泵的下部示意图。1、上接头;2、上泵筒;3、上游动阀罩;4、上柱塞筒;5、上游动阀球;6、上游动阀座;7、中游动阀罩;8、中游动阀球;9、接箍;10、下泵筒;11、中柱塞筒;12、下柱塞筒;13、下游动阀罩;14、下游动阀球;15、下游动阀座;16、固定阀罩;17、固定阀球;18、固定阀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长冲程抽油泵,包括内外套设的内泵筒和外泵筒,该内泵筒和外泵筒均为直立状态,该外泵筒的下端内设有固定阀,该内泵筒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该下游动阀位于该固定阀的上方,该内泵筒能够相对于外泵筒上下移动,所述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能够随所述内泵筒同步上下移动,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内泵筒的轴线与外泵筒的轴线重合,该外泵筒含有上下设置的上泵筒2和下泵筒10,上泵筒2和下泵筒10通过接箍9连接固定为一体,接箍9套设于上泵筒2和下泵筒10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内泵筒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柱塞筒4、中柱塞筒11和下柱塞筒12,中柱塞筒11的上端插接于上柱塞筒4的下端内,中柱塞筒11的下端插接于下柱塞筒12的上端内。在本实施例中,上泵筒2的轴线、下泵筒10的轴线、上柱塞筒4的轴线、中柱塞筒11的轴线、下柱塞筒12的轴线和接箍9的轴线重合,上柱塞筒4、中柱塞筒11和下柱塞筒12连接固定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上柱塞筒4的外径等于下柱塞筒12的外径,中柱塞筒11的外径小于上柱塞筒4的外径,上泵筒2的内径小于下泵筒10的内径,上泵筒2与上柱塞筒4间隙配合,上泵筒2的内径比下泵筒10的内径小0.5mm至1.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游动阀含有上游动阀罩3、上游动阀球5和上游动阀座6,上游动阀罩3的上端设有内螺纹,上游动阀罩3的下端固定于上柱塞筒4的上端内,上游动阀座6固定于上柱塞筒4的上部内,上游动阀球5能够封闭上游动阀座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游动阀含有中游动阀罩7和中游动阀球8,中游动阀罩7固定于上柱塞筒4的下部内,中游动阀球8能够封闭中柱塞筒11的上端,中游动阀罩7位于中柱塞筒1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游动阀含有下游动阀罩13、下游动阀球14和下游动阀座15,下游动阀罩13固定于下柱塞筒12的下部内,下游动阀座15固定于下柱塞筒12的下端内,下游动阀球14能够封闭下游动阀座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阀含有固定阀罩16、固定阀球17和固定阀座18,固定阀罩16固定于下泵筒10的下部内,固定阀座18固定于下泵筒10的下端内,固定阀球17能够封闭固定阀座18。在本实施例中,当该内泵筒位于最低点位置时,上柱塞筒4位于上泵筒2内且下柱塞筒12位于下泵筒10内,该上游动阀位于上泵筒2内,该中游动阀的位置与接箍9的位置相对应,该下游动阀位于下泵筒10内。当该内泵筒位于最高点位置时,上柱塞筒4位于上泵筒2的上方且下柱塞筒12位于上泵筒2内,该上游动阀和中游动阀均位于上泵筒2的上方,该下游动阀位于上泵筒2内。在本实施例中,上泵筒2的上端外连接有上接头1,中柱塞筒11的上端直径和中柱塞筒11的下端直径大于中柱塞筒11的中部直径。上游动阀罩3、中游动阀罩7、下游动阀罩13和固定阀罩16的上部均设有过油通孔。具体的,上接头1的上端和下端均车有内螺纹且与上泵筒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接箍9将上泵筒2与下泵筒10连接起来;上泵筒2的上端和下端均车有外螺纹,以方便与其它部件连接在一起。上泵筒2的内径比上柱塞筒4的外径大0.5mm,上泵筒2的内径比下泵筒10的内径小1mm。下泵筒10的上端车有外螺纹,以方便与其它部件连接在一起,且下泵筒10的下部内部的内径较大。固定阀罩16固定在下泵筒10的下部内,且通过固定阀座18压在下泵筒10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冲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该长冲程抽油泵包括内外套设的内泵筒和外泵筒,该内泵筒和外泵筒均为直立状态,该外泵筒的下端内设有固定阀,该内泵筒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该下游动阀位于该固定阀的上方,所述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能够随所述内泵筒同步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冲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该长冲程抽油泵包括内外套设的内泵筒和外泵筒,该内泵筒和外泵筒均为直立状态,该外泵筒的下端内设有固定阀,该内泵筒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该下游动阀位于该固定阀的上方,所述上游动阀、中游动阀和下游动阀能够随所述内泵筒同步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冲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该外泵筒含有上下设置的上泵筒(2)和下泵筒(10),上泵筒(2)和下泵筒(10)通过接箍(9)连接固定,接箍(9)套设于上泵筒(2)和下泵筒(10)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冲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该内泵筒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柱塞筒(4)、中柱塞筒(11)和下柱塞筒(12),中柱塞筒(11)的上端插接于上柱塞筒(4)的下端内,中柱塞筒(11)的下端插接于下柱塞筒(12)的上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冲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上柱塞筒(4)的外径等于下柱塞筒(12)的外径,上泵筒(2)的内径小于下泵筒(10)的内径,上泵筒(2)与上柱塞筒(4)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冲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动阀含有上游动阀罩(3)、上游动阀球(5)和上游动阀座(6),上游动阀罩(3)的上端设有内螺纹,上游动阀罩(3)的下端固定于上柱塞筒(4)的上端内,上游动阀座(6)固定于上柱塞筒(4)的上部内,上游动阀球(5)能够封闭上游动阀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慧罗恩勇麻鹏宇许坤苏娟闫瑞生蒋川赵长亮刘冬雷张乾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