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65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包括:第一炭化腔,所述第一炭化腔用于炭化生物质,以生成生物质炭化产物和生物质炭化气体;第二炭化腔,所述第二炭化腔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内,所述第二炭化腔用于炭化污泥,以生成污泥炭化产物和污泥炭化气体;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内送入助燃气体,以使所述生物质炭化气体燃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通过在用于炭化生物质的第一炭化腔内设置用于炭化污泥的第二炭化腔,利用生物质炭化产生的热量炭化污泥,实现热能的高效、综合利用,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增设,污泥的产生量逐渐增加,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污泥炭化技术是将污泥在炭化设备中进行无氧或微氧的条件下的“干馏”,使污泥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污泥中的碳值的过程。污泥中的有机物被炭化,炭化后的污泥性质类似于活性炭,可以广泛用于吸附除臭脱水等用途。而且炭化后的污泥体积小,污泥中无有毒气体等,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炭化减量化显著,无害化彻底,彻底消除抗生素和有机污染物残留,重金属稳定化,污染物产量低,因此污泥炭化技术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污泥炭化需外供热源,消耗大量热量,且污泥炭化生成的气体热值低,不具备燃烧性,需要净化处理后排放。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用于炭化污泥的回转炉,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包括:第一炭化腔,所述第一炭化腔用于炭化生物质,以生成生物质炭化产物和生物质炭化气体;第二炭化腔,所述第二炭化腔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内,所述第二炭化腔用于炭化污泥,以生成污泥炭化产物和污泥炭化气体;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内送入助燃气体,以使所述生物质炭化气体燃烧。进一步,所述第二炭化腔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的中心区域。进一步,所述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还包括:抄板,所述抄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炭化腔的内壁上,用于翻动污泥;扬料板,所述扬料板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炭化腔的内壁上,用于翻动生物质。进一步,所述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还包括:进料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输送生物质的第一螺旋输送机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炭化腔输送污泥的第二螺旋输送机。进一步,所述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还包括:出料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末端用于排出生物质炭化产物的第一出料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炭化腔末端用于排出污泥炭化产物的第二出料口。进一步,所述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还包括:燃烧塔,所述燃烧塔用于燃烧所述第一炭化腔内生成的生物质炭化气体和所述第二炭化腔内生成的污泥炭化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进一步,所述助燃气体包括空气。进一步,所述生物质炭化产物和所述污泥炭化产物用于制备活性炭。进一步,所述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还包括窑头、窑尾以及位于所述窑头与所述窑尾之间的第一回转圆筒和第二回转圆筒,所述第一回转圆筒构成所述第一炭化腔,所述第二回转圆筒构成所述第二炭化腔。进一步,所述第一回转圆筒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回转圆筒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通过在用于炭化生物质的第一炭化腔内设置用于炭化污泥的第二炭化腔,利用生物质炭化产生的热量炭化污泥,实现热能的高效、综合利用,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窑头2、窑尾3、第一回转圆筒4、第二回转圆筒5、第一炭化腔6、第二炭化腔7、进气管8、抄板9、第一螺旋输送机10、第二螺旋输送机11、第一出料口12、第二出料口13、第一气体管道14、第二气体管道15、燃烧塔16、扬料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施行并不限于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泥炭化需外供热源,消耗大量热量,且污泥炭化生成的气体热值低,不具备燃烧性,需要净化处理后排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炭化腔5,所述第一炭化腔5用于炭化生物质,以生成生物质炭化产物和生物质炭化气体;第二炭化腔6,所述第二炭化腔6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5内,所述第二炭化腔6用于炭化污泥,以生成污泥炭化产物和污泥炭化气体;进气管7,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5内送入助燃气体,以使所述生物质炭化气体燃烧。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炭化腔5构成用于炭化生物质的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包括窑头1、窑尾2以及位于窑头1与窑尾2之间的第一回转圆筒3和第二回转圆筒4,其中,所述第一回转圆筒3与窑头1、窑尾2构成的空间为第一炭化腔5,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回转圆筒3的内壁至所述第二回转圆筒4的外壁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炭化腔5。示例性地,生物质炭化炉是将含碳的生物质(例如木屑、稻壳、花生壳、植物秸秆、树皮等)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化学反应生成产品及副产品的过程。生物质热解炭化过程可分为如下阶段:(1)干燥阶段。生物质物料在炭化反应器内吸收热量,干燥层温度在100℃以内,物料内水分首先蒸发逸出,由湿物料变为干物料,内部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炭化腔,所述第一炭化腔用于炭化生物质,以生成生物质炭化产物和生物质炭化气体;/n第二炭化腔,所述第二炭化腔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内,所述第二炭化腔用于炭化污泥,以生成污泥炭化产物和污泥炭化气体;/n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内送入助燃气体,以使所述生物质炭化气体燃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炭化腔,所述第一炭化腔用于炭化生物质,以生成生物质炭化产物和生物质炭化气体;
第二炭化腔,所述第二炭化腔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内,所述第二炭化腔用于炭化污泥,以生成污泥炭化产物和污泥炭化气体;
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内送入助燃气体,以使所述生物质炭化气体燃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炭化腔位于所述第一炭化腔的中心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抄板,所述抄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炭化腔的内壁上,用于翻动污泥。
扬料板,所述扬料板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炭化腔的内壁上,用于翻动生物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料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炭化腔输送生物质的第一螺旋输送机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炭化腔输送污泥的第二螺旋输送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同炭化生物质和污泥的回转炉,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亭亭黄一茹朱传强茹晋波李渠谢兴旺冷富荣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