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64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及其用途。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0‑80份、活性稀释剂1‑10份、核壳结构增韧剂1‑10份、有机玻璃粉1‑5、光引发剂1‑5份和热引发剂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胶粘剂可用紫外光和热双重固化,既能快速固化定位,又能保证胶粘剂最终的固化程度,防止未固化的胶粘剂析出污染镜片,且胶粘剂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和抗跌落开裂性能,适合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胶粘剂
,具体涉及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相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摄像模组是这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摄像头的像素越来越高,其中高像素可以通过芯片实现,但如果摄像头组装过程中芯片焦点和透镜焦点不一致,就会导致成像效果下降。传统的光学镜片和基材之间的粘结,采用热固胶固定,点好胶后,把工件移动到烘箱或者烘道中加热固化。在加热过程中,胶水受热粘度变低,在固化之前相当于在镜片和基材间形成一层润滑膜,所以很容易导致镜片和基材之间发生轻微的移位,使产品不良率升高。CN107976793A使用了一种环氧AB胶进行固定,这种双组份胶粘剂需要精确配比,并需充分混合,施工后到胶水固化之间的时间长,在这段时间内镜片仍然容易发生移位。胶水两个组份混合后,一次使用不完只能报废,浪费严重。也有部分制造商采用UV胶固定,这种胶水虽然能快速固化定位,但是渗入到镜片和基材深层缝隙的胶水很难被紫外光照射到,这部分胶水就很难固化,未固化的胶水会存在迁移到镜面上的风险,导致成像模糊。此外,光学镜片用的固定胶通常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固化后胶层偏脆,抗冲击性能不足。手机、相机等便携式设备经常存在跌落的情况,并且使用环境一般包括夏季高温环境和冬季寒冷环境。若胶层韧性不足,则容易在外力和冷热冲击的作用下发生开裂,导致镜片的移位,甚至脱落。因此,研究一种既能快速固化定位,又能深层固化,且具有良好的抗外力冲击和冷热冲击性能的胶粘剂,对于本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及其用途。该胶粘剂可用紫外光和热双重固化,既能快速固化定位,又能保证胶粘剂最终的固化程度,防止未固化的胶粘剂析出污染镜片,且胶粘剂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和抗跌落开裂性能。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0-80份、活性稀释剂1-10份、核壳结构增韧剂1-10份、有机玻璃粉1-5、光引发剂1-5份和热引发剂1-5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胶粘剂可用紫外光和热双重固化,点胶后用紫外光照射5秒,即可快速固化,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镜片和基材间发生移位;然后加热深层固化,防止紫外光无法照射到的胶水迁移到镜片表面,影响成像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胶粘剂中添加了核壳结构增韧剂和有机玻璃粉,其中,核壳结构增韧剂主要起到吸收和耗散冲击能量的作用,有机玻璃粉主要起到传递冲击能量的作用,通过二者协同配合,有效降低了胶粘剂的固化收缩,提高了胶粘剂固化后的抗冷热冲击和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若只添加核壳结构增韧剂,虽然也能一定程度提升胶粘剂的韧性,但不足以保证胶粘剂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和抗跌落开裂性能满足要求;若只添加有机玻璃粉,则起不到增韧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环氧树脂的重量份数为40-80份,例如可以是40份、42份、45份、48份、50份、52份、55份、58份、60份、62份、65份、68份、70份、72份、75份、78份或80份等。所述活性稀释剂的重量份数为1-10份,例如可以是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6.5份、7份、7.5份、8份、8.5份、9份、9.5份或10份等。本专利技术中,胶层最终的强度和粘结性能主要由环氧树脂经热固化后形成的热固化交联网络提供;胶层初始的强度和粘结性能主要由活性稀释剂经紫外光固化后形成的紫外固化交联网络提供,同时活性稀释剂能降低胶粘剂体系粘度,利于点胶操作。相较于环氧树脂,若活性稀释剂的含量过少,则可能导致胶层初始强度不足,镜片和基材仍然容易发生移位;若活性稀释剂的含量过多,活性稀释剂容易在底材上扩散,渗透迁移到晶面上,影响镜片透光性能。所述核壳结构增韧剂的重量份数为1-10份,例如可以是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6.5份、7份、7.5份、8份、8.5份、9份、9.5份或10份等。所述有机玻璃粉的重量份数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1.2份、1.5份、1.8份、2份、2.2份、2.5份、2.8份、3份、3.2份、3.5份、3.8份、4份、4.2份、4.5份、4.8份或5份等。本专利技术中,核壳结构增韧剂和有机玻璃粉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保证胶粘剂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和抗跌落开裂性能。若核壳结构增韧剂和有机玻璃粉之间的比例过高或过低,则会影响二者的协同配合作用,导致胶粘剂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和抗跌落开裂性能下降。若核壳结构增韧剂在胶粘剂中的含量过多,则会导致胶粘剂粘度过高,影响出胶速率,而且还会导致对界面有效粘接成分比例减少,从而导致胶粘剂初始和最终的粘结力较低;若有机玻璃粉在胶粘剂中的含量过多,则同样会导致胶粘剂中反应活性成分相对较少,影响胶黏剂对底材的粘着力。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份数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1.2份、1.5份、1.8份、2份、2.2份、2.5份、2.8份、3份、3.2份、3.5份、3.8份、4份、4.2份、4.5份、4.8份或5份等。所述热引发剂的重量份数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1.2份、1.5份、1.8份、2份、2.2份、2.5份、2.8份、3份、3.2份、3.5份、3.8份、4份、4.2份、4.5份、4.8份或5份等。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地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有益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0-80、活性稀释剂1-10份、核壳结构增韧剂4.5-10份、有机玻璃粉1-5、光引发剂1-5份和热引发剂1-5份。优选地,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5份、活性稀释剂3份、核壳结构增韧剂5份、有机玻璃粉3、光引发剂2份和热引发剂1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氧树脂选自脂环族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若胶粘剂用于镜片和低耐热的基材(如高分子材料)的粘结,则环氧树脂更优选为固化温度相对较低的脂环族环氧树脂。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40-0.80;例如可以是0.42、0.45、0.48、0.5、0.52、0.55、0.58、0.6、0.62、0.65、0.68、0.7、0.72、0.75、0.78或0.8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冰片酯、3-乙基-3-氧杂丁环甲醇、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核壳结构增韧剂为丁苯橡胶-丙烯酸树脂核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环氧树脂40-80份、活性稀释剂1-10份、核壳结构增韧剂1-10份、有机玻璃粉1-5、光引发剂1-5份和热引发剂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热双固化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环氧树脂40-80份、活性稀释剂1-10份、核壳结构增韧剂1-10份、有机玻璃粉1-5、光引发剂1-5份和热引发剂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环氧树脂40-80、活性稀释剂1-10份、核壳结构增韧剂4.5-10份、有机玻璃粉1-5、光引发剂1-5份和热引发剂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自脂环族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40-0.8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冰片酯、3-乙基-3-氧杂丁环甲醇、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增韧剂为丁苯橡胶-丙烯酸树脂核壳增韧剂和/或聚丁二烯-丙烯酸树脂核壳增韧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粉为聚酰胺树脂粉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粉;
优选地,所述有机玻璃粉的粒径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伟蒋叶豪刘翘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昀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