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60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配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配合物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光材料成为了材料研究领域最活跃的话题之一。发光材料具有多种类型,通过发光能量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等。而在各种不同发光类型中,电致发光器件不断被研究探索。有机电致器件(OLED)因其具有超轻薄、低功耗、高对比度、色彩自然、柔性显示等优异特性,正在成为节能照明和新型显示技术的主流趋势,并已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如当今最新的移动显示终端华为P40系列。稳定、高效、廉价的发光材料是OLED的核心。1998年S.R.Forrest等人具有影响力和开创性的探索,发现有机金属配合物因其强自旋轨道耦合(S℃)可以实现快速的系间窜越(ISC)和长寿命的磷光衰变。研究发现使用过渡金属原子的磷光配合物因其可以同时捕获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提高配合物的发光效率从而在OLED中理论上实现达100%的内部量子效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些过渡金属如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式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式为C56H40N4P2Cu2I2,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其中,Ph表示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的结构单元属于正交晶系,分子量为1211.81,空间群为Pna21,晶胞参数为:α=90.00(3)°,γ=90.00(3)°,β=9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在每一个配合物分子中包含一个二聚体Cu2(μ-I)2单元,由于配体提供的狭窄配位空间,Cu2(μ-I)2单元为微变形的平面四边形构型,Cu原子周围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四面体构型,中心离子Cu与配体L上的N原子和P原子构成了两个稳定的五元螯合环。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苯并咪唑双膦Cu(I)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将苯胺、2,6-二氟硝基苯和无水氟化钾加入到溶剂中,95~100℃反应12~15h;反应完成后纯化产物,得到中间产物A;
(2)将步骤(1)制得的中间产物A、间苯二甲醛和连二亚硫酸钠加入到混合溶剂中,125~130℃回流反应6~8h,反应完成后纯化产物,得到中间产物B;
(3)将步骤(2)制得的中间产物B加入到溶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杰张斌宋宜乐杜晨霞张少文楚希杰邵建伟赵丽红母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