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碳氢切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59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碳氢切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化学清洗技术领域。其中,所述脱水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醇醚类溶剂60~80%、相转移催化剂5~10%、长链伯胺10~20%以及短链羧酸5~1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水剂,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和较高的效率,且零部件表面的吸附膜使零部件不易凝结水分和吸附灰尘,可广泛用于零部件的电镀前处理,从而保证后续的电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碳氢切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清洗
,特别涉及一种脱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碳氢切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材料要求和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电子元件领域中,对精密五金零部件的表面电镀要求也变得更严格,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洁净度已经不能满足其加工要求,因此必须要有比传统要求更高的分子级水平的洁净度,以达到纳米级要求的表面电镀条件,来满足电子元件的高精度规格和高性能可靠性。所以,清洗后的零部件不能残留水渍,且清洗后的零部件要有一定的抗润湿能力和防止灰尘附着的表面静电能力,否则会影响电镀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开始使用脱水剂对电镀前的零部件进行脱水处理。然而,现有的脱水剂普遍存在处理时间长、脱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脱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碳氢切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效率高且脱水效果好的脱水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脱水剂,所述脱水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醇醚类溶剂60~80%、相转移催化剂5~10%、长链伯胺10~20%以及短链羧酸5~15%。可选地,所述醇醚类溶剂包括乙二醇叔丁基醚、二甲基丙二醇甲醚和二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相转移催化剂包括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甲基二辛基氯化铵和甲基三壬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长链伯胺包括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和十八胺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短链羧酸包括己酸、庚酸、辛酸和壬酸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脱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醇醚类溶剂、相转移催化剂、长链伯胺以及短链羧酸均匀混合,在23~27℃下,反应20~30min,即可得到脱水剂。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碳氢切水剂,所述碳氢切水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碳氢溶剂97~99.6%和脱水剂0.4~3%;其中,所述脱水剂为如上所述的脱水剂。可选地,所述碳氢溶剂包括碳原子数为9~11的正构烷烃中的至少一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碳氢切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剂和碳氢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碳氢切水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相转移催化剂,使长链伯胺和短链羧酸快速生成酰胺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上的酰胺基团在待处理零部件表面形成一层分子级的吸附膜,而酰胺类化合物上的长链基团则形成了极强的疏水层,随着吸附膜的产生,零部件表面的水分被长链基团形成的疏水层排挤,迅速呈珠状掉落,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水剂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和较高的效率,且零部件表面的吸附膜使零部件不易凝结水分和吸附灰尘,可广泛用于零部件的电镀前处理,从而保证后续的电镀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材料要求和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电子元件领域中,对精密五金零部件的表面电镀要求也变得更严格,电镀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洗,且清洗后的零部件不能残留水渍,还要有一定的抗润湿能力和防止灰尘附着的表面静电能力,否则会影响电镀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开始使用脱水剂对电镀前的零部件进行脱水处理。然而,现有的脱水剂普遍存在处理时间长、脱水效果差的问题。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脱水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醇醚类溶剂60~80%、相转移催化剂5~10%、长链伯胺10~20%以及短链羧酸5~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相转移催化剂,使长链伯胺和短链羧酸快速生成酰胺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上的酰胺基团在待处理零部件表面形成一层分子级的吸附膜,而酰胺类化合物上的长链基团则形成了极强的疏水层,随着吸附膜的产生,零部件表面的水分被长链基团形成的疏水层排挤,迅速呈珠状掉落,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水剂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和较高的效率,且零部件表面的吸附膜使零部件不易凝结水分和吸附灰尘,可广泛用于零部件的电镀前处理,从而保证后续的电镀效果。所述醇醚类溶剂包括乙二醇叔丁基醚、二甲基丙二醇甲醚和二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醇醚类溶剂可以是乙二醇叔丁基醚、二甲基丙二醇甲醚和二乙二醇丁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所述相转移催化剂包括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甲基二辛基氯化铵和甲基三壬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相转移催化剂是可以帮助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能够发生反应的另一相当中,从而加快异相系统反应速率的一类催化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转移催化剂,使长链伯胺和短链羧酸快速生成酰胺类化合物,从而使制备得到的脱水剂能够快速脱水,提高脱水效率。所述长链伯胺包括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和十八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短链羧酸包括己酸、庚酸、辛酸和壬酸中的至少一种。短链羧酸用以与长链伯胺反应生成酰胺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上的酰胺基团会在零部件表面形成分子级的吸附膜,但是吸附膜并不是一下就形成完整的膜,吸附膜在生成过程中,酰胺化合物上N端的长链基团形成了疏水层,将零部件表面的水分从零部件脱离下来,吸附膜逐渐包覆零部件后,零部件上的水分也被脱离完全,且吸附膜使零部件不易凝结水分和吸附灰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脱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醇醚类溶剂、相转移催化剂、长链伯胺以及短链羧酸均匀混合,在23~27℃下,反应20~30min,即可得到脱水剂。本专利技术对醇醚类溶剂、相转移催化剂、长链伯胺以及短链羧酸的加料顺序不做限制,优选地,先加入醇醚类溶剂,再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搅拌溶解后,依次加入长链伯胺和短链羧酸,此种加料顺序,使脱水剂最终制备得到的碳氢切水剂的颜色、状态、效果、稳定性都更佳。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脱水剂的组分以及配比的改良,使脱水剂的制备时间较短,制备条件温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加料,避免了分多步添加不同类型的功能性材料以达到复合作用,而分多步添加材料时容易产生诸如泄露、喷溅等安全事故,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安全要求特别高,成本也就较高,也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安全。综上,本申请的脱水剂的制备方法节省时间和成本,操作安全且便捷。本专利技术对所述脱水剂的具体使用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与有机溶剂以一定体积比混合,得到切水剂,然后将待处理零部件放入切水剂中,以脱水成功。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碳氢溶剂,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碳氢切水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碳氢溶剂97~99.6%和脱水剂0.4~3%。所述碳氢溶剂包括碳原子数为9~11的正构烷烃中的至少一种。即所述碳氢溶剂包括碳九的正构烷烃、碳十的正构烷烃、十一碳的正构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碳氢切水剂使用时,把待处理的零部件缓慢放入环保碳氢切水剂中,静置5s,零件表面的水膜迅速呈珠状滚落到碳氢下层,再缓慢拉起,放置2~5分钟至挥发完全,零部件即可进行包装出货至下一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n醇醚类溶剂60~80%、相转移催化剂5~10%、长链伯胺10~20%以及短链羧酸5~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醇醚类溶剂60~80%、相转移催化剂5~10%、长链伯胺10~20%以及短链羧酸5~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醚类溶剂包括乙二醇叔丁基醚、二甲基丙二醇甲醚和二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催化剂包括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甲基二辛基氯化铵和甲基三壬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伯胺包括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和十八胺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链羧酸包括己酸、庚酸、辛酸和壬酸中的至少一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德雄高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辛骏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