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214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合物制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水杨酸和四氢呋喃混合,加入N,N‑羰基二咪唑,加入8‑氨基辛酸乙酯盐酸盐,滴加三乙胺;浓缩反应液至无溶剂蒸出,加二氯甲烷溶解,用稀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一遍,得中间体Ⅰ;将氢氧化钠溶液和中间体Ⅰ混合,搅拌至固体溶解;将反应液降温至10℃以下,滴加稀盐酸,调节反应液pH值为4.5‑5,固体析出,得游离酸;游离酸以异丙醇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1.5h,补加异丙醇,继续搅拌1.5‑2h,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步骤少,各步骤收率高,产品纯度好,杂质更容易控制,原料更易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即Salcaprozatesodium,简称SNAC,本专利技术中的SNAC均为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SNAC是一种二碳磷酸盐化合物吸收促进剂,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尤其适用于二碳磷酸盐化合物吸收不良引起的肠胃道疾病。它作为辅料已经在索马鲁肽中使用,与SNAC的结合使得索马鲁肽能够在胃部完成吸收,并且SNAC的部分溶解能够在胃内局部形成相对高的pH环境,从而提高索马鲁肽的溶解度,减少胃内肽酶的降解作用。SNAC的合成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其中一类以氨基辛酸为主要起始物料,另一主要起始物料为水杨酸的衍生物;还有一类主流的路线以水杨酰胺为主要起始物料,先形成Carsalam,再进行烷基化等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专利US6346242B,在实施例1和1A中分别描述了以下两种方式制备SNAC的游离酸,收率分别为57%和42%。原料乙酰水杨酰氯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水杨酸和四氢呋喃混合,搅拌下加入N,N-羰基二咪唑,搅拌反应1.5-2h,然后加入8-氨基辛酸乙酯盐酸盐,滴加三乙胺,继续反应;反应完后,浓缩反应液至无溶剂蒸出,加二氯甲烷溶解,用稀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依次洗一遍,然后浓缩得中间体Ⅰ;/nS2:将氢氧化钠溶液和S1得到的中间体Ⅰ混合,搅拌至固体溶解;将反应液降温至10℃以下,滴加稀盐酸,调节反应液pH值为4.5-5,固体析出,抽滤,干燥即得游离酸;/nS3:S2得到的游离酸以异丙醇溶解,升温至40-50℃,搅拌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杨酸和四氢呋喃混合,搅拌下加入N,N-羰基二咪唑,搅拌反应1.5-2h,然后加入8-氨基辛酸乙酯盐酸盐,滴加三乙胺,继续反应;反应完后,浓缩反应液至无溶剂蒸出,加二氯甲烷溶解,用稀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依次洗一遍,然后浓缩得中间体Ⅰ;
S2:将氢氧化钠溶液和S1得到的中间体Ⅰ混合,搅拌至固体溶解;将反应液降温至10℃以下,滴加稀盐酸,调节反应液pH值为4.5-5,固体析出,抽滤,干燥即得游离酸;
S3:S2得到的游离酸以异丙醇溶解,升温至40-50℃,搅拌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1.5h,补加异丙醇,继续搅拌1.5-2h;
上述制备过程的反应路线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四氢呋喃的用量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佳黄春王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紫杉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