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44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受流器无法进行参数检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包括受流靴、拉伸装置、承载底板以及用于提供受流器在与供电轨接触取电状态下的压力补充的压力补充装置;拉伸装置包括主动板和从动板,从动板设置于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侧;在工作状态下,压力补充装置的上端与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通过主动板为受流靴提供压力补充以及压力检测;在脱靶状态下,受流靴在主动板的动力装置驱动下远离供电轨移动,通过主动板带动从动板作压迫旋转驱动部件的运动,实现旋转支撑部件与第一承载部件的错位;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取电时对受流器滑板的压力补充以及压力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
技术介绍
空中轨道列车属于城市快捷公交,是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支墩、轨道梁、空中轨道列车和车辆转向架,车辆转向架设置在车辆上部,用于驱动空中轨道列车沿轨道梁纵向行走,空中轨道列车,即悬挂式空铁与地铁、有轨电车不同,其轨道设置在上方,能利用城市绿化带来架设轨道及桥下等近地空间建设,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在交通拥挤的地方建设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接触轨供电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式,接触轨是将电能传输到轨道交通系统电力牵引车辆上的装置,受流器是一种为列车在轨道上运行供电的装置,通过受流器与供电轨的接触使列车获得电能,保证空中轨道列车运行正常;受流器在设计的过程中是按照与供电轨紧密接触设计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空中轨道列车刚刚进入供电轨取电或者列车运行通过供电轨过渡区时,由于供电轨上存在弧形过渡使得受流器滑靴与供电轨无法完全紧密接触进而影响受流;当空中轨道列车运行通过弯道区域时也会发生类似接触不紧密的情况,甚至还可能会对受流器造成损伤,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现有的受流器无法满足对其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性能、参数等的测量,无法确保空中轨道列车安全平稳地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受流器无法进行参数检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包括受流靴、拉伸装置、承载底板和压力补充装置,所述压力补充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与所述拉伸装置之间,配置为提供受流器在与供电轨接触取电状态下的压力补充;所述受流靴与所述拉伸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偏振缓冲部件;所述受流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沿着所述受流靴横向轴线贯穿设置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通孔结构,所述偏振缓冲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周侧,配置为提供所述受流靴相对于所述拉伸装置的减震缓冲以及偏转限位;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主动板和从动板,所述从动板设置于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侧;所述主动板和所述从动板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所述主动板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板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压力补充装置包括第一承载部件、旋转支撑部件和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所述旋转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可承载设置,所述旋转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底板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且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压力补充装置的上端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通过所述主动板为所述受流靴提供压力补充;在脱靶状态下,所述受流靴在所述主动板的动力装置驱动下远离供电轨移动,通过所述主动板带动所述从动板作压迫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的运动,实现所述旋转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件的错位。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受流靴包括碳滑板、容纳所述碳滑板的滑板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板框架内部的多个滑块,所述碳滑板设置于所述滑板框架远离所述主动板的一侧,所述碳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块适配的多个凹槽结构;所述滑块通过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所述弹性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件与多个所述滑块对应设置,且多个所述弹性部件之间独立设置。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滑块沿着所述受流靴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滑块均凸出所述碳滑板平面设置;多个所述滑块的高度设置一致。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驱动扭簧;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设置;所述驱动扭簧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驱动扭簧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支架卡合设置,另一端与所述主动板固定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支架限位部,所述支架限位部包括限位本体和限位作用部,所述支架限位部通过所述限位本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作用部与所述驱动扭簧的第一自由端适配设置;所述限位作用部为开口朝向所述底板的凹槽结构。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板平行设置于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侧;所述主动板与所述从动板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部件,所述第四连接部件沿着所述拉伸装置的横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一个时,所述第四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支架的第一安装部;当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多个时,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连接部件沿着所述从动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以承载连接所述从动板的顶部与所述主动板的底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凸起组件,所述弹性凸起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受流器处于与供电轨接触取电工作状态时所述主动板与所述从动板之间的距离;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一端与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凸起组件的高度;所述主动板与所述从动板可相对转动设置。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凹槽结构,所述弹性凸起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包括弹性支撑件、导向防护件、弹性元件和固定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所述导向防护件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外侧;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导向防护件外侧;所述固定件套设设置于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弹性支撑件远离所述承载底板的一端;所述旋转支撑部件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件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支撑件的上部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接触部和承载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方,并且所述接触部为斜面结构;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还设置有圆形承载部,所述圆形承载部的上方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包括驱动部件和旋转支撑部件,所述旋转支撑部件包括本体和凸出轴,所述凸出轴固定设置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件的一侧;所述驱动部件可转动地套设设置于所述凸出轴,并且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适配设置。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底板与所述从动板呈一设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到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从动板的中心到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一端的距离;所述连接件到所述承载底板远离所述支架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底板的中心到所述承载底板远离所述支架一端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可实现对受流器滑板所受压力的检测,以及在取电接触时通过设置的压力补充装置提供对受流器滑板的压力补充,为受流器的压力提供后备压力值,确保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该受流器包括受流靴、拉伸装置、承载底板和压力补充装置,所述压力补充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与所述拉伸装置之间,配置为提供受流器在与供电轨接触取电状态下的压力补充;所述受流靴与所述拉伸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偏振缓冲部件;所述受流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沿着所述受流靴横向轴线贯穿设置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通孔结构,所述偏振缓冲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周侧,配置为提供所述受流靴相对于所述拉伸装置的减震缓冲以及偏转限位;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主动板和从动板,所述从动板设置于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侧;所述主动板和所述从动板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所述主动板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板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n所述压力补充装置包括第一承载部件、旋转支撑部件和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所述旋转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可承载设置,所述旋转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底板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且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n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压力补充装置的上端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通过所述主动板为所述受流靴提供压力补充;在脱靶状态下,所述受流靴在所述主动板的动力装置驱动下远离供电轨移动,通过所述主动板带动所述从动板作压迫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的运动,实现所述旋转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件的错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该受流器包括受流靴、拉伸装置、承载底板和压力补充装置,所述压力补充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与所述拉伸装置之间,配置为提供受流器在与供电轨接触取电状态下的压力补充;所述受流靴与所述拉伸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偏振缓冲部件;所述受流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沿着所述受流靴横向轴线贯穿设置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通孔结构,所述偏振缓冲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周侧,配置为提供所述受流靴相对于所述拉伸装置的减震缓冲以及偏转限位;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主动板和从动板,所述从动板设置于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侧;所述主动板和所述从动板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所述主动板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板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压力补充装置包括第一承载部件、旋转支撑部件和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所述旋转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可承载设置,所述旋转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底板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板,且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
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压力补充装置的上端与所述从动板的底部抵触设置,通过所述主动板为所述受流靴提供压力补充;在脱靶状态下,所述受流靴在所述主动板的动力装置驱动下远离供电轨移动,通过所述主动板带动所述从动板作压迫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的运动,实现所述旋转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件的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流靴包括碳滑板、容纳所述碳滑板的滑板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板框架内部的多个滑块,所述碳滑板设置于所述滑板框架远离所述主动板的一侧,所述碳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块适配的多个凹槽结构;所述滑块通过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
所述弹性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件与多个所述滑块对应设置,且多个所述弹性部件之间独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滑块沿着所述受流靴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滑块均凸出所述碳滑板平面设置;
多个所述滑块的高度设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驱动扭簧;
所述主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从动板远离所述受流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设置;所述驱动扭簧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
所述驱动扭簧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支架卡合设置,另一端与所述主动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压力补充功能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支架限位部,所述支架限位部包括限位本体和限位作用部,所述支架限位部通过所述限位本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作用部与所述驱动扭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张骎武长虹朱正华李保国胡瑾何海洋贾楸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建空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