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26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滤膜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外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周与内筒体外周间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超滤膜膜丝,所述外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高效过滤,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滤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滤膜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超滤膜过滤技术,不能满足超滤膜和后置滤材的复合后的寿命需求,相同体积下超滤膜面积小,或者内置功能性滤材过滤表面积不够且过滤壁厚太厚,导致复合滤芯寿命不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滤膜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滤膜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外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周与内筒体外周间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超滤膜膜丝,所述外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本体一端的外筒体和内筒体间形成第二进水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本体另一端设置有导水盖,所述超滤膜膜丝一端与导水盖配合联接,所述导水盖的出水端与内筒体内周相联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超滤膜膜丝另一端向本体一端延伸后往导水盖反向折弯设置,所述超滤膜膜丝最靠近本体一端处设置有折弯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外周自第二进水口朝导水盖设置有多圈的第一进水口,所述导水盖到折弯部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导水盖到最靠近本体一端的第一进水口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口的直径是外筒体与内筒体间的距离的3-6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滤膜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同于现有过滤技术上下复合技术过滤效果差,过滤寿命短,通过环形嵌套复合方案,可以实现高效过滤,延长过滤寿命。同时其具有过滤面积大,充分利用腔体内的有效空间,延长滤芯寿命,并且这样的复合方式,超滤膜位于活性炭棒之前,水中的次氯酸钠可以对超滤膜杀菌,可以有效解决超滤膜长期不用发臭的行业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超滤膜组件,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包括内外设置的外筒体10和内筒体20,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内筒体和外筒体同轴设置,同时长度可以为一样,所述外筒体内周与内筒体外周间形成环形空腔101,该环形空腔可以视为一过滤工作的空腔,水在该环形空腔内被超滤膜膜丝进行过滤,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超滤膜膜丝30,所述外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位于本体一端的外筒体和内筒体间形成第二进水口103,参考说明书附图,本体的一端并未进行封口,这样就形成了第二进水口,本专利技术中环形空腔内的水可以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流入。较佳的,位于本体另一端设置有导水盖40,所述超滤膜膜丝一端与导水盖配合联接,所述导水盖的出水端与内筒体内周相联接,本专利技术中经过超滤膜膜丝过滤后的中流向导水盖,然后再从导水盖流到内筒体内周,实现了纯水的分离。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超滤膜膜丝另一端向本体一端延伸后往导水盖反向折弯设置,所述超滤膜膜丝最靠近本体一端处设置有折弯部31,也就是说,该超滤膜膜丝的一端是与导水盖固定连接的,另一端是活动的,当然,本专利技术中的环形空腔内设置有很多超滤膜膜丝。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外周自第二进水口朝导水盖设置有多圈的第一进水口,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图中绘制了沿外筒体轴线分布有7层第一进水口组,每组第一进水口组都沿外筒体轴线环形分布至少六个第一进水口,所述导水盖到折弯部的距离L1不大于所述导水盖到最靠近本体一端的第一进水口间的距离L2,这样可以使水流与超滤膜膜丝充分的进水过滤,实现效率高,同时不会使本体长度过长,达到充分利用。一使用中,在外筒体与导水盖配合连接处也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一进水口的直径R是外筒体与内筒体间的距离L的3-6倍,较佳的可以为4倍、5倍。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说:公开了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本超滤膜组件自内向外依次为中空圆柱状的内筒体、超滤膜膜丝、外筒体,内筒体和外筒体都可以采用塑料件制成,外筒体上打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进水口,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第一进水口设置有多圈,而且是沿外筒体的轴线层次分布;本专利技术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膜丝采用的振动灌胶方法与导水盖配合联接;水流从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流入环形空腔,经过超滤膜膜丝后流向导水盖,再从导水盖流到内筒体内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超滤膜膜丝的材料可以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同样的,本专利技术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超滤膜膜丝为中空状。本专利技术在一制造中,超滤膜膜丝的灌胶工艺为振动灌胶,实现方案如下:超滤膜膜丝的振动灌胶,采用电机连动传动杆的结构,实现超滤膜膜丝做上下往复运动,使胶液完全并且均匀渗透到超滤膜膜丝并与导水盖结合在一起,振动灌胶实现方式简单,工作效率高,可以有效避免离心灌胶导致的异形超滤膜膜丝没办法连续生产的问题,并且生产效率高。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滤膜组件,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外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周与内筒体外周间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超滤膜膜丝,所述外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滤膜组件,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外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周与内筒体外周间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超滤膜膜丝,所述外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本体一端的外筒体和内筒体间形成第二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超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本体另一端设置有导水盖,所述超滤膜膜丝一端与导水盖配合联接,所述导水盖的出水端与内筒体内周相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爽严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