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13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涉及饮料及饮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现将海藻酸钠与聚乙二醇20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得凝胶颗粒,然后,将凝胶颗粒与含有益生菌粉和辅料的混合液混合,通过冷冻干燥,将益生菌粉和辅料吸附于凝胶颗粒的孔隙结构中,制得改性凝胶颗粒,最后,将乳清蛋白分散液喷淋于改性凝胶颗粒,而后干燥,重复喷淋、干燥过程2~3次后,制得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且在酸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仍然具有较多的活菌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料及饮料加工
,具体是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饮料新品种层出不穷。然而各种饮料在外观、名称和口感上不断翻新的同时,质量却是良莠不齐。其中,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于5克的固体制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如豆晶粉、麦乳精,速溶咖啡、菊花晶等,分蛋白型固体饮料、普通型固体饮料和焙烤型固体饮料这三类。目前如公布号为CN104397172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活性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最佳接种比例1~100:1,同时还具有果汁、水以及其他的辅料,并且水在整个饮料中的重量份数达到了24.8~73.7份。又如公布号为CN10519206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活性乳酸菌饮料,采用的是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00:1,同时还具有果汁、水以及其他的辅料,并且水在整个饮料中的重量份数达到了24.8~73.7份。上述两篇专利技术专利的饮料是液体饮料,水的成分较多,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25-38℃下生长,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而双歧杆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液体饮料的水环境中,十分的复杂,伴随的水中分子运动的进行,水中原本含有的一些物质可能会使得嗜酸乳杆菌或者双歧杆菌异变,此时饮料就会发生变质,因此液体饮料的保存时间较短,生产后需尽快饮用,此时不利于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并且目前市售的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耐高温性能不佳,当温度高于80℃时有活性益生菌数量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10~30份益生菌粉,20~45份海藻酸钠,5~12份辅料,5~15份聚乙烯醇200和15~25份乳清蛋白。作为优化,所述益生菌粉由鼠李糖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组成,其中鼠李糖乳杆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35~60%,乳双歧杆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25%,嗜酸乳杆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15%。作为优化,所述辅料由低聚木糖和碳酸氢钠混合而成。作为优化,所述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5份益生菌粉,40份海藻酸钠,10份辅料,10份聚乙烯醇200和15份乳清蛋白。作为优化,所述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益生菌粉与生理盐水混合按质量比1:5~1:8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益生菌粉质量0.4~0.5倍的辅料,搅拌混合,得混合分散液;(2)将海藻酸钠与水混合按质量比1:20混合于烧瓶中,调节烧瓶内物料的pH至6~6.5后,向烧瓶中加入海藻酸钠质量0.25倍的聚乙二醇200和和海藻酸钠质量0.01~0.05倍的催化剂,搅拌反应后,过滤,得滤饼,将滤饼于温度为80℃的条件下恒温干燥至恒重,并粉碎,过100目筛,得凝胶颗粒;(3)将步骤(1)所得混合分散液与步骤(2)所得凝胶混合3:1~4:1混合,于频率为55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10min后,冷冻干燥,得改性凝胶颗粒;(4)将改性凝胶颗粒质量2~3倍的乳清蛋白分散液喷淋于步骤(3)所得改性凝胶颗粒表面,于温度为50~60℃的条件下干燥30min,重复喷淋、干燥过程3~5次后,得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坯料,将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坯料于温度为50℃的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小于5%,得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5)对步骤(4)所得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进行指标分析。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辅料为将低聚木糖和碳酸氢钠按质量比3:1~4:1混合,得辅料。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或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中任意一种。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乳清蛋白分散液为将乳清蛋白粉与水按质量比1:5~1:10混合,调节pH至7.5~8.5,并加入乳清蛋白粉质量0.5~1.5倍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乳清蛋白粉质量0.1~0.3倍的甘油,搅拌混合,得乳清蛋白粉分散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制备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时加入海藻酸钠凝胶,同时使用乳清蛋白粉对凝胶颗粒进行包覆。首先,凝胶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聚乙二醇作为交联剂,从而可防止凝胶颗粒在人体胃部因发生离子替换,使得凝胶颗粒产生过早分解的现象;其次,凝胶颗粒为多孔结构,在与含有益生菌粉和辅料的混合液混合后,可在冷冻干燥后,将辅料和益生菌粉吸附于凝胶颗粒内部,从而防止在冲泡过程中,因水温太高导致死亡现象的出现,并且,凝胶颗粒具有pH敏感特性,在人体胃部酸性的条件下,凝胶颗粒孔隙发生闭合,进而防止胃酸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再者,本专利技术最后使用乳清蛋白对改性凝胶颗粒进行包覆,在乳清蛋白分散液喷淋于改性凝胶表面后,由于改性凝胶的吸水特性,因此,当乳清蛋白分散液与改性凝胶颗粒接触时,乳清蛋白分散液中的水分会被改性凝胶颗粒所会被吸收,而乳清蛋白会覆盖于改性凝胶颗粒表面,从而形成乳清蛋白薄膜,进而隔绝凝胶内部与外部的接触,为益生菌粉的储存提供良好的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制作的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的各指标测试方法如下:耐热性测试:将各实施例所得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与对比例产品于温度为80℃的条件下处理30min后,按照公式(1)计算益生菌的耐热存活率。耐酸性测试:将各实施例所得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与对比例产品于pH为3的条件下处理1h后的活菌数量。实施例1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25份益生菌粉,40份海藻酸钠,10份辅料,10份聚乙烯醇200和15份乳清蛋白。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益生菌粉与生理盐水混合按质量比1:6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益生菌粉质量0.4倍的辅料,搅拌混合,得混合分散液;(2)将海藻酸钠与水混合按质量比1:20混合于烧瓶中,调节烧瓶内物料的pH至6后,向烧瓶中加入海藻酸钠质量0.25倍的聚乙二醇200和和海藻酸钠质量0.02倍的催化剂,搅拌反应后,过滤,得滤饼,将滤饼于温度为80℃的条件下恒温干燥至恒重,并粉碎,过100目筛,得凝胶颗粒;(3)将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10~30份益生菌粉,20~45份海藻酸钠,5~12份辅料,5~15份聚乙烯醇200和15~25份乳清蛋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10~30份益生菌粉,20~45份海藻酸钠,5~12份辅料,5~15份聚乙烯醇200和15~25份乳清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粉由鼠李糖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组成,其中鼠李糖乳杆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35~60%,乳双歧杆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25%,嗜酸乳杆菌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15%,混合后益生菌总活菌数约为1.0×1010~4.0×1010CF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由低聚木糖和碳酸氢钠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5份益生菌粉,40份海藻酸钠,10份辅料,10份聚乙烯醇200和15份乳清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益生菌粉与生理盐水混合按质量比1:5~1:8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益生菌粉质量0.4~0.5倍的辅料,搅拌混合,得混合分散液;
(2)将海藻酸钠与水混合按质量比1:20混合于烧瓶中,调节烧瓶内物料的pH至6~6.5后,向烧瓶中加入海藻酸钠质量0.25倍的聚乙二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楠覃扬
申请(专利权)人:新食代布丁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