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智能提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212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它包括提香箱体,在提香箱体上设有罩体,提香箱体的热风腔与进风装置连接,在罩体上还设有排风口,在排风口的位置设有气体匀混腔,在气体匀混腔的内壁设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通过在排风口附近设置的气体传感器,配合湿度传感器,能够提高提香工序的控制精度。降低对操作人员工作经验的依赖。提高成品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智能提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茶叶生产多在提香机或提香烘焙机上进行,提香机通常具有封闭的空腔,并内设有加热装置,并通过空气排出提香过程中的水分。现有的加热方式有热风加热和内部加热等方式,其中热风加热具有提香速度快、加热均匀的优势,内部加热具有提香效果好,成茶品质较高的优势。茶叶香气是茶叶的重要品质特征,茶叶的提香工艺是茶叶良好香气形成的关键步骤。目前提香工序的控制,多是通过操作人员的经验加以控制,成品质量难以保证,例如要确保茶叶含水率在5%,是依靠操作人员的手感加以控制。而受到不同茶叶品种、鲜叶嫩度和香型的不同,实现自动控制难度非常大。现有的茶叶生产是采用的断续式生产方式,设备类似烤箱,一个批次的生产方式导致批量化生产效率较低。现有的茶叶加工采用机械化生产之后,很难保留传统工艺的风味。中国专利文献CN201479841U记载了一种连续化作业茶叶提香机,采用了滚筒的方案。但是该方案会增加碎茶率,而且由于滚筒的结构原因,能耗较高。中国专利文献CN106359685A中记载了一种绿茶提香加工工艺,采用了微波加热方式,进行提香,但是该方案是利用水分子的共振实现加热,对部分香型具有一定破坏效果,使得最终的茶叶成品香型不够饱满,茶叶不耐泡,整体品质下降。中国专利文献CN104904894A记载了一种茶叶提香机及茶叶智能化控制提香模式,采用了PLC+PID控制方案,对提香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方案的控制精度难以确保,这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含水率与空气中的空气湿度的相关性不足,受茶叶原有含水率、茶叶品质和鲜叶嫩度的不同,茶叶中的含水率与空气中的空气湿度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难以用来指导提到提香工艺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能够实现提香工序的自动化生产,优选的方案中,采用流化床的生产工艺,能够方便的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能够尽量模拟传统工艺的加工风味,提高茶叶成品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包括提香箱体,在提香箱体上设有罩体,提香箱体的热风腔与进风装置连接,在罩体上还设有排风口,在排风口的位置设有气体匀混腔,在气体匀混腔的内壁设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优选的方案中,排风口设有排风管,气体匀混腔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排风管连接,气体匀混腔的横截面大于排风管的横截面。优选的方案中,在罩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卸料滑道,提香箱体通过多个弹性元件支承在底座上,在提香箱体底部或两侧设有振动装置。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振动装置的结构为,振动电机至少为两个,振动电机通过振动架与提香箱体连接,振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偏心块连接;两个偏心块相互靠近,以通过调节两个偏心块的相位控制茶叶的行进距离。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振动装置的结构为,振动电机至少为两个,振动电机通过振动架与提香箱体连接,振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偏心块连接;其中一个振动电机倾斜安装,以使该振动电机启动后,茶叶从提香箱体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罩体靠近底部的位置为柔性结构,罩体通过柔性结构与提香箱体连接,以使罩体不会随着提香箱体的振动而振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风装置的结构为,风机与热风装置连接,热风装置与提香箱体的热风腔连接,在提香箱体的顶壁设有多个热风孔,热风从热风孔排出;所述的热风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进风口设有滤网,筒体的外壁设有保温层,筒体内设有加热体,加热体与多个导热片连接;所述的加热体包括加热膜、陶瓷加热片、电阻丝加热器和石英管远红外加热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方案中,在罩体内还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位于罩体顶部的顶架上,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电阻丝加热器、石英管远红外加热器和微波加热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炒香装置,炒香装置包括一个燃烧室,燃烧室通过管路与罩体连接。优选的方案中,在罩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卸料滑道,所述的卸料滑道采用可升降的结构,当卸料滑道升起时,卸料滑道的挡边构成提香箱体的边沿,以阻挡茶叶通过;当卸料滑道降下时,茶叶可以通过并卸料。茶叶在提香工序中产生的香气亦称“挥发性香气组分(VFC)”。茶叶中由嗅觉感知到的有香味的物质的总称。依化学成分可分为:非萜烯醇类低沸点组分(VFCI),包括1-戊烯-3醇、顺-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醇以及反,反-2,4-庚二烯醛等;萜烯醇类高沸点组分(VFCⅡ),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橙花叔醇、顺茉莉酮、雪松醇、吲哚等。依香气类型分为:有嫩叶清爽清香型的顺-3-己烯-l-醇及其酯类;铃兰系清淡花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顿瑰、蔷薇系温和花香型的香叶醇,2-苯乙醇;茉莉、栀子花系甜而浓厚花香型的β-紫罗酮及其他紫罗酮系化合物,顺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栗实、干果类香型的茉莉内酯及其他内酯类、茶螺酮;禾香型的雪松醇、4-乙烯基苯酚、愈创木酚系化合物;倍半萜烯类;加热香型的吡嗪类、吡咯类、呋喃类等等。香气化合物的种类与数量因茶的产地、品种、施肥量、制茶方式而异。其中品种和制茶方式有决定性的影响,如阿萨姆种茶叶与中国中、小叶种茶香型差异非常明显。前者芳樟醇化合物的含量高,而后者香叶醇含量高。不同的制茶方式产生不同的香气成分,如煎茶由于采取蒸青工艺,其中的含硫香气成分(如二甲硫等)含量较高,而龙井茶中芳樟醇、香叶醇、2-苯乙醇等花香型成分及吡嗪类、吡咯类焦香型成分较高。乌龙茶则由于其特殊的制茶方式决定了其香气成分中橙花叔醇、茉莉内酯、茉莉酮酸甲酯、吲哚等花香型成分含量较高的特性。此外,尚有诸多因素影响着茶叶的香气组分。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含水率接近目标的时候,某些香气更为浓郁,以五峰采花绿茶为例,当提香工序中的含水率接近目标值,茶香中的栗实、干果类香型的茉莉内酯及其他内酯类、茶螺酮等芳香组分的含量增加。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在提香机中设置气味传感器以辅助控制提香工序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通过在排风口附近设置的气体传感器,配合湿度传感器,能够提高提香工序的控制精度。降低对操作人员工作经验的依赖。提高成品茶的品质。采用振动流化床的结构,能够提高提香工序的连续性,减少人工参与,尤其是能够减少在上料、生产和卸料过程中的产生的碎茶,提高生产效率。设置的多种加热方式的组合,在提高提香加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增加成品茶的品质。尤其是能够较好的模拟传统工艺的风味。设置的靠近底部的柔性罩体,能够使罩体不用跟随振动,从而降低整体能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热风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余热回收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气体匀混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卸料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包括提香箱体(7),在提香箱体(7)上设有罩体(2),提香箱体(7)的热风腔(73)与进风装置连接,在罩体(2)上还设有排风口(14),其特征是:在排风口(14)的位置设有气体匀混腔(9),在气体匀混腔(9)的内壁设有传感器(12),所述的传感器(12)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包括提香箱体(7),在提香箱体(7)上设有罩体(2),提香箱体(7)的热风腔(73)与进风装置连接,在罩体(2)上还设有排风口(14),其特征是:在排风口(14)的位置设有气体匀混腔(9),在气体匀混腔(9)的内壁设有传感器(12),所述的传感器(12)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其特征是:排风口(14)设有排风管,气体匀混腔(9)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排风管连接,气体匀混腔(9)的横截面大于排风管的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其特征是:在罩体(2)的一端设有进料口(3),另一端设有卸料滑道(19),提香箱体(7)通过多个弹性元件(16)支承在底座(15)上,在提香箱体(7)底部或两侧设有振动装置(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振动装置(8)的结构为,振动电机(83)至少为两个,振动电机(83)通过振动架(81)与提香箱体(7)连接,振动电机(83)的输出轴与偏心块(82)连接;
两个偏心块(82)相互靠近,以通过调节两个偏心块(82)的相位控制茶叶的行进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智能提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振动装置(8)的结构为,振动电机(83)至少为两个,振动电机(83)通过振动架(81)与提香箱体(7)连接,振动电机(83)的输出轴与偏心块(82)连接;
其中一个振动电机(83)倾斜安装,以使该振动电机(83)启动后,茶叶从提香箱体(7)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驰肖静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