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00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上之设置有排泥口,第一活动板一侧与壳体铰接,壳体侧壁设置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一侧与壳体铰接,壳体内部设置污泥容纳腔,污泥容纳腔内设置有污泥容纳箱,壳体顶部安装有污泥泵,污泥泵输出端连接有排泥管,排泥管穿过排泥口伸入污泥容纳箱内,污泥泵输入端连接有取泥管,取泥管末端连接有传输软管,传输软管与取泥管可拆卸连接,传输软管末端连接有取泥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河道清理设备对于边坡较干燥的淤泥去除效果较差,需要人工对进行干燥淤泥的挖除,清淤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清理
,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河道长期的使用,河道内的淤泥堆积在河床上,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河床底部上升,河道容水量降低;河道淤积已经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需要经常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工程。然而,传统的河道清理设备仅仅是通过污泥泵传输淤泥,对于边坡较干燥的淤泥去除效果较差,需要人工对进行干燥淤泥的挖除,清淤效率低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于干燥的淤泥去除效果嘉、工作效率高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上之设置有排泥口,所述第一活动板一侧与壳体铰接,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一侧与壳体铰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污泥容纳腔,所述污泥容纳腔内设置有污泥容纳箱,所述壳体顶部安装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输出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穿过排泥口伸入污泥容纳箱内,所述污泥泵输入端连接有取泥管,所述取泥管末端连接有传输软管,所述传输软管与取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软管末端连接有取泥装置所述取泥装置包括挡泥板、取泥头和取泥套,所述取泥套套装在取泥头外侧,所述取泥套内壁与取泥头外壁围成工作腔,所述取泥头与传输软管连通。所述工作腔上设置有取泥钻头,所述取泥钻头的数量为4个,所述取泥钻头沿工作腔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取泥钻头包括第一取泥钻头和第二取泥钻头,所述第一取泥钻头一侧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取泥钻头包括钻杆,所述钻杆上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钻杆焊接,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搅泥柱,所述搅泥柱与旋转杆螺栓连接。所述钻杆一侧连接有电机。所述旋转杆长度小于工作腔的宽度。所述电机与挡泥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取泥钻头,使干燥的淤泥可以被轻易粉碎,后通过传输软管与取泥管将污泥排入污泥容纳箱内,实现对边坡较干燥的淤泥的去除,提高了淤泥清理的效率;通过设置传输软管,可以随意将传输软管弯折,使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可以清理河道上不同位置的淤泥,加大了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设置污泥容纳箱可以暂时储存淤泥,缩短了排泥管的长度,防止排泥管过长导致排泥管堵塞,影响清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取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第一取泥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第二取泥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污泥泵,3-排泥管,4-第一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6-污泥容纳箱,7-排泥口,8-取泥管,9-传输软管,10-挡泥板,11-取泥头,12-取泥套,13-工作腔,14-第一取泥钻头,15-钻杆,16-旋转杆,17-搅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4所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4,第一活动板4上之设置有排泥口7,第一活动板4一侧与壳体1铰接,壳体1侧壁设置有第二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5一侧与壳体1铰接,壳体1内部设置污泥容纳腔,污泥容纳腔内设置有污泥容纳箱6,壳体1顶部安装有污泥泵2,污泥泵2输出端连接有排泥管3,排泥管3穿过排泥口7伸入污泥容纳箱6内,污泥泵2输入端连接有取泥管8,取泥管8末端连接有传输软管9,传输软管9与取泥管8可拆卸连接,传输软管9末端连接有取泥装置。第一活动板4的设置,方便污泥容纳箱6从壳体1上方取出,第二活动板5的设置,方便污泥容纳箱6从壳体1一侧取出,污泥容纳箱6的设置用于暂存淤泥。传输软管9的设置,方便将调解取泥装置与河道之间的角度,从而使河道内不同位置的淤泥均可以进行清理;传输软管9与取泥管8可拆卸连接,便于传输软管9的维修保养及更换,增加了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使用寿命。取泥装置包括挡泥板10、取泥头11和取泥套12,取泥套12套装在取泥头11外侧,取泥套12内壁与取泥头11外壁围成工作腔13,取泥头11与传输软管9连通。工作腔13上设置有取泥钻头,取泥钻头的数量为4个,取泥钻头沿工作腔13周向均匀分布。取泥钻头包括第一取泥钻头14和第二取泥钻头,第一取泥钻头14一侧连接有电机。第二取泥钻头包括钻杆15,钻杆15上设置有旋转杆16,旋转杆16与钻杆15焊接,旋转杆16上设置有搅泥柱17,搅泥柱17与旋转杆16螺栓连接。钻杆15一侧连接有电机。旋转杆16长度小于工作腔13的宽度。电机与挡泥板10固定连接。挡泥板10的设置用于阻挡淤泥及固定电机。第一取泥钻头14远离电机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电机一端的直径,可以将第一取泥钻头14更加容易插入淤泥中,对干燥的淤泥进行破碎、去除。使用过程:将壳体1运输到需要清理的河道内,通过调节传输软管9的角度,实现对淤泥进行清理,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第一取泥钻头14和第二取泥钻头转动,第一取泥钻头14将干燥的淤泥进行初级破碎,第二取泥钻头上的钻杆15带动旋转杆16转动,旋转杆16上的搅泥柱17随着旋转杆16共同转动,实现对淤泥进行进一步破碎,破碎的淤泥通过取泥头11依次进入到传输软管9和取泥管8中,通过污泥泵2将淤泥抽取到排泥管3中,淤泥最终被存放在污泥容纳箱6内进行暂存。当污泥容纳箱6内已经盛满淤泥后,可以通过开启第一活动板4上将污泥容纳箱6从壳体1的上方取出,也可以通过开启第二活动板5上将污泥容纳箱6从壳体1的一侧取出。当污泥容纳箱6需要从壳体1上方取出时,需要将排泥管3与污泥泵2输出端分离,方可将第一活动板4开启。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4),所述第一活动板(4)上之设置有排泥口(7),所述第一活动板(4)一侧与壳体(1)铰接,所述壳体(1)侧壁设置有第二活动板(5),所述第二活动板(5)一侧与壳体铰接,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污泥容纳腔,所述污泥容纳腔内设置有污泥容纳箱(6),所述壳体(1)顶部安装有污泥泵(2),所述污泥泵(2)输出端连接有排泥管(3),所述排泥管(3)穿过排泥口(7)伸入污泥容纳箱(6)内,所述污泥泵(2)输入端连接有取泥管(8),所述取泥管(8)末端连接有传输软管(9),所述传输软管(9)与取泥管(8)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软管(9)末端连接有取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4),所述第一活动板(4)上之设置有排泥口(7),所述第一活动板(4)一侧与壳体(1)铰接,所述壳体(1)侧壁设置有第二活动板(5),所述第二活动板(5)一侧与壳体铰接,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污泥容纳腔,所述污泥容纳腔内设置有污泥容纳箱(6),所述壳体(1)顶部安装有污泥泵(2),所述污泥泵(2)输出端连接有排泥管(3),所述排泥管(3)穿过排泥口(7)伸入污泥容纳箱(6)内,所述污泥泵(2)输入端连接有取泥管(8),所述取泥管(8)末端连接有传输软管(9),所述传输软管(9)与取泥管(8)可拆卸连接,所述传输软管(9)末端连接有取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泥装置包括挡泥板(10)、取泥头(11)和取泥套(12),所述取泥套(12)套装在取泥头(11)外侧,所述取泥套(12)内壁与取泥头(11)外壁围成工作腔(13),所述取泥头(11)与传输软管(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好臣李鸿亮齐世杰徐文超刘家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成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