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99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包括基础台、支撑脚和固定立柱,所述基础台的高度高于地面,且在所述基础台顶端面设置有铁塔本体,而铁塔本体的底端分别矩形阵列设置有四组支撑脚,四组所述支撑脚均向心倾斜设置,在所述基础台顶端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固定立柱,且该固定立柱位于四组支撑脚之间,所述固定立柱周侧中间位置环形阵列有四组连接架,而每组连接架又至少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弧形耳板和两组弧形耳板之间的固定轴,且弧形耳板与固定立柱周侧固定焊接,任意一组所述连接架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轴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该铁塔承台基础结构,便于支撑脚的固定,提高稳定性,防止铁塔本体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
本技术属于铁塔
,具体涉及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等钢构件组成,并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铁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铁塔外形来分,可以分为自立式塔、拉线式塔、杆式塔;按其安装位置来分,可以分为地面塔和屋面塔;按钢材结构类型来分,可以分为角钢塔和钢管塔。目前的铁塔底端支撑脚较多采用加固板与地面进行安装,但是这种方式连接稳固性较差,缺少支撑结构,遇到狂风等恶劣天气时,容易发生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包括基础台、支撑脚和固定立柱,所述基础台的高度高于地面,且在所述基础台顶端面设置有铁塔本体;而铁塔本体的底端分别矩形阵列设置有四组支撑脚,四组所述支撑脚均向心倾斜设置,在所述基础台顶端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固定立柱,且该固定立柱位于四组支撑脚之间;所述固定立柱周侧中间位置环形阵列有四组连接架,而每组连接架又至少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弧形耳板和两组弧形耳板之间的固定轴,且弧形耳板与固定立柱周侧固定焊接,任意一组所述连接架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轴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均与支撑脚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支撑脚呈三角形排列。优选的,四组所述支撑脚外壁且位于基础台顶端面均纵向焊接有倒L支撑板,而所述倒L支撑板朝向支撑脚的一侧面倾斜焊接有连接板,在该连接板一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通过螺栓与支撑脚螺纹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固定立柱底端面焊接有第一底座,而所述第一底座顶端面且位于固定立柱周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四组肋板,且该肋板与固定立柱固定焊接。优选的,四组所述支撑脚底端面固定焊接有第二底座,而所述基础台内部设置有混凝土层,四组所述第二底座顶端面分别朝向混凝土层纵向设置有锚杆。优选的,四组所述倒L支撑板内壁拐角均焊接有加强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铁塔承台基础结构,通过设置支撑脚、固定立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固定立柱的连接架连接,而另一端与支撑脚安装,使得支撑脚、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形成三角固定结构,与传统技术相比,增加了固定结构,便于支撑脚的固定,提高稳定性,防止铁塔本体倾斜;通过设置倒L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增加倒L支撑板与支撑脚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受力面积;该铁塔承台基础结构,便于支撑脚的固定,提高稳定性,防止铁塔本体倾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支撑脚安装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架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倒L支撑板结构图。图中:1基础台、2支撑脚、3固定立柱、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连接架、7第一底座、8肋板、9混凝土层、10锚杆、11第二底座、12倒L支撑板、13加强板、14连接板、1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包括基础台1、支撑脚2和固定立柱3,所述基础台1的高度高于地面,且在所述基础台1顶端面设置有铁塔本体;而铁塔本体的底端分别矩形阵列设置有四组支撑脚2,四组所述支撑脚2均向心倾斜设置,在所述基础台1顶端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固定立柱3,且该固定立柱3位于四组支撑脚2之间,铁塔本体与四组支撑脚2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立柱3周侧中间位置环形阵列有四组连接架6,而每组连接架6又至少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弧形耳板和两组弧形耳板之间的固定轴,且弧形耳板与固定立柱3周侧固定焊接,任意一组所述连接架6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轴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另一端均与支撑脚2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支撑脚2呈三角形排列,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分别与固定立柱3的连接架6连接,而另一端与支撑脚2安装,使得支撑脚2、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形成三角固定结构。具体的,四组所述支撑脚2外壁且位于基础台1顶端面均纵向焊接有倒L支撑板12,而所述倒L支撑板12朝向支撑脚2的一侧面倾斜焊接有连接板14,在该连接板14一侧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壁通过螺栓与支撑脚2螺纹固定安装,连接板14增加倒L支撑板12与支撑脚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受力面积。具体的,所述固定立柱3底端面焊接有第一底座7,而所述第一底座7顶端面且位于固定立柱3周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四组肋板8,且该肋板8与固定立柱3固定焊接,四组肋板8对固定立柱3进行固定支撑。具体的,四组所述支撑脚2底端面固定焊接有第二底座11,而所述基础台1内部设置有混凝土层9,四组所述第二底座11顶端面分别朝向混凝土层9纵向设置有锚杆10,锚杆10延伸至混凝土层9内,增加第二底座11和支撑脚2的稳固性。具体的,四组所述倒L支撑板12内壁拐角均焊接有加强板13,加强板13对倒L支撑板12进行防护支撑,防止断裂。使用方法,该铁塔承台基础结构,使用时,将基础台1内部灌入混凝土层9,将铁塔本体的四组支撑脚2与第二底座11焊接,而第二底座11通过螺栓和锚杆10延伸至混凝土层9内,以此加固支撑脚2的稳固,第一底座7通过螺栓与混凝土层9连接,四组肋板8对固定立柱3进行固定支撑,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分别与固定立柱3的连接架6连接,而另一端与支撑脚2安装,使得支撑脚2、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形成三角固定结构,连接板14增加倒L支撑板12与支撑脚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受力面积。该铁塔承台基础结构,便于支撑脚的固定,提高稳定性,防止铁塔本体倾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包括基础台(1)、支撑脚(2)和固定立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台(1)的高度高于地面,且在所述基础台(1)顶端面设置有铁塔本体;/n而铁塔本体的底端分别矩形阵列设置有四组支撑脚(2),四组所述支撑脚(2)均向心倾斜设置,在所述基础台(1)顶端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固定立柱(3),且该固定立柱(3)位于四组支撑脚(2)之间;/n所述固定立柱(3)周侧中间位置环形阵列有四组连接架(6),而每组连接架(6)又至少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弧形耳板和两组弧形耳板之间的固定轴,且弧形耳板与固定立柱(3)周侧固定焊接,任意一组所述连接架(6)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轴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另一端均与支撑脚(2)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支撑脚(2)呈三角形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包括基础台(1)、支撑脚(2)和固定立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台(1)的高度高于地面,且在所述基础台(1)顶端面设置有铁塔本体;
而铁塔本体的底端分别矩形阵列设置有四组支撑脚(2),四组所述支撑脚(2)均向心倾斜设置,在所述基础台(1)顶端面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固定立柱(3),且该固定立柱(3)位于四组支撑脚(2)之间;
所述固定立柱(3)周侧中间位置环形阵列有四组连接架(6),而每组连接架(6)又至少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弧形耳板和两组弧形耳板之间的固定轴,且弧形耳板与固定立柱(3)周侧固定焊接,任意一组所述连接架(6)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轴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另一端均与支撑脚(2)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支撑脚(2)呈三角形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塔承台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支撑脚(2)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峰郑家乐赵鹏辉黄炜炜程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