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58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包括外壳、进料机构、分流管和排气组件;外壳:所述外壳为上下端面均设有敞口的半封闭壳体,外壳的下端敞口处设有出料管;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有四个,每个进料机构均包括混流管、鼓风机和料斗,四个混流管等角度贯穿外壳的侧壁,混流管的外侧端口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混流管的中部设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混流管内;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固定在外壳上端的敞口内,本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出料管与运输罐相连,干混砂浆通过四个混流管进入,配合导流板形成螺旋下沉的混合流体,干混砂浆下沉进入运输罐,粉尘和气流上升,通过滤网对粉尘进行过滤,避免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干混砂浆是将各种原料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的即用型砂浆。兑水便可以使用,一般在工地上都是采用储存罐封装,为储存罐补充干混砂浆时采用运输车运输,然后将运输车的运输罐与储存罐通过输料管连接,通过空气压缩机将高压气流吹入运输车的运输罐内,然后气流携带砂浆从输料管进入储存罐内。因为采用了气流运输,因此需要对储存罐进行放气,但是放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砂浆粉尘,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过滤器,一般采用的就是布袋过滤。但是布袋过滤缺点就是过滤的过程中粉尘越积越多,无法及时排出,影响过滤的效果和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能够对砂浆粉尘进行过滤和回收,避免对空气的污染,并释放气体,方便后续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包括外壳、进料机构、分流管和排气组件;外壳:所述外壳为上下端面均设有敞口的半封闭壳体,外壳的下端敞口处设有出料管;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有四个,每个进料机构均包括混流管、鼓风机和料斗,四个混流管等角度贯穿外壳的侧壁,混流管的外侧端口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混流管的中部设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混流管内;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固定在外壳上端的敞口内,分流管的上端设有顶罩,所述顶罩的底面边缘分布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口处在分流管的内侧,所述顶罩的底面中心设有回料管;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滤网、引风机和面罩,所述滤网通过螺栓安装在顶罩的内腔中部,面罩以螺栓的方式安装在顶罩的上端,面罩的下表面安装有引风机;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外壳上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鼓风机和引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混流管在外壳的侧面水平倾斜安装,且混流管的轴线与分流管的外壁相切,倾斜分布的混流管有利于干混砂浆的螺旋环绕,便于沉降和分离。进一步的,所述顶罩的底部为漏斗形,回料管的上端与顶罩的中心孔连接,且回料管的下端延伸至出料管内,漏斗形的顶罩方便粉尘汇聚并下落至回料管,并通过回料管进行回收。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顶罩的上端内侧面,且固定环与滤网的底面接触,固定环对排气组件进行支撑,提高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分流管的下端外侧面径向分布,且与混流管的内侧端口处在同一高度,导流板有利于干混砂浆流的螺旋分布和沉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具有以下好处:1:出料管与运输罐相连,干混砂浆通过四个混流管进入,配合导流板形成螺旋下沉的混合流体,干混砂浆下沉进入运输罐,粉尘和气流上升,通过滤网对粉尘进行过滤,避免粉尘对环境的污染;2:气流通过滤网排放至顶罩的外侧,粉尘被滤网阻隔在内侧,最后经过回料管进入到运输罐内,实现回收利用;3:相对于其他过滤器,不需要进行频繁的拆卸清理,可以连续进行加工和生产,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01出料管、2进料机构、201混流管、202鼓风机、203料斗、3分流管、301导流板、4顶罩、5固定环、6排气组件、601滤网、602引风机、603面罩、7溢流管、8回料管、9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包括外壳1、进料机构2、分流管3和排气组件6;外壳1:外壳1为上下端面均设有敞口的半封闭壳体,外壳1的下端敞口处设有出料管101;进料机构2:进料机构2有四个,每个进料机构2均包括混流管201、鼓风机202和料斗203,四个混流管201等角度贯穿外壳1的侧壁,混流管201的外侧端口与鼓风机202的出风口相连,混流管201的中部设有料斗203,料斗203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混流管201内;分流管3:分流管3固定在外壳1上端的敞口内,分流管3的上端设有顶罩4,顶罩4的底面边缘分布有溢流管7,溢流管7的下端口处在分流管3的内侧,顶罩4的底面中心设有回料管8,混流管201在外壳1的侧面水平倾斜安装,且混流管201的轴线与分流管3的外壁相切;还包括导流板301,导流板301沿分流管3的下端外侧面径向分布,且与混流管201的内侧端口处在同一高度;顶罩4的底部为漏斗形,回料管8的上端与顶罩4的中心孔连接,且回料管8的下端延伸至出料管101内;排气组件6:排气组件6包括滤网601、引风机602和面罩603,滤网601通过螺栓安装在顶罩4的内腔中部,面罩603以螺栓的方式安装在顶罩4的上端,面罩603的下表面安装有引风机602,还包括固定环5,固定环5固定在顶罩4的上端内侧面,且固定环5与滤网601的底面接触,气流通过滤网601排放至顶罩4的外侧,粉尘被滤网601阻隔在内侧,最后经过回料管8进入到运输罐内,实现回收利用;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9,控制开关9安装在外壳1上表面的边缘位置,控制开关9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9的输出端分别与鼓风机202和引风机602的输入端电连接。出料管101与运输罐相连,干混砂浆通过四个混流管201进入,配合导流板301形成螺旋下沉的混合流体,干混砂浆下沉进入运输罐,粉尘和气流上升,通过滤网601对粉尘进行过滤,避免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相对于其他过滤器,不需要进行频繁的拆卸清理,可以连续进行加工和生产,提高效率。在使用时:首先将出料管101的下端与运输车的运输罐进行连接,打开控制开关9对鼓风机202和引风机602进行供电,将干混砂浆置于料斗203内,鼓风机202产生的气流经过混流管201进入到外壳1内腔,气流经过料斗203下侧的倾斜接口处产生负压,干混砂浆随气流进入到外壳1内,干混砂浆通过四个混流管201进入,配合导流板301形成螺旋下沉的混合流体,干混砂浆下沉进入运输罐,在引风机602的作用下,粉尘和气流上升,经过分流管3和溢流管7进入到顶罩4内,经过滤网601的过滤后,气流经过面罩603的网孔排放至顶罩4的外侧,泄压后的粉尘下落,经过顶罩4的漏斗形底部汇聚至回料管8内,最后粉尘经过回料管8进入到运输罐中,在除尘的过程中完成灌装。值得注意的是,鼓风机202和引风机602采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并不在此进行创新,控制开关9上设有与鼓风机202和引风机602分别对应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料机构(2)、分流管(3)和排气组件(6);/n外壳(1):所述外壳(1)为上下端面均设有敞口的半封闭壳体,外壳(1)的下端敞口处设有出料管(101);/n进料机构(2):所述进料机构(2)有四个,每个进料机构(2)均包括混流管(201)、鼓风机(202)和料斗(203),四个混流管(201)等角度贯穿外壳(1)的侧壁,混流管(201)的外侧端口与鼓风机(202)的出风口相连,混流管(201)的中部设有料斗(203),所述料斗(203)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混流管(201)内;/n分流管(3):所述分流管(3)固定在外壳(1)上端的敞口内,分流管(3)的上端设有顶罩(4),所述顶罩(4)的底面边缘分布有溢流管(7),所述溢流管(7)的下端口处在分流管(3)的内侧,所述顶罩(4)的底面中心设有回料管(8);/n排气组件(6):所述排气组件(6)包括滤网(601)、引风机(602)和面罩(603),所述滤网(601)通过螺栓安装在顶罩(4)的内腔中部,面罩(603)以螺栓的方式安装在顶罩(4)的上端,面罩(603)的下表面安装有引风机(602);/n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9),所述控制开关(9)安装在外壳(1)上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控制开关(9)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9)的输出端分别与鼓风机(202)和引风机(602)的输入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混砂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料机构(2)、分流管(3)和排气组件(6);
外壳(1):所述外壳(1)为上下端面均设有敞口的半封闭壳体,外壳(1)的下端敞口处设有出料管(101);
进料机构(2):所述进料机构(2)有四个,每个进料机构(2)均包括混流管(201)、鼓风机(202)和料斗(203),四个混流管(201)等角度贯穿外壳(1)的侧壁,混流管(201)的外侧端口与鼓风机(202)的出风口相连,混流管(201)的中部设有料斗(203),所述料斗(203)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混流管(201)内;
分流管(3):所述分流管(3)固定在外壳(1)上端的敞口内,分流管(3)的上端设有顶罩(4),所述顶罩(4)的底面边缘分布有溢流管(7),所述溢流管(7)的下端口处在分流管(3)的内侧,所述顶罩(4)的底面中心设有回料管(8);
排气组件(6):所述排气组件(6)包括滤网(601)、引风机(602)和面罩(603),所述滤网(601)通过螺栓安装在顶罩(4)的内腔中部,面罩(603)以螺栓的方式安装在顶罩(4)的上端,面罩(603)的下表面安装有引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市朗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