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57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包括平台框架、连接杆、滑轮组件、控制杆、牵引钢绳和固定销;平台框架包括底框架,底框架的顶面分布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第四支撑框架和第五支撑框架;各台阶踏板的底面左侧中部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控制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框架的左侧中部;牵引钢绳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左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与控制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方便地进行台阶和斜面的切换,实现一物多用;通过在斜面工作条件下可推、拉、滑物品到高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力负担;拓宽了助运机的应用范围,该设计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加工简单、成本低、能降低存放设备所需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搬运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
技术介绍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场所需要用到台阶装置或者斜面搬运装置,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装卸货台阶装置和斜面助运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实现斜面和台阶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应用范围较小,设备所占储存空间大,且一般的可移动阶梯和可移动斜面只能平地工作,在户外凹凸的地形就发挥不了作用,工作地点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采用高度可调支撑杆,用于调整工作台的平衡,以便适应复杂地形作业;实现了可移动、台阶装置和斜面装置切换、适用于复杂地面等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产品操作简便,加工简单,使用生产成本低,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框架、连接杆、滑轮组件、控制杆、牵引钢绳和固定销;所述平台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面从左往右依次均匀分布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第四支撑框架和第五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杆,且第一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立杆,且第二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立杆,且第三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四立杆,且第四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五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五立杆,且第五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高度相同,且两第一立杆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上端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固定踏板,两第三立杆间、两第四立杆间、两第五立杆间以及底框架的顶面右侧均转动连接有台阶踏板,两第二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三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四立杆的上段内侧以及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内侧均设有用于支撑台阶踏板的支撑台阶,所述台阶踏板可水平支撑在相对应的支撑台阶上;所述连接杆从左往右向下倾斜设置在台阶踏板的下方,且各台阶踏板的底面左侧中部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踏板底面的左右两侧中部以及横杆中部的定滑轮;所述控制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框架的左侧中部;所述牵引钢绳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左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与控制杆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框架的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对称设有与固定销相适配的销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杆与第三立杆间的高度差、第三立杆与第四立杆间的高度差、第四立杆与第五立杆间的高度差以及第五立杆与底框架件的高度差均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框架的底部均布有四个转向轮。进一步的,所述牵引钢绳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左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踏板底面右侧中部、固定踏板底面左侧中部以及横杆中部的定滑轮后与控制杆的上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方便地进行台阶和斜面的切换,实现一物多用;通过在斜面工作条件下可推、拉、滑物品到高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力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四条支撑杆的设计可以让多功能助运机能够适应凹凸不平的工作环境,拓宽了助运机的应用范围,该设计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加工简单、成本低、能降低存放设备所需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成台阶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成台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成斜面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成斜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中控制杆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中踏板和连接杆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中支撑杆收起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中支撑杆支撑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平台框架,2-台阶踏板,3-连接杆,4-牵引钢绳,5-滑轮组件,6-控制杆,7-固定销,8-支撑杆,9-转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所示,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包括平台框架1、连接杆3、滑轮组件5、控制杆6、牵引钢绳4和固定销7;平台框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架,底框架的顶面从左往右依次均匀分布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第四支撑框架和第五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杆,且第一立杆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立杆,且第二立杆竖直设置,第三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立杆,且第三立杆竖直设置,第四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四立杆,且第四立杆竖直设置,第五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五立杆,且第五立杆竖直设置,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高度相同,且两第一立杆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杆固定,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上端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固定踏板,两第三立杆间、两第四立杆间、两第五立杆间以及底框架的顶面右侧均转动连接有台阶踏板2,两第二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三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四立杆的上段内侧以及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内侧均设有用于支撑台阶踏板2的支撑台阶,台阶踏板2可水平支撑在相对应的支撑台阶上;连接杆3从左往右向下倾斜设置在台阶踏板2的下方,且各台阶踏板2的底面左侧中部均与连接杆3转动连接;滑轮组件5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踏板底面的左右两侧中部以及横杆中部的定滑轮;控制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框架的左侧中部;牵引钢绳4的一端与连接杆3的左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与控制杆6连接;第五支撑框架的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对称设有与固定销7相适配的销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立杆与第三立杆间的高度差、第三立杆与第四立杆间的高度差、第四立杆与第五立杆间的高度差以及第五立杆与底框架件的高度差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平台框架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杆8。在本实施例中,平台框架1的底部均布有四个转向轮9。在本实施例中,牵引钢绳4的一端与连接杆3的左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踏板底面右侧中部、固定踏板底面左侧中部以及横杆中部的定滑轮后与控制杆6的上段连接。本专利技术台阶切换至斜面状态的操作如下:将控制杆6向下按动,通过牵引钢绳4将连接杆3向上提升到合适的高度,此时台阶踏板2随着连接杆3向上转动,待各台阶踏板2的顶面置于同一斜面时,将固定销7穿过销孔,完成台阶至斜面的切换固定;而重新切换至台阶状态时,仅需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本专利技术通过可伸缩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框架(1)、连接杆(3)、滑轮组件(5)、控制杆(6)、牵引钢绳(4)和固定销(7);/n所述平台框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面从左往右依次均匀分布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第四支撑框架和第五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杆,且第一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立杆,且第二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立杆,且第三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四立杆,且第四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五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五立杆,且第五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高度相同,且两第一立杆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上端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固定踏板,两第三立杆间、两第四立杆间、两第五立杆间以及底框架的顶面右侧均转动连接有台阶踏板(2),两第二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三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四立杆的上段内侧以及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内侧均设有用于支撑台阶踏板(2)的支撑台阶,所述台阶踏板(2)可水平支撑在相对应的支撑台阶上;/n所述连接杆(3)从左往右向下倾斜设置在台阶踏板(2)的下方,且各台阶踏板(2)的底面左侧中部均与连接杆(3)转动连接;/n所述滑轮组件(5)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踏板底面的左右两侧中部以及横杆中部的定滑轮;/n所述控制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框架的左侧中部;/n所述牵引钢绳(4)的一端与连接杆(3)的左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与控制杆(6)连接;/n所述第五支撑框架的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对称设有与固定销(7)相适配的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斜面和台阶转换的多功能助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框架(1)、连接杆(3)、滑轮组件(5)、控制杆(6)、牵引钢绳(4)和固定销(7);
所述平台框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面从左往右依次均匀分布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第四支撑框架和第五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杆,且第一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立杆,且第二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立杆,且第三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四立杆,且第四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五支撑框架包括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五立杆,且第五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高度相同,且两第一立杆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上端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固定踏板,两第三立杆间、两第四立杆间、两第五立杆间以及底框架的顶面右侧均转动连接有台阶踏板(2),两第二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三立杆的上段内侧、两第四立杆的上段内侧以及两第五立杆的上段内侧均设有用于支撑台阶踏板(2)的支撑台阶,所述台阶踏板(2)可水平支撑在相对应的支撑台阶上;
所述连接杆(3)从左往右向下倾斜设置在台阶踏板(2)的下方,且各台阶踏板(2)的底面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陆卫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