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314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栅极线,栅极线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驱动电路,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选通模块,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加热阶段,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增加额外膜层设计的同时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功耗低、清晰度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应用在各种需要实现显示的设备上。当温度较低时,液晶材料将变得粘滞,通电后响应速度变慢,动态图像出现拖尾甚至不能显示,当温度更低时,液晶材料的液晶态就会消失,液材料变成晶体,不能进行画面显示。因此,当温度较低时,需要对液晶显示器进行加热处理,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液晶的流通性,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显示面板内额外设置加热走线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增加加热走线的制程,会增加工艺难度;且需要在显示面板中增加额外的膜层结构用于形成加热走线,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在不增加额外膜层设计的同时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栅极线,栅极线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驱动电路,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选通模块,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加热阶段,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栅极线,栅极线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驱动电路,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选通模块,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驱动方法包括:加热阶段,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条栅极线、栅极驱动电路和选通模块,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栅极线的第一端均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在加热阶段,栅极驱动电路给栅极线的第一端提供信号,控制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的第一端的信号不同,栅极线的第二端与栅极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栅极线上形成电流,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且显示面板中无需另外增加膜层设置加热电极,减少工艺制程,从而减小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且不会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一种电压示意图;图9是图7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一种电压示意图;图10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另一种电压示意图;图11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又一种电压示意图;图12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又一种电压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多条栅极线G,栅极线G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栅极驱动电路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栅极线G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20电连接;选通模块30,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选通模块30包括多个晶体管T,一条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T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加热阶段,晶体管T导通,栅极线G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的多条栅极线G、栅极驱动电路20和选通模块30,选通模块30包括多个晶体管T。栅极线G的第一端均与栅极驱动电路20电连接,一条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T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在加热阶段,栅极驱动电路20给栅极线G的第一端提供信号,晶体管T导通,栅极线G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G的第一端的信号不同,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栅极线G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且显示面板中无需另外增加膜层设置加热电极,减少工艺制程,从而减小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且不会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栅极驱动电路20可以是栅极驱动芯片(IntegratedCircuit),也可以是移位寄存电路(AmorphousSiliconGate),且栅极驱动电路20可以为单独的驱动芯片,也可以和数据驱动芯片共用一个驱动芯片,本专利技术对此不进行限定。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D,数据线D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像素单元P位于衬底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基板;/n多条栅极线,所述栅极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n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n选通模块,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所述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n加热阶段,所述晶体管导通,所述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所述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多条栅极线,所述栅极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
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
选通模块,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所述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
加热阶段,所述晶体管导通,所述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所述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
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开关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与一条所述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与一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个栅极线组,每个所述栅极线组包括两条相邻的所述栅极线;
所述晶体管为第二开关;
所述选通模块包括个所述第二开关和N条第一控制线,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栅极线组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和其对应的所述栅极线组中的两条所述栅极线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与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线的数量为n条;
所述晶体管为第三开关;
所述选通模块包括n个所述第三开关、M条第二控制线和S条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栅极线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所述栅极线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极与一条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一信号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开关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三开关的栅极与一条所述第二控制线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二控制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开关电连接;其中,
1≤M≤n,1≤S≤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驱动芯片,所述数据线均与所述数据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线均与所述数据驱动芯片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线驱动芯片,所述数据线均与所述数据线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均与所述数据线驱动芯片电连接。


7.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多条栅极线,所述栅极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
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
选通模块,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所述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加热阶段,所述晶体管导通,所述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所述栅极线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