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明专利>正文

多路配线校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03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系统中使用的多路配线校对器,它在由电池构成的电源的两端接有阻值相等的分压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所说的分压电路的结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配线端。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特别是由一名配线人员即可完成配线操作,且可减少配线次数,从而显著提高配线效率。(*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试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气系统中使用的多路配线校对器。目前,在所有电气系统中进行多路配线时,都是由两名配线人员在配线的两端用一只万用表逐一查对完成的,这样当一组配线为N路时,则查对次数次为N(N+L)/2次,例如,一组配线有20根,则一般情况下最多需查20×(20+1)/2=210次才能全部查完。如果线路较长或中间有障碍物造成两人联络不便,将使配线效率大大降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只需一人即可完成配线操作且配线效率高的多路配线校对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由电池构成的电源,在电源两端通过开关串联有阻值相等的分压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所说的分压电路的结点即为该校对器的配线端。根据上述所说的校对器,在分压电路的结点上还接有多路转换开关,所说的多路转换开关的动触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测试端,以便定期检测,在电源电压不足时,及时更换电池。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特别是由一名配线人员即可完成配线操作且可减少配线次数,从而显著提高配线效率。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所示,本技术有一个外壳01,在外壳01通过螺丝安装有电池盒盖02,其间构成电池盒02′,在电池盒02′内安装有22V集成电池05,构成电源E,在电源E两端通过开关K串联有20个阻值相等的电阻R1~R20(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采用10个或30(n)个分压电阻,并使电源电压与其相配,构成分压电路,所说的分压电路的结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配线端L、…、19(n-1)及20(n),电源E和分压电阻的选择,使相邻配线端的电位差绝对值为1V,在外壳01上还安装有一个多路转换开关ZK,所说的转换开关ZK的静触点分别与上述分压电路的结点相连,其动触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测试端L′,以测试该校对器的相邻配线端之间的电位差是否为1V,从而可及时更换电池,防止配线时测试不准确,在外壳01上还插装有一个盒盖03,所说的盒盖03与外壳01对应部分构成一个卡片记录盒03′,在卡片盒03′内装有记录电位、线号及安装地点的对照表的记录卡片04。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配线一侧对应的配线端接在该配线器的配线端(1、…、n-2、n-1及n),并将该配线的线号和具有的电位记入上述对照表中,然后,配线人员在配线的另一侧测试该侧配线端对应的电位值,与上述对照表对照,随即为该侧的所有端子配线号(配线两侧对应相同电位的配线端,即为同根线),从而完成多路配线工作。由此可见1),如果一组配线有N路,则只需测N次便可完成,比原方法最多减少(N+L)/2倍;2),一名配线人员即可完成多路配线工作;3),配线工作中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因障碍物的限制而造成联络不便。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电气系统中使用的多路配线校对器,包括一个由电池构成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在电源(E)两端通过开关(K)串联有阻值相等的分压电阻(R1、…Rn-1、Rn)构成的分压电路,所说的分压电路的结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配线端(1、…n-1、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多路配线校对器,其特征在于,在分压电路的结点上还接有多路转换开关(ZK),所说的多路转换开关(ZK)的动触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测试端(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多路配线校对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01)上还安装有一个盒盖(03),所说的盒盖(03)与外壳(01)对应部分构成一个卡片记录盒(03′),在卡片盒(03′)内装有记录卡片(0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系统中使用的多路配线校对器,它在由电池构成的电源的两端接有阻值相等的分压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所说的分压电路的结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配线端。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特别是由一名配线人员即可完成配线操作,且可减少配线次数,从而显著提高配线效率。文档编号G01R31/02GK2147547SQ93227050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王建明 申请人:王建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电气系统中使用的多路配线校对器,包括一个由电池构成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在电源(E)两端通过开关(K)串联有阻值相等的分压电阻(R↓[1]、…R↓[n-1]、R↓[n])构成的分压电路,所说的分压电路的结点即引出该校对器的配线端(1、…n-1、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