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件、电线端头处理工具、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97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一种润滑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内渗透层、中供油层和外渗透层,中供油层包括用于输出润滑油的出油材料层,内渗透层和外渗透层均能透过润滑油。它可以实现对连接面的动润滑。一种导线端头处理工具,包括压线器和固体润滑材料,固体润滑材料用于设置在压线器和导线的模接面上。一种导线端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压导线前,在导线与压线工具的模接面上设置用于润滑导线和压线工具模接面的润滑材料。提高了导线压接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件、电线端头处理工具、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件。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线端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端头处理工具、一种导线端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变电站内连接电力设备线夹的导线截面为正六方形,而现有的导线的截面为圆形。为此,需要采用液压压线钳压制导线的端头截面为正六方形。在压制导线时,会压裂导线的完整结构,使其表面出现裂纹与毛刺。此外,一般的,使用液压压线钳模压导线端头时,由于模具表面长期使用导致平整度不一,摩擦作用下被压制的导线段的表面会存在毛刺。同时,由于液压压线钳通常由两瓣,两瓣压具抵合后,连接处仍会存在形成间隙,这也会导致被压制的导线段的表面存在尖角毛刺。但是,导线的表面存在尖角毛刺时会引起意外放电,故而应光滑无毛刺,所以还需要打磨毛刺。增加一道工序后,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而且还需要磨具。例如专利文献CN102545119A记载了一种变电所内母线耐张线夹的液压压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第一模a的压接:将铝线插入钢锚中,从钢锚的管口端处向外进行第一模a的压接;②第二模b的压接:在第一模压接后的基础上,第二模沿第一模顺势向外进行压接;③第三模c的压接:在第二模压接后的基础上,第三模沿第二模顺势向外进行压接,同时预留出钢锚部分;④第四模d的压接:在预留的钢锚部分与引线板间进行第四模d的压接;⑤压接完成后将毛刺磨平。
技术实现思路
经检索确认后,导线端头处理领域中,现有技术中并无考虑如何避免模压造成的模具刮花及模接面毛刺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考虑通过润滑降低模压过程中,模具的刮花及模接面毛刺,从而省略了导线端头模压处理方法中磨平毛刺的工序。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件,以提高接触面的润滑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端头处理工具,以提高模压导线的模接面的光洁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端头处理方法,以提高导线端头处理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内渗透层、中供油层和外渗透层,所述中供油层包括用于输出润滑油的出油材料层,所述内渗透层和外渗透层均能透过所述润滑油。优选的,所述润滑油包括拉丝油。优选的,还包括粘结在所述内渗透层上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所述中供油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渗透层的两侧,所述胶粘层能透过所述润滑油。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隔离层叠设置的相邻两层润滑件的离析层。又进一步的,所述润滑件为能够卷绕在柱状包状件上的条带形。优选的,所述出油材料层包括用于吸附润滑油的吸油材料层;或者,所述出油材料层包括受压出油层;或者,所述出油材料层包括受热出油层。优选的,所述出油材料层厚度≤0.2mm。一种导线端头处理工具,包括压线器和固体润滑材料,所述固体润滑材料用于设置在压线器和导线的模接面上。优选的,所述固体润滑材料采用前述的润滑件。一种导线端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压导线前,在所述导线与压线工具的模接面上设置用于润滑导线和压线工具模接面的润滑材料。优选的,所述润滑材料为固体润滑材料。优选的,所述润滑材料采用前述的润滑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时,中供油层输出的润滑油经内渗透层和外渗透层分别渗透到内渗透层与其他物体的连接面、外渗透层与其他物体的连接面,从而实现对连接面的动润滑。2.拉丝油为绞制电缆模拉过程中用于处理降温模具的材料,其有助于提高模接面的光洁度。3.胶粘层有助于连接润滑件和其他材料,以降低使用难度。4.离析层有助于隔离胶粘层与其它材料的接触,可以较好的保存胶粘层的粘结效果。5.条带形的润滑件便于包装保存。6.本专利技术的导线端头处理工具,固定润滑材料有助于降低模接面的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作用下模具对表面的压裂强度,固定润滑材料的强度弱于模具及导线,其也提供了一定的厚度缓冲,类似于调速的无极变速过程,两者结合提高了导线压接面的光洁度。7.本专利技术的导线端头处理工具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时,尤其是出油材料层包括用于吸附润滑油的吸油材料层时,其缓冲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提高导线模压面的光洁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电线端头处理工具的剖视图。图2为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的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1-液压底座,12-卡合盖,13-升降柱,14-卡合件,15-下模,16-上模,2-润滑件,21-离析层,22-外渗透层,23-中供油层,24-内渗透层,25-胶粘层,31-电力设备线夹,32-绞股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说明本专利技术,以辅助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专利技术。除另有说明外,不应脱离本
的技术知识背景理解以下的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术语。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内渗透层24、中供油层23和外渗透层22。根据需要,润滑件还可以包括胶粘层25、离析层21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中供油层23包括用于输出润滑油的出油材料层。出油材料层可以包括用于吸附润滑油的吸油材料层,也可以包括受压出油层,还可以包括受热出油层。出油材料层由用于吸附润滑油的吸油材料层构成时,一般的,吸油材料层内可以吸附有润滑油,也可以未吸附润滑油,而由使用者添加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应用于导线端头处理方法时,其会受到压线器的模具和导线的挤压,故而受压出油层受压后可以出油。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应用于导线端头处理方法时,压线器的模具与导线挤压过程中会摩擦升温,故而受热出油层也可以出油。其中,润滑油的种类根据需要选择。线缆绞制拉丝用的拉丝油属于一种润滑油,故而,润滑油可以包括拉丝油。其中,内渗透层和外渗透层均能透过润滑油。一般的,带微孔的内渗透层、带微孔的外渗透层均能透过润滑油。若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还包括粘结在内渗透层上的胶粘层25,则胶粘层25、中供油层23分别设置在内渗透层24的两侧,胶粘层25同样需要能透过润滑油。为了隔离胶粘层与共它材料的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润滑件最好还包括用于隔离层叠设置的相邻两层润滑件的离析层21。离析层21的两面一般为光面,便于与胶粘层25主外渗透层22相分离。为了便于包装,润滑件为能够卷绕在柱状包状件上的条带形。条带型的宽度可以是50mm。为了便于使用,可以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便断纹。便断纹可以是压痕、点状断线。优选的,出油材料层厚度≤0.2mm。比如,出油材料层厚度选择0.1mm。本专利技术的导线端头处理工具,包括压线器和固体润滑材料,固体润滑材料用于设置在压线器和导线的模接面上。图1示出了一种液压压线器,包括液压底座11、卡合盖12、升降柱13、卡合件14、下模15和上模16,升降柱13与流压底座11可升降连接形成液压缸。在液压底座上设有用于导引升降柱13的升降导轨,使用时,下模放置在升降柱13上,上模16放置在下模15上,卡合件14与升降导轨滑轨连接,用于卡合连接下模16。使用时,液压推动升降柱13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内渗透层、中供油层和外渗透层,所述中供油层包括用于输出润滑油的出油材料层,所述内渗透层和外渗透层均能透过所述润滑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内渗透层、中供油层和外渗透层,所述中供油层包括用于输出润滑油的出油材料层,所述内渗透层和外渗透层均能透过所述润滑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在所述内渗透层上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所述中供油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渗透层的两侧,所述胶粘层能透过所述润滑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隔离层叠设置的相邻两层润滑件的离析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件为能够卷绕在柱状包状件上的条带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更孙旖聪李伟华陈忠令王文明赵宇孙彩虹王志方张璐孙红凡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