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350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包括储料盒、布料管,储料盒外侧上设有齿轮电机,储料盒与布料管的一端连接,储料盒与布料管的内部设有转动轴承,轴承轴承表面缠绕有螺旋塑料环,转动轴承的一端上设有皮带齿轮,皮带齿轮通过三角皮带与齿轮电机连接,布料管下端均布有若干布料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微电机驱动的输送方式,在不接触托轮转体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工况需要稳定均匀的投送润滑粉剂至托轮表面实施有效润滑,消除在被动润滑模式下因被润滑体自身缺陷原因产生的润滑不足问题;消除现场粉尘积灰等异物对托轮表面的长期磨损;依据现场的运行工况需要,可对润滑粉剂的投送频率和数量进行精准调节。

Delivery device of powder lubricant on roller surface of rotary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窑托轮表面润滑
,具体是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窑托轮,其作用是被动承受来自窑体的全部重力(包括耐火砖、内部装置和物料等的重力)和热力传导,与轮带全面接触实现平稳运转;因此托轮表面要求时刻保持光滑整洁、无异常磨损才可安全持久运行;目前对于回转窑托轮表面(接触面)的润滑对策,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托轮的外上方加装固定的支架槽,然后将石墨板插进去顶住托轮,当托轮转动时固定的石墨板与转动体产生摩擦,从而起到被动润滑的涂覆作用。但其问题点在于:(1)当托轮发生偏磨,表面凸凹缺陷时相应部位因无法与石墨板保持全面接触,则无法得到及时的润滑保护,此时的缺陷部位在受到周围油水污染物侵入后就会产生点蚀、銹浊症现象,当该部位与高温高压的轮带长期运行接触后,受应力作用将进一步造成托轮缺陷部位的损害加深、甚至产生无法挽回的裂纹、剥落故障;(2)由于石墨插板与托轮的接触倾角长期固定,使得回转窑运行现场的飞沙颗粒等异物很容易堆积在该倾角部位,无法及时清扫则形成研磨体,进而造成飞沙积灰对托轮表面的长期摩擦损害。鉴于回转窑托轮长期处于高温、重负荷下运行,加之运行环境较为恶劣以及铸造制造质量的差异,当以上原因造成窑体振动、窑芯偏移或托轮轴承瓦温异常升高等重大故障时,再去采取措施修理或替换托轮等设备动辄需要数天或十数天,给企业的生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本装置采用微电机驱动的输送方式,在不接触托轮转体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工况需要稳定均匀的投送润滑粉剂至托轮表面实施有效润滑。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包括储料盒、布料管,储料盒外侧上设置有齿轮电机,储料盒与布料管的一端连接,储料盒与布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承,轴承轴承表面缠绕有螺旋塑料环,转动轴承的一端上设置有皮带齿轮,皮带齿轮通过三角皮带与齿轮电机连接,布料管下端均布有若干用于喷洒粉体至被润滑体表面的布料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本设备采用微电机驱动的输送方式,在不接触托轮转体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工况需要稳定均匀的投送润滑粉剂至托轮表面实施有效润滑;因为是非接触式直接投送粉体至被润滑体表面,故而将以往的被动润滑模式改变为主动润滑模式,可实现以下目标:(1)消除在被动润滑模式下因被润滑体自身缺陷原因产生的润滑不足问题;(2)消除现场粉尘积灰等异物对托轮表面的长期磨损;3、依据现场的运行工况需要,可对润滑粉剂的投送频率和数量进行精准调节。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动轴承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储料盒内部,转动轴承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布料管的另一端上。储料盒内部设置有支撑座,转动轴承一端的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转动轴承另一端的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布料管的另一端。储料盒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固定座,齿轮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上。电机固定座和齿轮电机外罩有防护罩,防护罩通过螺栓固定在储料盒外侧。储料盒包括储料壳体和上端盖,上端盖扣合在储料壳体的上端,上端盖一侧通过合页与储料壳体连接,上端盖另一侧通过锁扣与储料壳体密封连接。螺旋塑料环的两端分别通过压板和螺栓固定在转动轴承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储料壳体1;上端盖2;布料管3;转动轴承4;油封压盖5;轴承座6;电机固定座7;齿轮电机8;螺旋塑料环9;合页10;锁扣11;皮带齿轮12;三角皮带13;布料孔14;支撑座15;防护罩16;压板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包括储料盒、布料管3,储料盒包括储料壳体1和上端盖2,上端盖2扣合在储料壳体1的上端,上端盖2一侧通过合页10与储料壳体1连接,上端盖2另一侧通过锁扣11与储料壳体1密封连接,储料壳体1外侧上设置有齿轮电机8,储料壳体1与布料管3的一端连接,储料壳体1与布料管3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承4,轴承轴承4表面缠绕有螺旋塑料环9,转动轴承4的一端上安装有皮带齿轮12,皮带齿轮12通过三角皮带13与齿轮电机8连接,布料管3下端均布有若干用于喷洒粉体至被润滑体表面的布料孔14。转动轴承4的一端通过轴承座6安装在储料壳体1内部,转动轴承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6安装在布料管3的另一端上。储料壳体1内部设置有支撑座15,转动轴承4一端的轴承座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5上,转动轴承4另一端的轴承座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布料管3的另一端,转动轴承4两端的轴承位通过油封压盖5密封,油封压盖5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轴承座6上。储料壳体1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固定座7,齿轮电机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7上。电机固定座7和齿轮电机8外罩有防护罩16,防护罩16通过螺栓固定在储料壳体1外侧。螺旋塑料环9的两端分别通过压板17和螺栓固定在转动轴承4上。工作过程:首先打开上端盖2,将用于润滑回转窑托轮表面的粉体润滑剂倒入储料壳体1内部,然后盖好上端盖2,通过锁扣11盖紧密封,当齿轮电机8给电后通过三角皮带13驱动皮带齿轮12,使转动轴承4旋转,在旋转时,缠绕在转动轴承4表面的螺旋塑料环9会把储料壳体1内部的粉体润滑剂带入布料管3内,粉体润滑剂在随着螺旋塑料环旋转向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布料管3下端的布料孔14漏出,从而洒落在被润滑体托轮表面实施有效润滑。本专利技术采用微电机驱动的输送方式,在不接触托轮转体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工况需要稳定均匀的投送润滑粉剂至托轮表面实施有效润滑;因为是非接触式直接投送粉体至被润滑体表面,故而将以往的被动润滑模式改变为主动润滑模式,可实现以下目标:(1)消除在被动润滑模式下因被润滑体自身缺陷原因产生的润滑不足问题;(2)消除现场粉尘积灰等异物对托轮表面的长期磨损;3、依据现场的运行工况需要,可对润滑粉剂的投送频率和数量进行精准调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包括储料盒、布料管,其特征在于:储料盒外侧上设置有齿轮电机,储料盒与布料管的一端连接,储料盒与布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承,轴承轴承表面缠绕有螺旋塑料环,转动轴承的一端上设置有皮带齿轮,皮带齿轮通过三角皮带与齿轮电机连接,布料管下端均布有若干用于喷洒粉体至被润滑体表面的布料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包括储料盒、布料管,其特征在于:储料盒外侧上设置有齿轮电机,储料盒与布料管的一端连接,储料盒与布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承,轴承轴承表面缠绕有螺旋塑料环,转动轴承的一端上设置有皮带齿轮,皮带齿轮通过三角皮带与齿轮电机连接,布料管下端均布有若干用于喷洒粉体至被润滑体表面的布料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轴承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储料盒内部,转动轴承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布料管的另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托轮表面粉体润滑剂的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料盒内部设置有支撑座,转动轴承一端的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转动轴承另一端的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布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罗德何金峥陆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科瑞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